致敬创业者!欢迎正在创业的朋友,讲出你的故事!
“我叫李占江,26岁,我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纸房镇毛沟村人,从去年开始,我在山里养了1000窝'杀人蜂'。”寂静的大山里,早已经没有了住户,李占江在山坡边挂上一个小木盒,里面,就是他说的“杀人蜂”。一提起杀人蜂,人们往往会不寒而栗。杀人蜂的血统来自于原居南非的非洲蜂,性格暴躁,攻击性极强。在国内,民间所说的“杀人蜂”主要是指胡蜂和蜾蠃,能致人过敏、休克或者死亡,然而它们的蛹,却是一道美味。
嵩县纸房镇毛沟村段沟组应该算是一个面积比较大的自然村,从沟口到最里面的山顶,有十几里鸡肠小道,这儿原来有三十多户人家,现在成了一个无人村。段沟里面的山坡上,每年都会繁殖较多野生胡峰,放牛人路过,大群的胡蜂围攻放牛人或者牛群,因此无人村段沟,又被称为“断魂沟”,在当地人眼中,是一个类似于焦作“封门村”的恐怖地带。
李占江出生在距离段沟3公里左右的另一个自然村,小时候,淘气的李占江和村里的伙伴们就经常上山寻找胡峰的巢,用长竹竿挑一丛干草,点燃后,烧死放哨的胡峰,摘下蜂巢,取出来里面的蜂蛹。在豫西山区,胡蜂的通用名字是“葫芦包”,一个刚摘下来,3斤左右的葫芦包能卖200元左右,油炸胡蜂蛹更是高达80元一盘。从而催生了不少专业摘葫芦包的人,漫山遍野寻找。
我们常说的胡蜂,其实不是指某一种蜂,而是泛指膜翅目下的胡蜂科。胡蜂科有5000多个种,常见如虎头蜂、马蜂等,这些脾气大、性子急的蜂种都涵盖其中。它的毒性比蜜蜂强5~7倍,蛰5下,就可能让一个成年人得急性肾衰竭。进山的路上,李占江很意外的捡到一只受伤的本地胡蜂蜂王,他饲养的主要是从云南引进的黄环胡蜂,一年来,通过不断地杂交实验,南方胡蜂和本地胡蜂已经完美融合,培养出了更加凶悍的品种。
7年前,小李刚到洛阳,跟着师傅学习空调安装,从小喜欢捣鼓的小李发现空调维修其实比安装更加赚钱,一方面到维修师傅那儿“偷师”,又买来关于空调理论的书籍,很快就能够独自处理一些简单的故障了。2014年,小李在洛阳市洛龙区开了一个空调安装、售后的门市,几年经营下来,也算小有成绩。
小李的爸爸李留学是山里农民,一年之中大多数的时间在家乡周边打散工,秋天时候回到山里,和同村人赶山摘“葫芦包”,卖点儿蜂蛹。蜂蛹的价值深深吸引着山里喜欢冒险的人,李占江对于父亲爬树摘“葫芦包”也只是经常性的电话,叮嘱注意安全。野生胡蜂的繁殖远远赶不上人类的索取,几年前,李占江就问父亲:“也不知道这葫芦包能不能养?野的摘完了,可就没有了。”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致富经”栏目,很多人都在看,也都希望从中吸取一些经验,从而改变自己和家乡。定期收看电视节目的李占江还真的在电视里发现了“胡蜂养殖”的项目,于是寻找相关的养殖场,2017年至今,小李先后到过湖南、广西,云南等地,深入考察了十几个胡蜂养殖场,于是决定试一把。
2018年秋,小李安排好门市部的工作,一个人回到山里。当时李留学在栾川县一个工地垒石堰,妈妈申爱华在一家饭店帮厨。李占江回乡租了一块废弃的打麦场,用木杆和竹竿,搭起了简易房。并从云南引进了120对蜂种,同时大量收购本地葫芦包,进行杂交培养实验。
“收葫芦包是按照市场价,谁提供线索,最低再给80块钱,要是加上来回车费,吃饭,我花的钱比引进蜂种还高不少。南方天气热,南方蜂子来咱们这儿不会冬眠,去年冬天冻死了不少,还是咱本地的蜂子好养,就是太凶……”花了将近8万元学费后,教小李养蜂的师傅告诉他一个轻易不传人的方法:杂交。
