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母猪的饲养管理是一个猪场的核心内容。母猪繁殖力的高低(通常以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来表示)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与商品猪管理最大的不同是,母猪生产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一环扣一环,某个生产环节的饲养管理问题会直接影响下一个生产环节甚至是母猪终生的生长和繁殖性能。科学地理解母猪在各个生理发育期的特点,抓住母猪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并随之制订合理且可操作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场的效益。长期的猪场生产实践证明,母猪每窝的活产仔数越多,断奶仔猪数越多,猪场的经济回报就越高。母猪的活产窝仔数无论是8头、10头还是12头,母猪从配种到妊娠所需的饲料、劳力和其他成本都基本相似。因此,提高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是猪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生产环节。
《母猪手册》融合了欧洲先进的母猪营养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将有关母猪管理的核心内容汇编成册,供广大技术服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参考,并希望大家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可以帮助猪场解决母猪方面的问题。
根据猪场的实际生产流程,本手册将按照后备母猪管理、发情和配种管理、妊娠舍中母猪管理和产房中母猪管理等生产流程做一一介绍。种公猪管理也做简单阐述。手册中的观点有不妥之处,还望谅解,并给予指正!
二.后备母猪
1.后备母猪的数量
后备母猪的数量主要依照猪场所希望达到的生产性能来决定。在我国的规模化猪场,母猪的年淘汰率为30~50%,大部分是被动淘汰,即母猪本身出现问题,如繁殖性能不好、肢蹄不健康、疾病等因素,所必须做的淘汰。在国外养猪发达的国家,如丹麦和荷兰等国,对母猪实行主动淘汰制,即对母猪有严格的生产性能要求(详见附表1),如果母猪达不到,就立即淘汰,因此年淘汰率很高,为40~45%,其中由于繁殖障碍所致的淘汰为32%,肢蹄问题为18%,疾病16%、死亡16%,其他原因为18%。
2.后备母猪的购买和选择
在购买后备母猪前,要对种猪场有一定的了解。最好能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的内容主要有:猪的品种如何?是否适合于自己的猪场使用?疾病情况如何?与自己的猪场是否类似?免疫程序是否能与自己的猪场匹配?是否具备稳定的生产能力?提供的后备母猪年龄和结构是否适合于自己的引种计划等。
从猪场的生物安全着想,可以将种猪场母猪的血液与自己猪场母猪的血液中疾病的抗体进行检查并比较。如果发现种猪场中缺乏本地流行的或者本场存在的某些疾病的抗体,要采取措施:要求种猪场对这些疾病进行免疫;或引种后在隔离舍中尽快免疫接种这些疾病。
建议后备母猪最适的购买体重为60~80公斤,4~5月龄左右。在挑选后备母猪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Ÿ外貌:应具有品种特征,如毛色、头型、耳型、体型、体态等;
Ÿ体况:身体健康,发育良好,尤其是肢蹄较为强壮,能够长久站立;
Ÿ生产性能:应来源于繁殖力高且持久的家系。母猪应至少有6对有效乳头,而且排列整齐、前后均匀。
3.后备母猪的饲养
一旦从种猪场购买了后备母猪,如何使后备母猪适应自己猪场的环境,并保持适度生长,为以后的连续生产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这里分为饲料、圈舍、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叙述。
