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铭记教育初心

曾经的你可能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分享欲”,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分享欲可能衰退,甚至消失。

曾经的你可能有“燃起他人求知欲望的使命感”,但是随着代课时长增加,使命感可能减弱,甚至消失。

曾经的你可能有“成就他人快乐学习的成就感”,但是随着接触学生数量上升,成就感可能下降,甚至消失。

曾经的你可能有“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的进步理念”,但是随着个人生活琐事的繁杂,这种理念可能偶尔才会出现,甚至不再被想起。

曾经的你可能把刷题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做出题目、看到好题、与他人探讨出结果,可能会发自心底的喜悦,但是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

希望这几句话为我自己,也为有共鸣的老师们敲响警钟。

教育初心,是设计一堂好课的先决条件,也是一堂设计感不足的课堂的补偿良药。

02

明确教师身份

曾经的你可能因为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引入沾沾自喜,

也可能根本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讲各种各样的方法只顾炫技。

教师到底是演员还是教练?

做演员,往往让教学设计花里胡哨,确能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对学生能力的提升0帮助。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显而易见。

做教练,你就得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目标,教给学员技能技巧,从而提升学员能力,完成训练任务。

想象运动员的教练,他们让运动员通过训练,掌握技能技巧,提高运动成绩;教师也应让学生在吸收知识后,通过练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教师到底是演员还是教练?

我想说,请明确教师身份:

教师是一个有演技的假演员,真教练。不要演给学生看,把课堂的成就感还给学生。在注重课堂有趣性的条件下,更注重课堂的有效性;在提升课堂氛围的帮助下,切实提升学生的能力。至此,进入以提升教学效果为核心,注重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设计。

03

选定教学目标

灵活的课堂形式和多样的课堂活动必然会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课堂体验感。想必大家都吃过“普通牛肉拉面”和“优质牛肉拉面”,普通拉面味道不错,但优质拉面肉更多,而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一切的色香均是为了让顾客产生食欲,从而服务于味道。

“普通课程”和“优质课程”其实也是相同的道理,一堂优质的课程要有趣没错,但更重要的一定是要有效,有趣服务于有效,绝不能本末倒置。

那为保证课堂效果,作为老师,我们首要的事情就是合理的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且想办法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是否已达成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将复杂目标进行分解,去注重学生目标达成与否的评价与检测,让老师和学生均可以直观、立刻、主动的看到学生每一次进步。

举一个军队训练特种兵的例子,往往有诸多训练方式,且不同的训练方式,对应不同的训练目标。这里为大家列一个表格,方便大家的理解。

不难看出,最终的训练目标,落在了提升士兵能力上。同理,教师课堂目标的制定原则不也应该是提升学生能力吗?

这对课堂目标的设置有了新的要求,即:目标应可检测,可达成。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使用虚拟语气造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合并同类项。如何检测呢?出相对应的题目看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就可以了。

这里,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判断题吧,下列课堂目标正确吗?

我们已经知道了目标的制定要落脚在学生能力的提升,且目标需要可检测,可达成,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学生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呢?我再次为大家列一个表格:

每一节课的终极目标,又要拆解成多个分目标,就像上文提到的,特种兵的各个能力提升是为了能够随时随地实现特种作战。

因此,在备课动作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合理制定好目标;在上课时,我们也应告知学生目标是什么,以及上面表格中学生对此目标所达到的能力。达成目标,是能力的分解,而非知识的分解。

案例分析:

以某一片段教学内容为“物理中的杠杆画最小力”为例,教师可对总目标进行拆分,如以“你能识别题目为杠杆最小力问题”作为目标一,以“学会并记住最小力的解题步骤”作为目标二,以“能根据解题步骤做对最小力问题,正确率达到90%以上”作为目标三,从而达成总目标。三个分目标和总目标的结构我们称之为目标层级图。

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备好每一节课的目标层级图,且目标的任务分解与教学内容相对应,就像一张地图一样,让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到底哪一个目标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称之为课堂的目标导航。 【目标导航:达成目标=你要会A+你要会B+你要会C......】

04

梳理教学过程

a.引入——为什么要学?

学生本就应该对未知充满好奇,但因繁重的课业对学习产生倦怠,甚至厌恶。

初二物理得天独厚,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在课前举各种各样神奇的现象、有趣的例子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物理实验、一个故事、有趣的图片和视频、老师知道但是学生不知道的知识差等都是很好的引入方法。

对学习目标感极强的学生而言,知识之间的衔接和知识类比,应试需求,以及知识在考试中的分数占比等引入方法也是很好的方式。总之,还是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

b.讲解——学的是什么?

在引入过后,课堂氛围一定程度上会变得轻松一些,但此时,我们面临着“能否高效把学生讲懂”的考验。

首先是讲解必须准确专业不出错:“准确”要求我们刷够题量,不至于常考题型做错或被学生问住;“专业”要求我们,所讲述的内容符合学生的需求,因此,考试考纲、考试真题,和校区所在地区的重点学校试卷都必须仔细研究。

其次是讲解过程应抽丝剥茧绝不跳跃:每一个跳跃的步骤都可能导致一个学生的不懂,摧毁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每一个知识点和题目讲解都应有自己独到见解和方法技巧,不做搬运工。这里给出六个星级题目的分类和讲法,真的非常好用。

数学中的特殊三角函数的值,化学中的化合价、元素周期表,知识点虽然来自不同的科目,但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学生去记忆,这便是第一个层级:识记。识记对标学生学习遇到的第一类问题:记不住。

