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
滨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2月13日
张丙煜到滨城区考察调研社会扶贫和社工机构扶贫工作
全市扶贫项目管理工作会议要求 抓好项目全程管理
确保群众精准受益
【第一书记风采】
民意是“第一书记”工作的基石
——记市委办公室派驻惠民“第一书记”杨春林
张丙煜到滨城区考察调研
社会扶贫和社工机构扶贫工作
2月10日上午,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张丙煜带领考察调研组到滨城区调研社会扶贫工作,并实地考察社工机构扶贫情况。
在听取滨城区关于社会扶贫工作以及社工机构开展扶贫工作的情况汇报后,张丙煜指出,社工组织是连接政府和百姓的桥梁,社工团体承担着为政府分忧和为百姓服务的责任,社工团体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与老百姓进行积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让贫困群众生活得到照顾的同时增加家庭收入。政府则应最大限度的为社工组织提供有利条件和资源,为他们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提供帮助。滨城区处在市辖区,在社工组织、服务对象、企业资源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借助这种优势,创新抓好“一中心、一基地、一平台”建设,不仅要为全市社会扶贫树立榜样,更要争取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社会扶贫典型。
张丙煜强调,社会扶贫要建立长效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滨城区现有的26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要一对一落实,同时,对于2016年退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也要继续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和帮扶措施,项目收益要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到2017年底危房问题未解决的坚决不能退出,“两不愁 三保障”不达标的坚决不能退出,并支持新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滨城区委区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退出标准,让贫困群众在省定贫困线基础上增加收入,更大限度地提高生活水平。
(社会扶贫组)
全市扶贫项目管理工作会议要求
抓好项目全过程管理 确保群众精准受益
2月10日,全市扶贫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各县区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及项目组组长参加会议,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景安主持会议并讲话。
在听取了各县区2016年扶贫项目推进情况及2017年度工作思路后,李景安指出,去年以来,全市扶贫系统着力在规范项目管理、加快项目推进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上下功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项目从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产业扶贫初见成效。针对2017年扶贫项目,他强调要抓好项目全过程管理,扎扎实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从调度、协调和平台管理方面着重加强项目的事中管理,强化项目后期管理,做好项目验收、资产管护、项目运营和收益分配等工作。在保障措施方面,他提出要增强项目、精准和创新三种意识,提升学习、执行和管理三种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督导、通报、考核等手段,确保顺利完成项目管理各项目标任务。
(项目管理组)
【第一书记风采】
民意是“第一书记”工作的基石
——记市委办公室第一书记杨春林
2015年以来,市委办公室派驻惠民县桑落墅镇堤口杨村第一书记杨春林,紧紧紧围绕“民意”,与贫困户“结穷亲”,助贫困村“换新颜”,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心,往民意靠”做规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及时了解村情民意、贴近百姓,杨春林每月抽出10天时间入户座谈,对堤口杨村的情况进行及时、全面了解,认真分析堤口杨村“三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村干部一起制定了本村经济发展的长、中、短期规划。短——就是修路、修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中——就是旱厕改造、绿化改善居住环境;长——就是增收致富脱穷根。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一步一步来。
事实也确实如此,杨春林与堤口杨村两委班子成员集思广议,共同制定出了《桑落墅镇堤口杨村2015年及今后发展五年规划》,并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及时召开全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审议。经过上下反复征求意见,得到了全体党员和村民的一致拥护。
“力,往建设使”办实事
要做到“取信于民”,入户是形式,干实事才是关键,杨春林到堤口杨村担任第一书记伊始,就开始谋划修路、修桥、建村两委办公室、修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过去我们村来人,如果没人领着,就像入了迷魂阵。现在你再看,路虽不宽一条线,出门就是水泥路!这多亏了杨书记。”堤口杨村群众说起村庄的变化,脸上那种自豪和满足油然而生。为了不辜负群众对自己的信任和期盼,杨春林琢磨着干一件大事——重建村南大桥。堤口杨村南大桥对于堤口杨,乃至附近的河南刘、门楼王等8个村也非常重要。原来的老桥两边连桥栏杆都没有,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至于一直没有重修的原因就是“没钱”。杨春林心里有数,他默默跑市县部门、找各界力量,通过多方协调,重修新桥的各方条件终于落实。当看到施工队开始施工时,村民们高兴坏了,他们天天盯在施工现场,帮这帮那。如今新桥已投入使用,老百姓说起杨春林都一个劲地竖大拇指。
“策,向民生斜”改环境
去年以来,桑落墅镇把推进旱厕改造作为优化农村环境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工作要开展,就要有试点。杨春林得知这一消息,决定把堤口杨村作为桑落墅镇的试点,甚至打造成全县的亮点,他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派驻单位的大力支持。经过积极的争取和不懈的努力,截止目前,该村已有95%的农户安装完毕,独立的卫生间、洁白的瓷砖、水冲阀门,让原来脏乱臭的厕所换上了新颜。群众看着不用掏一分钱建成又干净又没有异味的新厕所,堤口杨村的村民实打实的从心窝里对杨春林表示感谢和敬意。如今,旱厕改造及新办公场所和休闲场所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坚定了村民跟着杨春林干的决心。
“脑,往钱上想”促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是贫困村第一书记的首要责任。杨春林通过入户了解,全村共有贫困户48户,117人。其中,低保户、五保户10户20人;缺技术1户1人;因学致贫3户10人;因残致贫6户19人;缺劳动能力致贫5户9人;因病致贫33户78人。通过分析致贫原因,他提出了扶贫“2+5”致富模式:
2即两个村集体增收项目:一是投资22万元,建设24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已投入使用,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5万元。二是利用堤口杨村地处惠民、滨城、阳信交界的地理优势,投资57万元建设一处农家乐餐厅搞乡村旅游,配套建设采摘园、垂钓中心,采取租赁的形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
5即5个家庭增收措施:一是推进养殖肉食兔扶贫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由公司提供种苗、饲料、笼具,提供技术指导和防疫措施,并进行回收,每年为贫困户增收近5千元。二是开展电商扶贫项目,引进村镇O2O电商平台——乐村淘,帮助农民实现网上购物和线下享受优质服务,在脱贫攻坚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村民的思想。三是实施光伏发电项目。采取“企业+金融+贫困户”的方式,鼓励符合条件的27户贫困户通过贷款安装光伏发电设施,年均为贫困户增收3000元。四是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外来客商,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150亩土地,从事蔬菜种植,一方面增加贫困户流转土地收入,另一方面优先雇佣贫困户务工增加收入。五是建设扶贫就业点。引进外来企业,组织困难群众从事家纺加工,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年均可增收2-3万元。通过以上帮扶措施现已实现27户74人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