3.1饲料:
类型:营养水平应较高,含有优质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较高。建议使用哺乳母猪饲料来饲喂后备母猪;
饲喂量:后备母猪在进入配种舍时的目标体重应为120公斤。日增重应适宜,保持在600~650克/天。每天饲喂量为2公斤左右(舍温低于18℃时,每降低1℃,应提高100克饲喂量)。
3.2圈舍:
后备母猪引入后,首先应该进入隔离舍(即不能通过动物、粪便、空气和工人直接接触原有猪群的圈舍)饲养6~8周,期间观察母猪的健康状态是否良好(从外观看精神状态;从饲喂看吃料状态;从打扫卫生看粪便状态;从运动看行走状态;从休息看呼吸状态),并可以进行免疫接种。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到二周:减少应激,免疫并驱虫
1.必须要注射的疫苗: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细小病毒、日本乙脑
2.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有选择地注射以下疫苗:萎缩性鼻炎、丹毒、肺疫、喘气病苗、链球菌苗等
3.在与原有猪群合群并栏前应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第三至五周:适应期
1.由于各个猪场的微生物环境不一样,都有其特异性微生物,引进后备母猪的适应尤为重要。
2.从第四周开始(此时疫苗已产生免疫力),将原有猪群的淘汰老母猪并入后备母猪栏或将胎衣浸水24小时后给后备母猪喝(约一周),以使后备母猪通过自然接种对原有猪群的病源微生物产生免疫力。在国外,后备母猪通过接触经产母猪或新生乳猪的粪便,慢慢对猪场自身有害菌和疾病产生抵抗力。
3.在适应阶段应随时观察猪群,并在适应阶段在饲料中添加治疗量药物(同上)
7-10天。第六至八周:
1.经6-8周的隔离观察,如果后备母猪健康无病就可考虑与原有猪群合群,或直接进入配种舍饲养。
2.离开隔离舍前,应对后备母猪再进行一次挑选,不符合种用标准即淘汰。
3.3管理
群养:一般对后备母猪都采用群养。每栏饲养4~6头;饲养密度为1~1.4平米;
温度:最适舍温为18℃,水泥地面的临界温度为14℃;
饮水:水质清洁、新鲜,饮水器距地面0.7米,流速为1.5升/分种,每个饮
水器最多只能满足8头后备母猪的需要;
驱虫:在引种后一周内驱除体内、体外寄生虫1次,进入配种舍前在驱虫1
次;
免疫:推荐的免疫程序见附表3。
三、发情和配种
1.配种舍的合理布局
发情和配种都是在配种舍里完成的。由于配种舍饲养着后备母猪、断奶后母猪、公猪等猪场的核心动物群,因此如何合理布置配种舍,完成发情和配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母猪群的生产周期见附表4。
后备母猪和断奶后母猪都需要与公猪进行面对面的刺激(看到、听到、闻到、接触到)才能尽快发情,然后配种(自然交配或者人工交配)。配种后的母猪需要在配种舍里再饲养3周,即一个发情周期,利用公猪来检查返情情况。因此, 配种舍的推荐布局如下图。
推荐的配种舍布局:
1.配种舍如何饲养母猪
通过在隔离舍的饲养和适应,健康的后备母猪被直接送入配种舍。在配种舍内通过以下措施能够促进后备母猪尽快发情:
①催情补饲:在配种舍饲养的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不配种,第7天开始补饲哺乳母猪料催情,每天喂3~3.5公斤,以刺激排卵,配种前的目标体况为3.0(附表2)。
②光照:在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栏间,靠近母猪头部位置放置100瓦的灯管,使其眼睛感受到的光照强度为50~100勒克斯,夜间10小时光照。
③后备母猪栏与公猪栏相邻,使后备母猪能够直接看到、听到、闻到、接触到公猪,促进发情;
④可以接触到经产母猪,刺激后备母猪的发情;
⑤在光照和温度较适宜时,将后备母猪放到户外进行运动;
⑥有条件的可以做背膘测定,在配种时P2(母猪最后肋骨上方,距背中线65毫米处背膘厚度)背膘达到18-20mm。
断奶后的母猪在断奶当天就转移到配种舍。上午不喂料,下午进行饲喂。推荐用饲料为哺乳母猪料,并进行催情饲喂,即每天3~3.5公斤的饲料,使配种前母猪的体况能够达到3.0(附表2)。
