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农牛东周正在打包蜜桃
日前,记者在新安县青要山镇袁山村的一个桃园里看到,几乎每棵桃树下都插着数十根枝条,每根枝条长约30厘米,环绕树干分布,犹如一圈栅栏。这样的场景,引起不少采摘者的好奇。
“你种的是啥?”
“种的是知了。”桃农牛东周的回答,让大家吃了一惊。有人问,知了又不是庄稼,怎么能种出来?老牛解释说,这些枝条是金蝉卵枝,把它们插在桃树下,等到来年夏天,就会从地下钻出金蝉若虫,就能捉来卖钱了。“这玩意儿1只能卖8毛钱,可不便宜!”
老牛今年53岁,过去常年在外搞运输。3年前,他回村承包了十几亩地,干起了种桃的老本行。他之所以选择回来,除了年轻时学过种桃,还因为受到了政策鼓励。
近年来,新安县林业部门大力推进沿黄干流森林乡村“示范村”建设,通过“果树进村”鼓励群众种植以优质林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并制定配套政策,为果农提供资金补贴和技术指导。老牛不仅能享受每亩数百元的资金补贴,还能经常获取最新的消息和技术。他在桃树下“种”知了的法子,就是经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从省林科院的专家那儿学来的。
经过3年的努力经营,老牛的桃园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亩扩大到现在的100多亩,桃子从开始的单一品种“五月仙桃”增加到现在的“红不软”“离核蜜”等近10种。如今,老牛的桃子能从4月卖到11月,几乎全年不间断供应。
“去年挂袋5万多个,今年挂袋20多万个,一切顺利的话,少说能卖二三十万元。”老牛粗略一算,脸上笑开了花。
像老牛这样的果农,袁山村还有不少。得益于林业惠农政策,该村不少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更喜人的是,“果树进村”把以前的荒坡变成了林地,让村容村貌获得了明显提升。
“村容村貌的改善,也促进了乡村发展走向良性循环。”袁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娜说,袁山村紧临青要山、龙潭峡、漏明崖3个景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驾车到此旅游采摘,村“两委”抢抓机遇,通过村庄道路沿线绿化、墙体立面改造、修建休闲广场等项目,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通过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带动村子发展。
今年年初,袁山村实现了“应绿尽绿”的建设目标,被新安县林业局确定为2022年森林乡村“示范村”建设单位。这意味着,专业的设计团队将通过科学规划在现有基础上对全村进行一次“精装修”,让袁山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乡村。
本报记者 刘嘉仪 实习生 郭慧颖 文/图
相关链接
近年来,市林业局围绕森林河南生态建设目标,坚持“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以“五年绿满河洛山川,十年树立生态典范”为目标,按照“一核、三区、一集群,三带、多廊、多组团”的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如今,古都洛阳正向生态洛阳、森林洛阳悄然转变。
“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完成造林195万亩,实施森林抚育3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5%。其中,2020年重点实施廊道绿化提升、宜林荒山荒坡绿化、村庄绿化、经济林和苗木花卉、黄河流域生态建设等9项工程,共完成造林43.9万亩,绿化村庄330个。
在统筹城乡绿化过程中, 市林业局把生态惠民的理念贯穿森林洛阳建设全过程,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由单一造绿向造景、造富、造福升级,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打造洛宁苹果、新安樱桃、孟津梨、宜阳花椒等具有洛阳地域特色的优质林果基地;新发展花卉苗木种植3.91万亩,全市花卉苗木种植总面积达到20万亩,形成了连霍高速沿线万亩黄杨、洛偃快速通道沿线万亩观赏苗木、宜阳安虎线沿线万亩花卉苗木等六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