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新圩镇河村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集成推进乡村振兴各方面改革举措,探索出乡村振兴“河村模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记者 陈伟平 摄)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希望;乡村,正走出铿锵的步伐。
眼下,玉州区南江街道广恩村大力打造狮头鹅、番鸭养殖基地等多个项目,丰富村级产业链;以“小漓江”为立足点,着手建设乡村旅游精品村……广恩村正积极寻求建设“绿富美”新农村新路子,其中之一,就是建设“城市乡村公园”。
“我们村处在玉林城区二环路内,地理优势明显。市委、市政府给我们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城市乡村公园’,目前正按着这个目标稳步推进。”广恩村村委会主任田海潮介绍说,村里还计划在“小漓江”建设亲水观景平台,对两岸的景观进行维护提升,将其与村里的白泥湾乡村振兴示范点整合升级,打造一条生态旅游示范带。
今年以来,玉林市继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聚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产业振兴——
产业提档升级,致富更有底气
走进陆川县乌石镇谢鲁村的辣椒种植基地,成片的指天椒看不到边际,种植户们麻利娴熟地采摘辣椒,一摘好就赶紧送到附近的家庭农场。
去年以来,谢鲁村通过发挥村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辣椒特色种植业,目前共种植了50多亩辣椒,带动40多户群众种植。谢鲁村村委会副主任吕雪培告诉记者,村里种植的辣椒亩产2500公斤左右,年收入约有100万元。
特色农业产业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动力所在,是撬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杠杆。今年以来,我市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不断优化优质水稻、畜牧、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立足“抓早抓快、抓紧抓实、抓准抓细”,强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到2025年,玉林市将以优质稻、沙田柚、荔枝、橘红、菠萝蜜等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建成一批上规模的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人才振兴——
选优配强一线力量,为乡村振兴“加满油”
今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玉林市首届乡村振兴规划建设人才实战第一期培训班开班,通过新时代党员干部与设计师、工匠、乡贤、老百姓一起同吃住、同规划、同建设“三同”模式,邀请各界专家讲授乡村规划、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知识,组织学员到全市各示范村参观学习,勾勒理想中的“乡村模样”,培养一批说农家话、吃农家饭、体农家情、办农家事的“土专家”“田秀才”,带动群众携手打造“干净、朴实、自然”的美丽乡村。
我市着力建强村(社区)“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实用人才等队伍,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加强新任村“两委”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全市召开新老班子交接座谈会1469场次,“两委”班子领办攻坚项目1578个。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今年共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335名。加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乡村规划骨干140多名,带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00多人。
文化振兴——
培育乡风文明,留住美丽“乡愁”
自玉州区仁东镇鹏垌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以来,游客数量成倍增长。
鹏垌村实行的保护性建设是玉林活化乡村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我市通过优化法治政策环境和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彰显特色岭南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和乡贤文化,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广袤的乡村大地处处皆是美丽“乡愁”——
容县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略台真武阁和容县近代建筑建成2个4A级旅游景区(容州古城、民国小镇)、2个3A级景区(容县抗日烈士纪念馆、黄绍竑故居),开辟了名人故居寻迹游等精品旅游线路;陆川县、博白县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福绵区福绵镇十丈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玉林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以来,我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乡村振兴宣传阵地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上半年,全市共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300多场;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展映活动,放映公益电影6356场;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200多场,服务对象超10万人次等,丰富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擘画“美丽乡村”新图景。
生态振兴——
改善人居环境,让幸福“看得见”
龙安镇柑坡新村是兴业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两高两道”沿线乡村风貌改造提升的示范村屯,该村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作为乡村风貌提升的切入点,在县政府的指导下,积极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参与美丽宜居家园建设。
走进柑坡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整洁的村道,道路两旁干净整洁,居民小院里花果飘香,景观绿化生机盎然。村民群众在持续增收致富的同时,不断加快扮靓人居环境的步伐,描绘出了一幅生活条件好、人居环境靓的美丽新画卷。“看得见”的幸福让村民纷纷感叹说:“现在走在路上处处有鲜花,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人居环境在不断美化、亮化,生活在这里非常幸福。”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和村庄清洁行动,全力开展“两高两道”沿线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工作,全力推进以“三清三拆+”为标准的全域25262个村屯的基本整治。在2021年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初期评估中,我市位于市级第一档次,工作成效得到自治区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市农房塑造第一批改造任务14028栋,完工9659栋,开工比例100%,完工比例68.86%,103个村已整体完工。
组织振兴——
夯实组织基础,筑牢乡村振兴“硬堡垒”
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北流市以乡村振兴改革集成试点为契机,聚焦“谁来干、钱哪来、如何建、怎么治”问题,创新基层政权改革,强化基层综合治理,创新村民自治组织模式,探索出了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农民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建设的“河村模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玉林市充分发挥党建这一面“红色旗帜”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村级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组织力和战斗力。目前,全市共打造农村星级党组织649个,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实施“百镇千村”整体提升工程,重点打造7个先锋镇、22个规范镇以及77个行政村,排查出的12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已全部完成整顿验收。科学设置3101个自然村党组织,自然村党组织应建尽建率和工作覆盖率均达到100%。推广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和“村务商议团”民主管理模式,成立1330个村务商议团,构建了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玉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