配种后使用妊娠母猪料。
配种后以周为基础的饲养要点如下:
Ø配种后1周
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母猪开始分泌妊娠激素(主要是孕酮)。母猪的日增重速度过快会产生大量生长激素,与血液中妊娠激素拮抗,对胚胎发育不利。尤其是初产母猪每天的饲喂量不能超过1.5倍维持需要量(2~2.2公斤),否则胚胎死亡率高。配种后1-3天内胚胎死亡最严重,因此配种后72小时内采食量应限
制每天少于2.2公斤。
Ø配种后2~4周
这段时间内,胎盘和胚胎开始发育,并附殖在子宫壁上。附殖完成后,胚胎就成为胎儿。这段时期是非常敏感期。母猪不能受到任何应激,同时保持适度饲喂量(平缓,不能大起大落),以避免胚胎死亡率高。
配种舍中的温度最适温度为18~20℃。低于18℃时,每降低1℃每头母猪每天就额外需要175克的饲料。
饮水要求同后备母猪部分。
2.发情检查及适时配种
后备母猪在经过适宜的发情刺激后,在进入配种舍7天左右就会出现发情。断奶后母猪正常情况下,在催情补饲4~6天内可以发情。
通常,母猪的发情经历四个时期:发情初期,发情高潮期,适配期和低潮期。期间的表现见下表:
在猪场的实际管理中,我们发现母猪的发情特征和适配的时间都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上表的内容是一个普遍的判断标准。
由于母猪从出现发情症状到排卵持续时间较长,平均40小时(24~64小时),因此一般都推荐进行两次配种。母猪胎次的不同使发情持续时间和从发情开始到排卵时间都有所变化,因此适配时间和查情时间也有所不同。详见下表:
采用人工授精的猪场,一旦发现母猪对人有站立反射,可以立即进行授精。而采用自然交配的猪场则不同,因为母猪对人发生站立反射的时间一次只持续15分种,不可能进行交配。母猪再次出现人前站立反射的时间为1~1.5小时,因此在此期间内可以将公猪准备好,一旦母猪出现人前站立,立刻配种。
由于母猪发情个体差异很大,所以猪场应建立针对每个母猪的档案卡,详细记录每头母猪的发情、配种、产仔、饲喂情况,便于日后的管理。
附表5举例说明了国外如何进行发情检查并及时配种。
1.配种后
母猪配种后4小时内不要移动,给予母猪一个尽可能安静的环境,减少应激。然后将母猪转移到配种舍的已配种母猪区域进行饲养,进行妊娠确认。在这个区域里,我国大部分猪场采用限位栏饲养,而在某些欧洲国家,由于动物福利政策,有些猪场进行群养。
配种后的头30天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受精卵在子宫内进行着床(通常在妊娠12~20天内,有时迟至28天)发育为胚胎,约30%会死亡。经过很多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后,现在认为在配种后的28天内,尤其是配种后的头14天, 对待母猪越温和,胚胎的死亡率越低。而且,尽量避免给母猪造成身体上或生理上任何形式的应激,包括混群、转移、日晒、更换日粮等。
2.妊娠诊断
包括返情检查和妊娠检查。
Ø母猪配种后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配种失败:母猪有规律地在18~24天返情;
配种到着床(12~23天):胚胎全部死亡,母猪有规律地在18~24天返情;
着床到胚胎钙化(30~40天):胚胎死亡,母猪推迟或不规则返情;
骨骼钙化后:胎儿死亡,出现木乃伊,母猪不会返情;
流产:整个妊娠期都可能发生,流产后5~10天会出现发情或者不发情。
Ø返情检查:对返情的母猪,要及时使用试情公猪和母猪进行鼻对鼻接触,如果母猪表现出发情,应该再次配种或者直接淘汰。
Ø妊娠检查:
训练有素的工人根据配种后母猪的外观变化(贪睡、温顺、尾巴下掉、阴户回缩、皮毛光亮贴身等),在配种后25天左右就可以检测出是否怀孕;
所有早期妊娠检查都应在配种后30天内进行;
配种后25~35天进行两次妊娠检查比较理想。
四、妊娠舍中的母猪管理
在配种舍里配种后,经过一个发情周期(21天),人工进行压背反射或用试情公猪进行妊娠检查,没有发情表现的母猪或者经超声波在28-35天检查后确认已经怀孕的母猪,就转移到妊娠舍。
1.饲喂程序
总的来说,妊娠期饲喂量与母猪维持需要紧密相关,维持需要约为体重的