“123,321,三分之根三一根三”,“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耳熟能详的口诀为我们提供了“识记”类知识点的方法:在符合记忆规律的情况下,利用助记手段解决学生记不住的问题。老师应给予学生符合记忆规律的口诀。

以语文中“通感”的修辞手法为例,记住概念对学生没有太大帮助。这对标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第二类问题:搞不懂,此时代课教师需要“转化表达”,通过与其他修辞手法进行对比,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增强解释力,加强互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数学物理中的一些概念,化学中的方程式,以及英语句型也是如此。

作为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老师我都听懂了,但是我不会做。这对标了学生学习中的第三类问题:没有方法。以物理中“受力分析”为例,学生即便清楚的理解了重力、弹力、摩擦力,但遇到题目时仍旧无从下手,代课教师会给出一句话:一重二弹三摩擦,由此指导学生行为,杠杆做图中的“找点划线做垂线”,三角函数变换中的“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也是同样道理。此类题型,老师需要给学生可操作,易操作的解题步骤,同时用注意事项来指导方法的使用。

相似题型的辨析是学生的又一个头疼点,如物理中“杠杆画力臂”与“找最小力”问题,化学中的“离子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也如学生常常无法发现数学中“一元二次方程”某类题,一定要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这要求代课教师在给出操作步骤,有注意事项两点之外,要讲清楚方法对应题型的明确的识别标志,并用干扰题型进行深化理解。

简单而言: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识别=操作+命题标志

初中数学中有“正比例函数”至“一次函数”的迁移,物理中有“水平受力分析”至“竖直受力分析”的迁移,这要求学生在解题方法过关的同时,会分析变式题目的原型,代课教师应讲清楚解题方法的外延。

综合答题的解决能力对标这一层级,此类题目的解决,需综合上述五种。

c.总结——怎么变简单?

“复杂问题简单化”是作为老师的核心能力,每一名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解题必杀技”,在总结过程中,给与“做题必杀技”,学生感到惊艳,做题爽快的同时也会反向给老师成就感。这要求我们:多积累、总结和思考优质的“解题必杀技”。

d.印证——学的对不对?

在讲解过后,听懂的学生们其实也会跃跃欲试,想要验证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这时,一道例题的出现显得理所当然,学生不会排斥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知识印证效果,老师应抽丝剥茧、不跳步骤的对之前所讲的知识点或方法进行应用,为学生展示操作步骤。

e.练习——学生怎么做?

例题过后跟练习,让学生自行重复操作步骤,学生能做对,则获得成就感;学生做不对,老师则给予关注,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填坑。此时应注意题目设置的难度梯度,由简到难的同时再进行挖坑,看学生是否活学活用,辅助以题目的“注意事项”。

05

注重目标达成

不妨想象一下网上下载的场景,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一个“进度条”,如果看不到进度条,我们总是心里空落落的,事实上,“进度条”的存在可帮助我们清楚地知道距离“下载完成”这个目标多远。对于学生同理:告知进展情况是最重要的一种“反馈”形式,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换言之,叫做帮助学生做成果确认,包括学生题目是否做对,以帮助学生知晓是否达成目标。

成果确认(反馈)并非一句简单的“你们都会了吗?”,而是应与“知识小结”、“检测评估”相挂钩。学生的问题是否解决,要通过行为成就来判断。那到底什么是行为成就呢?其实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了。

这里,我们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生需要达成的行为成就结合起来:“记不住”对应“能否背诵、默写”,“不明白”对应“能否区分和判断对错”,“不会做”对应“能否用操作方法解题”,“不会用”对应“能否识别问题并解答”,“不会变”对应“能否转化问题并解答”,“不会综合”对应“能否解决综合大题”。

以此,类比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就完全应用在了教学之中,关于教学的学生行为成就即:识记、理解、操作、识别、迁移、综合。

选择题又来啦,请大家判断一下,下面的课堂反馈是否合适呢?

所以,在备课动作中,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实施便捷和有效的检测,以便教学动作的实施。

有目标,有方向,有成果,才能进步可视。

06

典型课堂亮点

a.课程重点突出

告知学生课堂重点的同时,还需要做到两点:

一是讲透:重点的知识点值得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值得老师反复的重复,值得老师从不同角度去切入,去讲解。

二是练透:让学生练透做题准确度,让学生练透做题熟练度,同时告知学生如何提升做题速度。

b.熟知学生需求

“好老师都是用课堆出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师看,真正闭着眼睛也能说出来学生哪里会不容易懂,哪里会容易犯错,甚至得出的错误结论是什么。这种情况下,极大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课多的老师可以经验加持,那课少的老师怎么办呢?请教前辈,主动学习都是很好的选择,毕竟,自己做题中都会做错的题,学生也大概率会错。

c.展现个性真我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授课风格,可以是极度高效、可以是极度搞笑、可以是课程延展性强、可以是例子足够经典、或者是方法足够好用。

07

课堂逻辑串联

百度说: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那么授课逻辑,便应该是符合思维规律和规则的授课顺序。

可以是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也可以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概念到应用、由公式到变式。上述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顺序,所以必然是合理的首课逻辑。

08

课堂易错避坑

a.为了课程进度,不给学生思考时间

程度差的学生课堂体验感极差。

b.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只顾炫技

讲多种解题方法学生一知半解真的不如把一种方法讲透。

c.课前不复习基础知识点,课程衔接不好

课程内容跟上节课有关联一定要复习!尤其是教培这种一周一次课的情况。

d.时间分配不合理

本应该按课程重难点和难易程度进行分配时间,却按照自我感觉的课程的精彩程度去分配时间。

若需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可点击链接:mp.weixin.qq.com/s/iz7AcN9HR-SO3-I847qXuA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