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湖北食用百合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介绍了湖北省食用百合产业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培育食用百合知名品牌、依托科技支撑、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食用百合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稳定市场价格等建议,以促进湖北食用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

百合(Lilium spp.)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所有种类的总称,具有药用、食用和园林观赏价值,用途广泛。我国食用百合栽培始于明代,《本草纲目》中有“百合新者,可蒸可煮,和肉更佳;干者做粉食,更宜人”的记载,食用百合鳞茎富含淀粉、多糖、生物碱、磷脂,还含有钙、磷、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1]和16种氨基酸[2],是我国的传统蔬菜,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除直接食用外,还可加工成百合干片、百合精粉、百合饮料、百合脯及休闲类即食产品等,是国家卫健委2019年《药食同源植物目录》收录植物。百合中的皂苷、磷脂、多糖、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具有滋补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3,4],在止咳化痰、催眠安神、抗疲劳与保护胃黏膜及抗肿瘤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4]。此外,百合拥有“球根花卉之王”的美誉,其花色鲜艳、花瓣硕大、造型独特,可以作鲜切花、盆花和园林布景,还是我国多个城市如福建南平、湖北宜昌、辽宁铁岭、浙江湖州的市花。

近年来,随着都市农业和休闲体验农业的快速发展,食用百合以其花海景观的独特性,药用保健的功能性,满足产地赏、食、采和初加工及深加工、电商物流等的综合特性,成为都市休闲农业异军突起的热门作物。在湖北省,食用百合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开展湖北省食用百合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挖掘其发展潜力,有助于食用百合产业提质增效,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1 湖北地区食用百合产业发展现状1.1 湖北地区的百合资源及主要栽培种类

我国是百合最主要产地之一,也是全球百合的自然起源中心。全世界百合属植物约有90个种,起源于我国的有55种和18个变种[5,6],其中36个种和15个变种为中国特有种。百合在中国27个省、区都有分布,以四川西部、湖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分布最多,约有36个种类,其中食用百合种类有10个[5,6]。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与四川、重庆、贵州、江西、湖南一起属于中国百合第二个集中分布区,是我国百合重要的原生产地之一。目前,湖北地区发现的百合大约有13种,典型的百合种类有:宝兴百合(L.duchartrei)、川百合(L.davidii)、绿花百合(L.fargesii)、宜昌百合(L.leucanthum)、野百合(L.brownii)以及湖北百合(L.henryi)等。其中,低海拔分布的宜昌百合、湖北百合较耐热、耐盐碱,易于栽培,是百合育种中重要的亲本[7]。

目前,湖北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主要有卷丹百合、兰州百合和宜昌百合。其中,卷丹百合主要从湖南龙山县引种,适应性较广。兰州百合从兰州引种,主要适合在十堰等湖北北部地区栽培,由于其不耐炎热,在其他地区栽培成球率较低。宜昌百合主要产于湖北宜昌、神农架、宣恩及恩施等地,花喇叭形,有微香,花瓣外面白色,里面背脊处淡黄色,花期6月,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史料记载,宜昌百合在1892年被外国专家命名;2011年9月,宜昌市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将“宜昌百合”选定为宜昌市的市花;2015年,“宜昌百合”获批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1.2 百合种植规模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湖北省一些市县将种植食用百合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种植规模不断壮大,主要种植宜昌百合和卷丹,少量种植兰州百合。据不完全统计,至2019年,宜昌百合植规模总量达133.3 hm2,从业人员约500余人,年创经济价值3 000余万元。除了宜昌百合在宜昌广泛栽培外,湖北恩施的富硒百合(卷丹)最为出名,百年好合公司建立了约200 hm2百合生态种植基地,集百合生态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产品远销国内外。罗田食用百合(卷丹)种植面积达2 000 hm2,年产百合37 500 t,总收益5.625亿元,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又一重要来源。十堰智脑家庭农场有限公司2020年种植兰州百合20 hm2,年产百合300 t,并注册“金鄂百合”商标,采取“村委会+农场+合作社+农户+电商”的发展模式,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武汉市食用百合产业伴随都市农业的兴起而发展,从地理纬度、立地环境和土壤结构等多方面分析,武汉市江夏区丘陵地带最具发展潜力,历史上有食用百合的习惯。2016年,江夏区在山坡街建立“百合产业示范基地”,引进民营资本成立了武汉龙山百合专业合作社。目前,江夏区种植食用百合面积已达13.3 hm2,平均单个鳞茎质量300 g,鳞片肥硕雪白;每1 hm2鲜食鳞茎产量约83.33 kg,净利润75 000元,各项经济指标表明武汉市食用百合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3 百合良种繁育及赏花经济