竹木结构的大棚,热了上面加装防晒网,用一个巨大的风扇吹风;冷了,东北角地下火炕生火保暖……2018年冬,第一场雪来到的时候,因为考虑不周,刚下了一层雪,棚顶就被积雪压坏了……申爱华回家看儿子,得知儿子找不来人帮忙修补,一个人忙了一天,连一口水也没顾上喝,脸色冻得发青,申爱华哭了,她没想到儿子一个人在家,如此受苦。两天后,买来铁皮,钉在棚顶木杆上,棚子稳固了不少,李留学也回到山村,帮助儿子制作蜂箱。
“咱从小就是在农村长大的,你也知道,俺这山里,不干活就没粮食吃。我刚出去打工那时候,也吃过不少苦,这都不算啥。前前后后花进去十好几万了,我就担心今年蜂子杂交不好,效果不理想,钱就白花了!”图为李占江在山林里寻找野生胡蜂蜂王。
胡蜂经过杂交培育后,挑选健壮的蜂王,装在特制的木箱里,一个星期左右,就会繁殖出来十几只工蜂。按批次抽查,蜂巢有拳头大的时候,需要放置到野外先进行驯养,大约三周到一个月,取下木箱,让胡蜂在野外自然繁殖,大约70天,就可以割开蜂巢,采收蜂蛹了。蜂蛹属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珍品,是一种纯天然的高级营养品,被誉为“天上人参”、“白色软黄金”,在一些野味饭店,被吹嘘的神乎其神。
胡蜂之所以被称为杀人蜂,在于胡蜂和蜜蜂食物来源不同,蜜蜂主要以花蜜、花粉为食,而胡蜂却是杂食性,腐朽的树干、野外的蚂蚱、甚至是活的蜜蜂,都吃。胡蜂领地意识很强,3米以内只要被跟踪,就会有成群胡蜂蜂拥过来蜇人,甚至撕咬,一般情况下,5只胡蜂就能令人中毒衰竭,要是成千上万只胡蜂蜇人,基本就没有救治的可能。初生的胡蜂都在蜂箱里面,小李还专门养了不少蚂蚱,每天抓活的蚂蚱饲喂。
刚刚还活蹦乱跳的蚂蚱被塞进饲养网里,五六只胡蜂围上来撕咬,仅仅两三秒时间,拇指大小的蚂蚱就被撕成了碎块。“要不是这道沟里人家全都搬出去了,我还真找不到养的地方,这些蜂子太凶悍了,咱养的多,就怕有人不知道来偷,要是被蜂群围上了,神仙也没办法。”
李占江在野外悬挂驯养过的蜂巢,或者取回木箱,需要穿上特制的护具,带上加厚的手套。图为李占江从树上取下脱离的蜂箱,已经被两窝胡蜂包围,缓慢退出胡蜂的领地。
刚从棚子里搬到野外的蜂巢只有拳头大小,经过两周的野外适应,现在已经有碗口大小了。“它们先是加固蜂巢,得一个星期左右,然后干活的出去寻找吃的,蜂王就开始产卵了,咱们要的蜂蛹一般都是第三第四批,有蜂干活,蜂王有啥吃的,产的卵又多,个头又大,能卖上价钱,摘得早了,蜂蛹少,就不划算了……”
野外悬挂胡蜂蜂巢的位置很关键,距离不能太近,还得考虑尽量避开小路,向阳又能遮阴的位置最好。山上的植被已经完全覆盖,十年前种地、放牛的小路,已经很难找到,每一次悬挂蜂巢,就像一次穿越探险。小李最担心的事情是有探险者意外闯入,以及不知道情况的人进山偷摘蜂巢。“野生的都是偶然发现一窝,我这儿不到十米就是好几个,被人偷了没啥,我就怕有人闯进来,被几群蜂围上,那可就是要人命的……”
“洛阳的店是现在伙计们在管着,我让跟我干三年以上的伙计们全部参股,这样有活干了,大家都分钱,不用发死工资,我不在那儿,少拿点也应该。养蜂,今年估计也不会挣多少钱,主要还是积累经验,今年有1000窝,养成了,明年最少翻十倍,我觉得应该能行。”
农村人习惯性养殖项目就是养牛、养猪、养羊,但是近些年收入状况并不是很好,民间也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李占江是当地第一个尝试养殖“杀人蜂”的,究竟会是“坑人蜂”还是“挣钱蜂”,小李自称结果不重要,任何一种结果,都是付出过程的累积。挂完20箱胡蜂,小李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时间、地点、以及悬挂危险标识牌的数量等,小李说:“干了,不管赔挣,都不后悔,不干,永远没有机会!”#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