1%,它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温度:最适温度为18~20℃。低于18℃时,每降低1℃每头母猪每天就额外需要175克的饲料;
应激:如果母猪非常紧张,不停啃咬地面和食槽,会使维持需要上升30%,紧张度受猪种、猪场人员行为的影响。
圈舍环境,舒适程度
因此,母猪的适宜饲喂程序需要根据猪场的具体条件而进行调整。母猪体况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母猪的体况见下图(详见附表2):
母猪在妊娠期间的体况指数详见附表2。
如果母猪分娩时太肥,会发生诸如分娩困难、腿部问题、泌乳期采食量少等问题,不利于母猪的长期利用。
每头母猪的饲喂量都是不同的,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年轻母猪应该喂得少些,年龄老体重大的母猪应该喂得多些(维持需要量较多)。关键是在分娩前达到目标体况。
推荐的妊娠母猪饲喂程序见下图(舍温18℃时)。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配种后一周内(配种舍)饲喂量较少,然后到分娩前一周,饲喂量平稳上升,尤其是42天到分娩前一周,上升幅度快些。
下面就详细介绍以周为基础的妊娠舍内的饲喂要点:
Ø5~10周
这段时期是整个妊娠期间最安全的阶段。胎儿还没有进入快速发育。是调整母猪体况的最佳时期。如果母猪体况瘦,多喂些料;如果偏胖,少喂些料。
Ø11~13周
稳定母猪体况。在此期间胎儿开始缓慢生长,乳腺组织也开始形成。这时不要饲喂过量。
Ø13~15周
胎儿发育很快,母猪饲料需要量提高,饲喂量提高到3-3.5Kg,来满足胎儿快速发育的要求。但是,这时的过度饲喂也会导致母猪过肥,而并不能提高乳猪的出生重。提高乳猪出生重要依靠在整个妊娠期间饲喂程序的平衡性。
1.其他管理要点
2.1饮水:水质清洁、新鲜,饮水器距地面0.7米,流速为1.5升/分种;
2.2合理分群:妊娠母猪一般在限位栏中单独饲喂。但是有的猪场由于场地有限,因此采取合群饲养。这时应根据母猪的大小、强弱、体况等进行并群,而且尽量做到小群饲养,如妊娠前期为3~4头,中期为2~3头,后期单圈饲养;
2.3避免任何形式的刺激:妊娠舍内应安静,粗暴对待母猪、鞭打、强度驱赶、挤撞等都容易导致母猪的机械性流产;
2.4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母猪的适宜温度是18~20℃。高温季节时,可以采取遮荫、开风扇、水帘、滴水或喷雾装置等降温,低温季节时,要适当减少冲洗地面次数,关好门窗,堵住墙体上的缝隙或者洞口,防止贼风的侵入。母猪高烧后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或流产;
2.5转入产房:预产期前一周就从妊娠舍转移到产房。进入产房前,母猪应冲洗干净,消毒,并进行驱除体外寄生虫处理;
2.6免疫:推荐的免疫程序见附表3。
五、产房内的母猪管理
妊娠母猪转移到产房后,可以换成哺乳母猪料进行饲喂。饲料的转换需要3
天的时间。
1.以周为基础的饲喂程序
Ø16周
Ÿ准备分娩:降采食量逐渐降低至分娩当天2公斤/头。特别要注意避免母猪发生便秘。粪便应该是软的。如果母猪发生便秘和排出发硬的粪便,那产后乳房炎、奶水不足和子宫炎的发生机率升高。
Ÿ如果母猪在分娩当天吃不了原来的饲料量,那它愿意吃多少就给它多少,剩料要及时清走,避免变质。
Ø分娩后1周内
最重要的是母猪从分娩应激中逐渐恢复。过量饲喂会引起肠道健康问题,从而降低泌乳期采食量。这段时期中,乳猪的吮乳量还不大,刺激母猪产奶的主要因素是激素分泌。采食量还不能对泌乳量产生巨大影响。过渡饲喂会有副作用。
目前最好的饲喂策略是分娩当天2公斤,分娩后每天递增0.5公斤。
Ø2~4周
母猪应该自由采食。大多数母猪都吃得不够,体重损失大。为了刺激它们采食,每天至少饲喂2次,最好能喂3次。
天气热时,应该避开一天中的炎热时间,在早晨和傍晚饲喂。
带仔数量较少的经产母猪(7~8胎以下)采食量不应超过2公斤+0.4公斤
×带仔数。
母猪在泌乳期间应该失重。在泌乳期间损失20公斤的体重(不包括乳猪出
生重、胎盘和羊水重)是比较正常的。如果母猪在泌乳期间增重,那在泌乳期它们就发情了。这就意味着断奶后2周内它们不会再发情。应该避免此类情形发生。
Ø断奶当天
断奶日早上供料。在晚上不供料,让母猪休息。
Ø断奶后