除食用百合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外,湖北省在食用百合的良种繁育和赏花经济方面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薛晓娜等[8]对宜昌百合开展了组织培养研究,张文婷等[9]对可食用的金黄花滇百合植株再生与离体快繁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为食用百合的良种繁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百合的赏花经济也蓬勃发展,湖北宜昌多次举办百合花节,不仅欣赏到了原产宜昌的“宜昌百合”,还饱览了来自国内外的35个百合品种争艳[10],带动了当地赏花经济和旅游发展。位于湖北武汉蔡甸区的武汉花博汇也多次举办香水百合花节,引入少量观赏兼食用的百合花品种,成为武汉新的赏花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湖北省食用百合产业存在的问题2.1 宣传力度和农民认知度不够

目前,湖北省食用百合种植还处于初始阶段,与我国食用百合传统产区甘肃兰州、江苏宜兴、湖南隆回、湖南龙山等地相比,对食用百合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文化内涵及食用方法等宣传不够,没有建立食用百合的知名品牌。此外,种植的食用百合主要以鲜食百合销往上海、江浙一带,本地鲜食百合消费市场尚未形成,农户对种植食用百合的经济效益了解不足,高成本的种球投入影响了种植积极性。

2.2 种植成本高,价格易波动,销售渠道单一,存在市场风险

种植食用百合用种量在16.67~20.00 kg/hm2,种球成本约166.67元/hm2,后期肥料、农药和人工成本约166.67元/hm2,成本大约为333.33元/hm2,较其他作物成本高,而且种植技术相对较高,影响了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目前,湖北省的食用百合主要销售到上海、江浙等城市,湖北本地鲜食消费市场很少,销售渠道相对单一。食用百合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根据上市季节和产品质量,鲜食百合价格12~40元/kg。鲜食百合上市季节主要在7~8月,7月中旬早上市的鲜食百合价格最高,达40元/kg,到8月,湖南等主产区的百合大面积成熟,鲜百合大量上市,价格急剧下滑,大面积推广存在市场风险。

2.3 食用百合品种稀少,种源退化严重,缺乏轻简化栽培技术

近些年,生产上大面积栽培的食用百合品种主要有兰州百合、卷丹百合和龙牙百合3种[11]。虽然湖北省百合种质资源较丰富,但食用百合育种工作非常薄弱,生产上食用百合栽培品种少,长期栽培的主要是卷丹百合和宜昌百合,需要开发出适合都市农业和乡村振兴需要的观赏兼药食型品种和适用于加工的专用型品种。

此外,食用百合繁殖主要依靠鳞茎生球,长期无性繁殖过程中,种球内感染和积累了大量烟草花叶病毒(CMV)和无症病毒(LSV),种性持续退化[9,12],影响了百合产量和品质。湖北省尚未建立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食用百合高效栽培模式和体系,种植机械化程度低,其栽种和采收缺乏配套机械,用工量大,缺乏轻简化栽培技术和模式,制约了产业规模的扩大。

3 对湖北省食用百合产业发展的建议3.1 加强宣传力度,培育湖北食用百合知名品牌

通过网络、各类媒体和科普讲座及参观体验等宣传推介湖北食用百合品牌,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百合药用价值的认可,扩大市场份额。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培育湖北食用百合的知名品牌。

3.2 依托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依托湖北省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优势,科学规划食用百合产业发展,制订出湖北省食用百合适宜种植区域和适宜品种,开展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科技创新,包括百合种质资源保护、评价、利用及适应性强的新品种选育和脱毒种苗繁育等研究工作,解决适宜栽培品种少和种源退化等关键问题;建立食用百合标准化技术和示范基地,通过科技培训和指导,普及食用百合标准化栽培技术;借鉴国内外百合机械化收割的新技术并应用,使湖北省食用百合产业逐步机械化和精准化,降低生产人工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开展百合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加工设备研发,提升百合深加工技术水平。

3.3 延长产业链,提高食用百合附加值

湖北省食用百合产业起步晚,和传统的种植产区相比,在规模和产量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的形势下,要大力发展食用百合产业,除了产品品质要过硬外,还需要保证鲜球真空包装和干片等初加工产品的质量,通过开发开瓶即食百合羹、酥脆即食百合干、百合麦片、百合粉、百合饮料及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使百合产品多样化,提高食用百合产品附加值。

3.4 拓宽销售渠道,稳定市场价格

目前,湖北省食用百合主要销往上海、江浙等省市,湖北本地鲜食消费市场很少。基于此,首先,扩大本地消费市场,通过与省内大型蔬菜市场、超市、学校食堂、社区门店及制药厂等进行对接,开展订单农业,减少流通环节,稳定价格。其次,建立专业合作社,建设冷库,旺季储存鲜球,保证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供货时期。再次,通过建立百合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厂,借助网络销售和电子商务,同乡村旅游结合,加强产销衔接,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