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原创文章至admin@caup.net,可申请注册邀请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最近在找着方面的案例,在百度文库上找到了这篇文献,要是有哪位大大有类似的案例的希望能发我一份,非常感谢~~~ O(∩_∩)O~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的逐步拓展,机场这一重要的交通枢纽也逐渐由处于城市边缘变为被城市包围的状态,进而引发了机场搬迁运作以及搬迁后该地区发展的全新契机。本文即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机场地区城市更新案例的比较研究,总结分析历史经验的成败得失,以资借鉴。
关键词:机场地区、城市更新、比较研究、经验借鉴
随着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许多原本位于城市边缘的机场逐渐处于被城市建设包围的状态,城市建设与机场正常使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这些机场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随着1998年香港启德机场落下历史的帷幕,2000年来我国大陆地区诸多城市也开展了临近城市中心机场的搬迁工作。如何更好的对原机场区域进行整体的搬迁、明确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框架、创造具有更高城市品位与生活品质的人居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崭新课题。
本文从机场概况、搬迁历程、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对香港启德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挪威奥斯陆机场等城市典型案例研究,总结国内外关于机场搬迁及城市更新的先进经验,以更好的启迪指导我们的工作,更好的为机场的搬迁以及未来这一地区科学合理的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指引。
挪威奥斯陆机场地区城市更新
1.1机场概况
奥斯陆国际机场始建于1940年,坐落于挪威欧伦萨可区加勒穆恩,距离首都奥斯陆北方48公里处,奥斯陆国际机场有 2 条平行的跑道,71 个停机坪,曾是挪威最大的国际机场。由于空间距离过远、地下水污染以及冻雨等棘手问题,1998年机场迁出后当地政府着手改造计划。
1.2更新规划
图2:挪威奥斯陆机场地区规划总平面图
奥斯陆机场搬迁后,留下了约2平方公里的土地等待改造,这项工程也成为当时挪威最大的一项工业改造工程。挪威公共建筑和财产管理局与奥斯陆城市政府负责这一地点的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他们,希望通过景观改造带动周边商业和居住功能的开发,以此建造一个功能、设施完整的公园和具有奥斯陆城市中心特色的新的社区。
芬兰景观设计师Helin 和Siitonen赢得了该项目设计竞赛。公园外围设置购物中心、大型娱乐场所和居住区。保留灯塔,将原有的机场平地改造成了具有层次感和不同高度的园林地带。整个区域被一条环形公路包围,使这一区域形成了一个碗状景观,中间是一个公园,公园周围有七条公路,像手臂一般向各个方向延伸并到海岸。在规划阶段,就水上设施设计和水处理工程公司Norconsult和德国公司Atelier Dreiseitl进行了合作。2008年,公园建成并以挪威北极探险家、科学家、人道主义者、外交官、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弗里特约夫南森(Fridtjof Nansen)命名。
1.3规划实施
奥斯陆机场搬迁10年之后,共斥资1.5亿挪威克朗完成公园项目于2008年对公众开放。根据过去旧式园林的自然形式和机场机器般的直线跑道,这里被重新改造成了一个新的环境Nansen Park。如今该公园给周边带来了6000个新住宅的重建计划,并为周边15000个居民提供工作机会。
香港启德机场地区城市更新
2.1机场概况
启德机场是香港的前民用机场,面积为2.46平方公里,位于香港市区之内,九龙半岛南岸,维多利亚港之滨,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启德机场从最初的英国皇家空军机场、飞行会和飞行训练中心逐渐发展成为联系世界各地的重要航空港,曾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国际客运量曾名列全球第三,而货运量更是全球第一。但它却只有一条跑道,周围更是山海相间、高楼林立、空间狭小,使启德机场有“世界十大危险机场”之称。在飞行难度巨大、航班过于饱和、居民生活受扰、城市发展受限等多重压力下,1998年赤腊角国际机场机场取而代之。
2.2更新规划
启德机场搬迁引发的城市更新是香港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项目之一,香港规划署很早就对该地区进行预先研究,先后完成《东南九龙发展纲领研究》(1993年)、《东南九龙发展可行性研究》(1998年)、《东南九龙发展修订计划》(2002年)。这一系列为研究为2006年10月提出的启德地区初步发展大纲建议奠定了基础。
2006年底,启德发展计划初步发展大纲对社会公布,以“不填海”为基础,形成启德城中心区、体育场馆区、都会公园、跑道休闲区、旅游及休闲中心、混合用途区六个片区,发展体育馆、都会公园、邮轮码头、200米高观光塔等特色项目,在维多利亚港海滨发展富有特色、朝气蓬勃以及与民共享的新启德。
2.3规划实施
机场搬迁后初期,启德地段曾被计划配合更多的填海发展,成为占地505公顷、可容纳24至34万人的新社区,有称“城中之城”或“东南九龙”。但在保护维多利亚港、反对填海的呼声之下,发展规模将比原定缩减,暂时仍未定出发展时间表。共建维港委员会在2004年7月开始进行启德规划检讨,研究启德机场旧址及邻近地区,包括土瓜湾、马头角、九龙湾、观塘及茶果岭一带未来的发展。2007年10月,启德发展计划成为“香港新方向”的十项重大基建工程之一。
图8:启德机场地区现状
