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养殖设施的清整、水质调节、水草培植、苗种放养时间、苗种选择、苗种放养、驯食、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黄鳝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鳝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黄鳝;水质调节;培植水草;苗种放养;驯食
中图分类号 S965.1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26-01
1 养殖设施的清整与消毒
黄鳝苗种放养前,对养殖设施进行清整,彻底清除养殖设施内污物,检查养殖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及时进行补损补漏,要特别注意进排水是否流畅、排污是否彻底。所有养殖设施包括饵料台等都应进行彻底消毒,不论是老池还是新池,不论是有土土池、水泥池、稻田,还是无土养殖的水泥池、网箱(指设箱在池塘水域),都应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或其他强力杀菌灭虫药物(高效低残种)进行干池或带水彻底消毒。其用法和用量可参照养鱼池操作进行。需要注意池中泥埂应用铁钎插许多孔眼让药物渗入全部泥中,方能达到理想的杀菌灭虫效果。
2 科学调控水质、水深
在养殖设施消毒5~7d、药物毒性彻底消失后,选择晴天傍晚进水。水源应当充足、清洁、溶氧丰富、pH值6.2~7.8、不带病原体或其他有毒物质(如农药、工业三废等)。有条件的可在养殖场旁建一蓄水池,水在蓄水池中先净化、消毒,再进入养殖池使用。由于黄鳝体内无鳔,它不能像一般鱼类在不同水层随意漂浮停留,一旦停止游动即沉下水底。而生长阶段必须呼吸空气中的氧,因此养鳝水体不宜过深,根据黄鳝大小水深应控制在5~20cm不等,一般苗种阶段水深控制在5~10cm为佳。
3 培植水草
进水后应及时培植大量的水草。用于黄鳝养殖的水草有水花生、水葫芦、油草等。鳝池水草应占50%以上水面,网箱养鳝水草应占80%~100%的水面。只有这样才能为黄鳝提供优良的生活生长空间。
4 选择适宜苗种放养时间
人工繁育苗可以早春放养。野生苗经过越冬,体质弱,且早春水温不定,放养成活率低,不宜早春放养。还应避开怀孵繁殖高峰期,6月中下旬水温定在25℃以上时放养。投放苗种应选择连续晴天的早晚进行,下雨天不可放苗。
5 优选苗种
最好选用国家认可的黄鳝原(良)种场人工培育驯化的种苗;也可捞取黄鳝受精卵,自行人工培育黄鳝苗。规格一般以25~50g/尾为宜。选用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品种,不能用杂色鳝苗。鳝种要体表鲜亮,健康无伤病、无畸形,黏液丰富无脱落,游动自如。可将黄鳝放在3%~5%的食盐水中进行挑选,4~5min内身体有伤病的鳝种会剧烈蹦跳,体质差的鳝种会昏迷、软弱无力及身体变形;在盐水中正常活动的鳝种可进行放养。
6 苗种放养
6.1 温差调节
将养殖水通过容器缓慢加入鳝桶中,过20min左右使鳝种逐步适应塘水的温度。
6.2 消毒
工具可用50mg/kg高锰酸钾或20mg/kg漂白粉溶液浸泡5~10min消毒,也可放置在太阳下曝晒。温差调节完成后,鳝种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方可入池,可用10%聚维酮碘20~30mg/kg或2%~3%的食盐水浸泡鳝种10~20min,剔除受伤和患病的鳝鱼。然后换入净水,淘汰活力差的鳝种。
6.3 放养
放养时规格要一致,大小规格分级放养,以免相互残食,一般10~25g/尾为一规格段,25~50g/尾为另一规格段。经消毒后的鳝种取出在清水中冲洗一下后轻入池中,消毒水中含有脱落的病菌、寄生虫等,不可倒入鳝池内,需另行处理。放养密度因养殖方式、饵料来源、苗种规格以及饲养管理等不同而异。一般放养体重25g的幼鳝100~150尾/m2,即放养幼鳝2.5~4.0kg/m2。家庭养殖一般放养量以2.5kg/m2为好,池中可搭配放养一些泥鳅。
7 及时驯食
鳝种放养后3~4d内不投饲,使其腹中食物消化完,变成空腹;再将池水放干,加入新水,于晚间进行驯食。驯食时将黄鳝最喜食的蚯蚓、河蚌肉等切碎,分成几小堆放在进水口一边,并适当进水,造成微流。第1次的投饵量可为黄鳝重量的1%~2%,第1天早晨如果全部吃完,投饵量增到2%~3%。如果当天的饵料吃不完,要将残饵捞出,第2天仍按前一天的投饵量投喂。待吃食正常后,可在饵料中掺入较充足的麸皮、瓜果皮、豆饼等,第1次可加入1/5,同时减少1/5的引食饵料。如果吃得正常,以后每天增加1/5的普通饵料,5d后即可正常投饵。
8 病害防治
每隔15~20d使用漂白粉1mg/kg或晶体敌百虫0.4 mg/kg交替全池遍洒1次。饲料台每隔7~10d消毒1次,或每隔5~7d取出曝晒1次。每天检查饲料台,残饵及时捞出。除配合饵料外,活饵鲜饵如蚯蚓、蝇蛆、小杂鱼虾、蝌蚪、小蛙等均需洗净,再用5%食盐水或20mg/kg高锰酸钾浸泡消毒,清水漂洗后投喂,防止病害带入池中和“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