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想写在大地上”,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内最响亮的口号,同样也寄托着汕尾、河源两地人民的期盼。从2013年起,深圳开始对口帮扶汕尾、河源,为实现两地脱贫致富梦,深圳在两地成立帮扶指挥部,实现人员、资金、物资全方面扶持。日前,深圳市记者协会组织10多家媒体深入汕尾、河源两地,实地了解帮扶工作。

中兴落户河源

带动2000亿产值

一个优质项目落户可以盘活整个产业链,实现迅速升级发展。深圳扶持汕尾、河源坚决把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拒之门外,一大批龙头企业在两地落地并接连投入生产。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2003年6月正式启动开发建设以来,主打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太阳能光伏三大主导产业。记者了解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园区企业只总数45%,园区企业还有不少食品饮料、文化产品、服装类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在深圳市帮扶河源后,今年2月1日,中兴通讯(河源)生产研发培训基地正式破土动工,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将打造一个集生产研发培训一体的生产基地,届时可提供4万多个就业岗位,总体产值高达2000亿元。

今年9月6日,陆河县新河工业园区成功引进比亚迪公司,兴建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及4平方公里试车跑道项目。目前,项目已启动一期厂房和宿舍建设,随着电动大巴生产线的开工,将带来100亿产值,同时带动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

“深圳向东60公里,再造一座新城”,深汕特别合作区提出这句响亮口号,它的底气同样来自于华润电厂、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大百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而中国建筑总公司、特建发、盐田港等企业纷纷抢滩登陆。

建成菠萝种植园

村集体收入0变20万

农民生活是否有提高,首先体现在收入的稳步增长上。深圳帮扶河源扶贫工作以特色产业带动收入提升,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河源市100个贫困村通过自身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户22500户。连片的油茶种植地、百香果、黄栀子、猕猴桃和溪黄草种植渐成规模。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河源市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帮扶前的不到3048元增加到9000元以上。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同样在汕尾搞得风生水起。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笏雅村村民黄皮实今年61岁了,过去他靠打零工、种地为生,一个月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而在今年黄皮实加入了菠萝种植园打工,一月可以领到3000元固定收入。龙岗公安分局驻笏雅村扶贫干部盛才能说,该村所处区域十分适宜种植菠萝、木瓜,过去村民散养种植产量不大,收入不高,现在将土地连片集中起来,建立合作社。“种植菠萝后,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3000多元上涨到10000元,村集体收入从0元到20万元”盛才能说。

走进菠萝种植园,一阵果香扑面而来。黄皮实指着一个菠萝告诉记者,这个成熟的菠萝个头比普通菠萝大一倍,虽然现在大部分菠萝还未成熟,但已全部被预订,成熟后将销往韩国市场。

扶贫还得先扶智

学生家门口享深圳名师教育

学生教育则关乎着百年大计,也是两地能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因学致贫在河源、汕尾两地贫困村并不鲜见。河源市东源县漳溪乡上蓝村是一个畲族人口聚居的村落,共有601户3005人,贫困户多达187户,其中因学致贫就有49户,占贫困户26%。为此,帮扶部门设立教育基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每年给予1000~3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对贫困户的孩子,给予每月300~5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仅上蓝村今年就发放了13.9万元助学资金。

在河源,教育方面的又一大利好消息是,投入5000万元,由深圳河源共建直属优质公办初中“深河中学”有望在明年八九月份完工,河源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深圳名师的教育,这将是河源教育的又一大亮丽名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