大部份的海旁地带将预留作公园或海滨长廊之用,与民共享。同时设计了方便及舒适的行人网络,把不同的活动焦点互相连接起来。住宅、办公室、零售及酒店的用途与体育及休闲活动设施互相配合,以确保任何时间都有不同形式的活动。香港的历史特别是启德的航空文化,被突显及延续于启德的未来发展中。将客运指挥塔、机场警署、机场酒店、空运二号货站、飞行服务总部大楼、导航雷达塔、两座机场消防局等历史建筑保留,传承历史文化。
广州白云机场地区城市更新
3.1机场概况
图10 白云机场搬迁示意图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始建于1932年,曾是国内三大航空枢纽机场之一。建国后先后经过改建和扩建的“六次大手术”,使其达到国际一流机场标准。但是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航空交通愈加繁忙,老白云机场周边已经由城市郊区发展为人口密集的主城区,密集的人类活动给飞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机场吞吐量的持续性增长需要,老白云机场周边没有更多地盘可以扩张,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对广州机场规模需求。
在《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引导下,各级政府的努力下,2004年8月实现了白云机场的整体搬迁,服务了72年的白云机场完成了历史使命。
3.3更新规划
白云机场搬迁花都后,按照《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以旧白云机场为中心,南至广园路、西至机场路、北至华南大道、东至白云山,总面积高达12.8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将重新进行规划建设,将这一区域大力打造成为广州城市的副中心。
2004—2008年间,在广州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广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以白云机场周边地区发展为主导“广州城市设计论坛”以及对这一地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和城市设计等进行了国际招标。
基于机场搬迁带来的大范围城市用地的重新开发、城市发展战略改变带来的地区功能整合、以亚运为契机的整体功能提升等发展要求,落实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为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广州市白云新城,提供优秀规划设计方案,广州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了“广州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竞赛”,十多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积极参与了竞赛,如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株式会社日建设计等。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和修改论证,最终从十多个方案中选定了两个规划设计方案,并责成广州市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深化,形成一个总体的规划发展框架,并对用地规划、景观保护、交通规划和经济分析等进行了重点研究,使这一“处女地”成为担当起广州新时期“北优”发展的重任。
规划秉承保护与传承机场历史文脉、保护白云山优质的自然景观、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地区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最终确定白云地区的城市发展定位为“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广州北部新兴的发展极,引导市级的会议、文化等大型公共设施,地区性的商业零售、文化体育、商贸服务、办公等综合性公共设施的集聚,展现该地区“现代国际新城,生态山水新城,个性文化新城”的城市形象。
在总体城市设计的指引下,白云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化水系深化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等一系列规划顺利开展,并确定在这一区依托白云山建设4个大型公园,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0平方米,居民在步行500米范围内可到达公园;规划支路网规划密度达到6—8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区域内部穿梭巴士,未来还有2号线(设4个站)和14号线两条轨道线途经白云新城核心区,并在区域中心换乘;规划建设用地2/3为住宅用地,带动该地区人气的集聚。
2.5规划实施
在整体规划的引导下,白云地区发展日新月异。一是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已经落成,从这些大型的公共项目获取先期的发展动力,使之成为广州大型的会议、展示区域;二是与城市大事件相结合,促进该地区成为亚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的带动了该地区的快速发展;三是增设轨道交通和公交,倡导交通先行;其实在定位上强调作为城市的副中心来发展,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地铁二号线北延线将从白云新城核心区穿过,在区内设置四个站点;地铁十四号线将在新体育馆西侧与二号线北延线相交,形成一个地铁枢纽站。四是将跑道拆除,改造为带状公园,并在其中布置大型商业中心和机场博物馆,即满足景观需求、交通需求又满足机场文化的传承;
南京大校场搬迁及城市更新案例
4.1发展概况
