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伊索(Aesop,公元前620—前560),出生在希腊。童年时期的伊索是一个哑巴,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尽管口不能言,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对他人倾诉。母亲去世后,伊索的命运更加悲惨,他到处流浪,后来被卖给别人做了奴隶。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现在常见的版本是后人在拜占庭僧侣所搜集到的寓言基础上编订的。

《伊索寓言》在明朝传入我国,第一个译本是1625年西安刊印的《况义》。清代之后,出现了许多《伊索寓言》的译本。

◎内容简介

我们应该都听过“龟兔赛跑”和“狼来了”的故事,它们最初都源于《伊索寓言》。这本来自民间的寓言故事集,是由古希腊人在 长时期的生活经验中,汇聚了众人的智慧集体创作而成的。据考证,绝大多数都是由伊索创作的,少部分是后人以伊索的名义创作的。

关于伊索寓言的资料(人类史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在这本寓言故事集里,教人处世和做人原则的篇目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葡萄》等篇章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还有一些篇章是用来影射当时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的。如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下层民众的深切同情。作者用豺狼、狮子等猛兽象征了人间的统治者,小羊、马、蜜蜂等小动物代表着勤劳善良的人民,在赞美劳动者勇敢善良的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看似浅显的故事,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哲理,赋予了这部作品非凡的文学地位,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开创了寓言这一全新的文学体裁。作品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既有深邃的思想又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作者通过拟人化的动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形象鲜明、生动,寓意自然、深刻。

两千多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再成为后世寓言创作的蓝本。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寓言作家费德鲁斯直接继承了《伊索寓言》传统,并称自己的寓言是“伊索式寓言”。在他之后,更多的寓言作家直接采用《伊索寓言》中的题材,拉封丹的《龟兔赛跑》、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都是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

《伊索寓言》为少年儿童打开了一扇了解真善美的心灵之窗。在四个世纪以前,它就已经与中国的小朋友见面了。17世纪初,《伊索寓言》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翻译过来,成为最早流传到中国的西方文学作品之一,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