开始下一轮生产周期。给母猪提供3-3.5公斤的哺乳母猪日粮,进行催情补饲,刺激发情和卵子发育。母猪开始准备下一次妊娠。
2.分娩监护
通过观察母猪的乳房、阴户、神态和乳汁情况,就能判断出母猪是否要分娩。分娩过程中一定要实行分娩监护,即有专人在看护母猪进行分娩,这样做能够极大地提高仔猪成活率,帮助母猪顺利分娩。
如果母猪有以下症状,说明母猪难产:
产出1~2头仔猪,且仔猪体表干燥,活波,母猪1小时内未继续产仔;
长时间努责,分娩时间超过5小时或者仔猪娩出时间间隔超过1小时;
多次努责,持续30分种后,仍无仔猪娩出。常见的难产原因:
① 饲养管理不当造成过肥、过瘦、虚弱等。
② 过早交配,发育不全。
③ 胎位不正,胎儿过大、畸形。
④ 母猪骨盆、子宫颈口、产道狭窄。
⑤ 初产母猪易出现仔猪横位
⑥ 老龄母猪易出现子宫收缩无力
发生难产时,可以肌肉注射催产素或者实施人工助产。催产素的使用一定要正确,否则反而会导致母猪的难产和仔猪的死亡。
推荐正确使用催产素的方法:
在子宫颈口完全打开、确认子宫颈无仔猪以后再注射催产素。
禁止在初产母猪上使用。
对于正常分娩的母猪,应该在最少产出6头仔猪以后再使用催产素。
母猪分娩过程中,40分种没有仔猪产出时使用催产素。
每头母猪最多使用两份剂量的催产素。
当母猪阴户流血,至少40分钟没有仔猪产出,表现出明显的疼痛、痉挛,或者已经出现死产仔猪时,应该进行助产。
3.其他饲养要点:
3.1温度:产房内的温度分为两个功能区:满足母猪和满足乳猪。出生后乳猪的温度要求较高,可以局部创造出乳猪的小环境来满足它的需要(详见乳猪手册)。母猪的适宜温度是18~20℃。高温会抑制母猪采食,影响泌乳性能及以后的繁殖性能。
3.2饮水:哺乳母猪需要摄入大量的水来产奶。水流速为2升/分种,一定要清洁、新鲜。刚分娩完的母猪体质较弱,可以在它容易够到的地方额外提供水源,如水碗、水槽等,这样有利于尽快的恢复。
3.3饲喂次数:建议每天至少饲喂两次,而且湿喂(水料比1:2)的效果要好于干喂。
3.4分娩完头2天内,母猪由于体力消耗过大而出现一直躺卧不喝水不吃料的现象,可人为定时轰赶母猪起立,吃料喝水。
3.5产房是母猪分娩、泌乳和乳猪快速生长的地方。一定要保持安静,尽可能减少应激。
3.6刚分娩完的母猪应该进行抗生素处理,避免发生炎症。
3.7免疫:推荐的免疫程序见附表3。
六、种公猪管理
1.后备公猪的数量和选择
正常情况下,在采用自然交配的猪场,公母比为1:20~30,如果采用的是人工授精,公母比为1:100~200,至少为2~3头。
后备公猪应来源于繁殖力高且持久的家系。具有品种的明显特征,体质健壮,四肢强健,前驱宽广,后躯丰满,身体各部结合很好,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性欲旺盛。睾丸发育良好,左右对称,且松紧适度。
购买后的后备公猪需要在隔离舍内饲养6~8周。
2.公猪的饲喂
推荐使用哺乳母猪日粮进行饲喂。每天饲喂两次。
公猪的合理饲喂,应根据公猪的体重、年龄和配种强度,进行区别对待。目标是使它终年保持健康结实、性欲旺盛、精神活波的体质。过肥或者过瘦都不宜。下面是一个参考的饲喂量:
3.公猪的管理
3.1单栏饲养,每头面积不低于5 m2。
3.2饮水: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饮水器高度距地面0.8m,流速为2升/分种。
3.3温度:适宜的温度为15~18℃。低于临界温度时,要适当增加饲喂量。高温环境(如33℃)下,会严重影响精液品质,而且在短期内不可恢复(如45天)。
4.公猪的合理使用
公猪1.5~4岁时繁殖机能最强,性欲旺盛,射精量大。随着年龄的增大,繁殖机能逐渐衰退,一般6~8岁后宜淘汰。
4.1初次使用的年龄和体重:年龄7月龄,体重为120公斤时,可以开始训练采精;年龄8月龄,体重为130公斤时,可以开始采精,进行配种。
4.2使用:1岁内公猪每周使用1~2次,1~2岁内每周使用2~3次;2~5岁每日可早、晚各使用1次,两次间隔8小时以上,连续配种1周后应休息1天;5岁以上每隔1~2天使用2次,而且最好能固定使用频率。
4.3适当运动:除了在栏内运动外,应尽量赶到户外运动,每天至少有半小时的自由活动,行程1公里左右为佳。
4.4做好保健:每周刷拭体表1~2次,保持阴囊干净,经常修剪公猪包皮周围毛丛,保持清洁卫生。
问题和解答
1.产前突然下降饲喂量有什麽不当?为什麽分娩当天仍然要喂料?