南京大校场机场始建于1931年,是民国时期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1956年7月,大校场机场由军用机场改为军民合用机场。随着南京经济的不断发展,改机场规模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1997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建成启用后,南京民航搬至禄口机场,大校场机场主要用于军事。随着南京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原来远离城市的大校场机场被城市所包围。由于南京国际机场早已开通,大校场机场主要是军用机场。为此,中国政府和军方都批准了大校场机场北迁过江的计划,从而一下子为南京城腾出了十平方公里的建设空间。
4.3概念规划
早在2003年,南京市政府就开始研究大校场机场搬迁的可行性,市规划局还专门邀请了中国规划院的专家,对大校场的定位等进行调查论证。专家认为,从大校场周围的人居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地的平整度来看,这个总面积9平方公里的区域可以打造成“商务商业居住区和产业发展区”,成为南京另一个城市副中心。
2005年,南京大校机场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南京市规划局对该地区概念规划展开概念规划方案征集。组织方在对报名单位递交的工作计划书进行认真比选、综合评定后,选定七家规划编制单位入围,最终,确立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方案和美国WRT公司提交的方案为优秀方案。
2006年,东南大学编制完成了《南京红花-机场地区概念规划》,对机场地区发展的概念相关的若干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城市——智慧生长的过程、生态——和谐生长的框架、历史——持续生长的印记、街道——活力生长的网络、多维——创意生长的空间”作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理念。规划定位为南京城南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以高端服务和创意产业为引领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2008年4月,《南京大校场单元机场次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始编制,于2009年9月通过评审。
机场地区更新历史经验借鉴意义
5.1多元效益走向双赢
国内外诸多城市政府都陆续实施了市区内机场搬迁运作与城市更新工作。国外城市主要在1950-1960年代及1990-2000年两个时间段实施了机场搬迁及城市更新,而我国各城市内的机场主要在2004年后实施搬迁运作,机场搬迁释放了城市空间的发展潜力、促进了交通流量的合理分布、提升了城市人居的环境品质、消除了机场作业的安全隐患,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了城市建设与机场发展的“双赢”局面。
表1:国内外典型机场搬迁及城市更新情况一览表
机场名称 更新面积 使用年限 搬迁原因 规划定位 规划特色
南京大校场机场 9.77KM2 1931-2007 逐渐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 以高端服务和创意产业为引领的综合性新区 保留“记忆跑道”;建构小方格路网;结合高铁建设智慧新区。
广州白云机场 9.22KM2 1932-2004 周边人口密集且吞吐量超过负荷。 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 发展低密度住宅;建四大公园;增设轨道交通;建机场博物馆。
武汉王家墩机场 2.66KM2 1937-2007 周边人口密集且过于邻近商业中心。 国际知名的现代服务业中心,辐射全国的金融总部经济基地,服务武汉现代制造业的现代商务区。 高密度开发、发展金融与总部经济;建设购物中心和体育中心。
济南张庄机场 6.5 KM2 1938-2008 阻碍城市西部地区建设发展。 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 充分结合高铁站建设复合开发。
上海江湾机场 约9.5KM2 1939-1994 军用机场废弃。 以中、高档住宅为主的知识型、生态型大型花园城区。 最大限度上保留原有自然景观、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
香港启德机场 2.46KM2 1925-1998 飞行难度巨大;航班于饱和;干扰居民生活;且约束城市发展。 以游轮码头、体育城、商住中心为主,集商业、娱乐、住宅于一身的新市镇。 保留塔楼、机场雷达、酒店等建筑;建高档体育、休闲区。
挪威奥斯陆机场 约2 KM2 1940-1998 距离中心城市过远;水环境污染和冻雨问题。 集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奥斯陆海湾风情公园。 改造跑道为中央广场;建中心湖和环园水系;带动周边住宅开发。
新加坡加冷机场 1937-1955 流量饱和,难以扩建。 以体育文化拉动的新城 机场区建设成为休闲区和国家体育场,新加坡室内体育馆。
丹佛斯泰普尔顿国际机场 1929-1995 过度饱和已无发展空间。 高档住宅区和商业综合体。 机场跑道为公园开敞空间,为步行者而设计。
5.2长远谋划高效组织
纵观国内外机场搬迁历程,从讨论、立项到城市更新都历时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无一不经过精心谋划和前期研究,无一不成立专门的行政机构统筹各方利益,以保证搬迁与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实施。启德机场搬迁过程中,香港政府曾就南九龙地区发展召开多次论证会并陆续发布多项报告:《海港填海及市区发展研究》(香港政府发布于1983年)、《都会计划选定策略研究》(香港政府发布于1990年)、《东南九龙发展纲领研究》(香港规划署发布于1993年)、《东南九龙发展可行性研究》(香港规划署发布于1998年)、2002年《东南九龙发展修订计划的整理可行性研究》(香港规划署发布于2002年)、《启德分区计划大纲》(行政会议于2002年6月通过)、修订《启德分区大纲草图》(规划署于2006年底)、《启德发展计划》(纳入2007-2008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此外,2004年,香港政府成立共建维港委员会,下设“东南九龙发展计划检讨小组”成为启德地区规划与建设的统筹机构。这一系列的精心研究与行政组织,为香港启德机场的搬迁及城市更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3规划编制国际招标
