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依托高海拔、低纬度、强日照、大温差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改良品种,培育经营主体,提高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发展目标。

眼下,在雪山镇谢家社区,一片片苹果园里,硕果累累、果香四溢,果农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采摘。社区种植大户谢飞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谢飞说:“种了50亩,有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种类,从7月份就开始采收早熟苹果,因为今年气候很好,苹果品质非常好,单个一斤多重的都有很多,大概采了五六万斤,可能卖得到10多万元。”

连年的大丰收,当地家家户户都种起了苹果,大家都心甘情愿地为这份“甜蜜事业”而努力奋斗。

谢家社区副主任李仁静说:“我们社区共有农户1003户,苹果产业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2.3万余亩 ,其中种植20亩左右的有200户、30亩左右的有150户、40亩左右的有60户、50亩左右的有45户,种50亩左右的这些大户收入都在10万元至20万左右。目前全村户均种植23余亩,发展苹果产业效益非常好。”

雪山镇谢家社区,只是威宁苹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除了果农自己种植外,部分乡镇(街道)还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村、社区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纷纷建设基地,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抱团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威宁县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华说:“在威宁的东南西北四个苹果区域中心都建立有示范园,现在种植规模已经有1.1万余亩。我们主要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脱贫户’的模式进行运营管理,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到合作社参与分红,采用‘631’的模式分红,即农户占60%,30%用来做合作社的生产发展资金,10%作为村集体壮大发展资金”

抱团发展,共同致富。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不仅有效解决了技术、资金、就业等问题,还实现了增产增收、发家致富,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乡亲们尝到了甜头,也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苹果产业的发展中来。

杨华说:“现在我们四个苹果基地挂果面积已达2500亩左右,盛果期平均亩产量达3000余斤,亩产值达1.3万余元,现在全年产值在2500万元以上。四个苹果基地涉及农户1100余户4000余人,每年能够解决20余万人次的就业,户均每年能够增收1万余元以上。”

在推进苹果产业发展中,威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辐射带动10多万农户增收。同时,威宁还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全力抓好苹果基地建设、培育苹果经营主体、促进苹果顺畅销售、强化苹果品牌创建、有效提升苹果影响力等工作,努力把苹果产业打造成为新的产业名片。

县委常委、副县长丁力说:“第一个是加强产销渠道对接,发动东部的商超、市场、还有大型企业,以及电商平台,政府群团机关消费采购,来跟我们当地的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第二是助力品牌推广,提升知名度,立足于威宁苹果的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公共品牌优势,投入协作资金把威宁苹果在广州的地铁、电视、还有重点的媒体上面进行推介,在‘广博会’‘乌交会’等重要的产销活动上进行重点推介,让品牌转化为价值,我们今年的苹果产值预计能够提升5个亿。第三是选取当地致富带头人以及带富能力强的合作社,进行示范主体培育,为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让更多的经营主体和群众参与到产业当中来。”

目前,威宁已培育出“金冠苹果”“炭山红”“黔山红”“冰心”“糖心”等苹果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威宁将继续推进苹果优良品种改良和引进高新技术,全力打造一个10万亩以上的产业示范带、两个5万亩以上的产业示范区、三个50公里以上的产业长廊,持续做大、做强、做优苹果深加工,让威宁苹果的品牌好上加好、红上加红。

丁力说:“我们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努力把威宁苹果产业的金字招牌做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