在正常的饲喂情况下,食糜处于流动状态,所以大肠中大肠杆菌数量不会很多。如果产前1周内突然减少饲喂量,或者说分娩当天没有料,会使食糜流动速度减慢,肠中大肠杆菌数上升,外观的直接表现就是便秘。但是在分娩这个生理应激期间,更严重的后果如下:
Ÿ 大肠杆菌分泌内毒素,内毒素会通过血液使促进泌乳的激素失去活性,就会在分娩2~4天内出现乳汁突然减少甚至没有的情况,即产后无乳症;
Ÿ 大肠杆菌数量增加后会直接进入子宫,导致子宫感染和外阴脱出,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分娩后一周内,即子宫炎;
Ÿ分娩时,大肠杆菌可以直接进入乳房,使乳房出现炎症,即乳房炎。
因此,产前突然下降饲喂量或者分娩当天不喂料,会导致无乳症+子宫炎+乳房炎发生的风险。
所以建议应在妊娠16周时,即进入产房后,开始逐渐减少饲喂量直至分娩
当天的2.0公斤(任母猪随意采食,剩余部分及时清走),分娩后饲喂量应缓慢上升,若上升过快,会导致之后几天采食量下降。不用担心分娩后不马上加料会影响泌乳量,因为分娩后前几天泌乳主要是由激素支配的,与采食量关系较小,而且出生仔猪体重小,对乳汁的绝对需要量不高。
1.国内很多猪场都在断奶前2~3天降低母猪的采食量,这样有利于干乳,防止乳房炎的发生,另外还可以刺激乳猪多采食教槽料,克服断奶应激,而我们推荐不要这样做,为什麽?
通过降低采食量的方式来促进干乳和避免乳房炎的发生,这没有必要,因为母猪产奶主要依靠乳猪拱奶刺激,所以一旦断奶,小猪给予的刺激停止,产乳也就停止了。
乳猪克服断奶应激的关键是断奶前应尽力学会采食教槽料。研究表明,教槽料在断奶前对乳猪的增重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很小,而且仔猪个体间采食教槽料
又具有很大差异,个体大的仔猪吮吸母乳最多,它们也可能是采食教槽料最多的仔猪,所以奶水摄入量与教槽料采食量无必然联系。断奶前2~3天,降低母猪采食量的优点是:在某种程度上会促进仔猪采食教槽料,减少母猪乳房炎等问题,但其缺点是增加母猪失重,影响仔猪增重,而这些会影响到母猪的下一轮繁殖性能和乳猪的后续生长性能。所以权衡利弊,我们还是推荐大家不要在断奶前降低母猪的采食量。
2.母猪肢蹄开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蹄的角质化组织生长速度慢,从根部到外面约需要6个月时间。生长速度与季节有关,夏季快,冬季慢。
蹄的硬度与饲养环境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地板。当地板干燥时,蹄会变的很硬、弹性小、易开裂;而当地板潮湿时,蹄会变得较软。
母猪发生蹄开裂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边蹄角质层开裂,其二是蹄底面开裂, 这种开裂与本身蹄质软或硬以及蹄所接触的地面光滑与否都有关系。
影响蹄质的营养因素有生物素和锌两个。如果出现了肢蹄开裂的情况,改进周期约需要半年的时间。
八、星期制管理制度简介
猪场的管理制度应以母猪管理为核心基础。目前在养猪水平很高的国家(每头母猪每年提供24头以上断奶仔猪),如荷兰、丹麦等国家,对母猪实行“星期制”管理方法。如下:
1.具体实施方法:
2.“星期制”管理的优点:
①每一组母猪成为一个管理单元,可以进行全进全出管理,控制疾病,维持猪场健康水平;
②集中有效利用劳动力,便于检查发情配种和使用试情公猪进行返情检查;
③一定数量的母猪以组单位进行生产,发情更集中,效率更高;
④便于清扫,保持圈舍卫生。
⑤方便简单,可以复制,如果进一步扩大了猪场规模,管理不再是问题。
3.如何实行星期制管理
确保一组母猪的生产像一头母猪生产那麽简单?——断奶日是关键!
设定星期四为断奶日,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星期日的工作量,可以有私人的支配时间。
注意:没有赶上组内进程的母猪考虑淘汰,若不想淘汰,可以将其推倒下一组,但原则是不能总作调整,经常调整容易造成混乱,组内猪群不稳定,不利于管理。对猪场而言,如果实行了周管理制度,就可以排出整体工作日程,一目了然,便于猪场的管理和工人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