针对机场周边地区的更新规划,各个城市都广泛开展概念规划国际咨询,从有广度、有深度的方案中探讨和论证机场地区未来发展定位、复兴策划、空间形态、交通组织与景观意向。各类咨询方案在空间形态上各有千秋、功能定位上各有不同,但有以下四点共识之处:
(1)融入整体框架。旧机场用地规划的特点是用地规模大,建设功能集中,建设周期短,往往在5-10年内形成“突变”式发展,对城市原有类似功能造成较大冲击。必须站在全市的角度对原机场地区发展进行定位,纳入城市整体发展的大框架和格局中,再此基础上赋予其新的职能。如广州白云机场搬迁方案充分利用亚运会带来的发展契机,南京大校机场、与济南张庄机场充分利用高铁站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以获取先期的发展动力。
(2)协调周边关系。机场搬迁往往是由于其在功能、交通、限高、景观等方面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在规划和改造过程中既要将机场作为整体开发,又应当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和功能衔接。各城市在招标中确定的规划范围都超出了原机场范围,以便协调周边地区,在开发强度、交通梳理、开敞空间等方面与周边地区统筹兼顾。
(3) 景观改造利用。机场搬迁以后,原跑道与停机坪区域往往受燃油污染严重。因此,在机场改造的规划中,多将机场跑道和停机坪地区功能定位为景观、大型休憩场所或交通空间等,变不利条件为可用资源,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如广州白云机场将跑道拆除,改造为带状公园,并在其中布置大型商业中心和机场博物馆。
(4)延续航空文化。机场从建设、使用到废弃,记录了历史的发展,也是城市空间拓展的见证。因此,机场改造过程中往往选择保留部分跑道、塔楼,或改建候机厅、机场酒店等,充分利用既有资源,传承机场地区的历史文脉。
5.4功能更新华丽转身
机场搬迁之后,原机场地区结合城市总体发展框架,被赋予了新的城市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以武汉王家墩机场地区为代表的中央商务区建设,规划定位为:发挥武汉“聚集”和“辐射”的区位优势,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和个性化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强优势互补,形成以王家墩地区为中心的汉口核心商务板块,振兴城市经济活力。加强商务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轴向联系,形成汉口、汉阳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态势。(郑东机场地区亦属于此类)
二、以广州白云机场地区为代表的新城区建设,发展定位为白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广州北部新兴的发展极,引导市级的会议、文化等大型公共设施,地区性的商业零售、文化体育、商贸服务、办公等综合性公共设施的集聚,展现该地区“现代国际新城,生态山水新城,个性文化新城”的城市形象。(南京大校机场、济南张庄机场地区亦属于此类)
三、以香港启德机场地区为代表的都市综合发展区建设,以“绿色、体育、魅力”为主要理念,布置休闲、购物、体育、居住等复合式功能,具体包括兴建大型体育场馆、都会公园、邮轮码头及旅游中心等大型项目。(新加坡加冷机场亦属于此类)
四、以纽约奥斯陆机场地区为代表的大型城市公园社区建设,规划定位为:功能、设施完整的公园和具有奥斯陆城市中心特色的新的社区。丹佛斯泰普尔顿国际机场亦属于此类。
结 语
类似广州白云机场、武汉王家墩机场、南京大校机场等许多在我国航空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机场,其空间区域在城市发展新形势下日显格格不入,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老机场即将淡出人们的视线,其周边地区也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历史赋予的崭新使命。
我国诸多城市正值优化城市空间、调配城市资源、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历史时期,原机场地区的更新开发能够为城市中心腾挪出宝贵的空间资源、提供新区或新城不可比拟的发展基础条件、为新型产业或业态提供适宜的空间,可谓城市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大事件”。利用好机场地区的空间资源,把握机场搬迁的历史机遇,是实现城市与机场双赢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陈孟东,以交通枢纽改造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整合,天津大学,2007,04.
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双年报2006-2007年
香港旧启德国际机场新规划及再开发,《北京规划建设》 2007,04
香港规划署,香港启德机场规划检讨,2006,10
罗文懿,建设宜居新城策略的探讨——广州市白云新城城市设计竞赛方案分析,2011,03.
程明华,黄峻,汪波宁.武汉王家墩商务区规划十年回顾,城市建筑,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