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水质管理篇
上一篇文章已经讲道肥水及其重要性,是不是只要把水肥好了,水就是好水呢,或者能满足我们养殖需求呢?当然不是,肥水只是我们水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理论上真正的好水主要表现在“肥、活、嫩、爽”这四个方面,要达到这几个要求,跟我们的日常管理密不可分,下面就这个问题,来跟养殖朋友一起分享学习一下。
一、什么是“肥、活、嫩、爽”?
答:水体的“肥”通常是指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高; “活”的生物学含义是指池塘中物质、 能量循环快,食物链的各个环节运转正常,整个池塘处于良性循环中;“嫩”是指水中的优良优势藻处于较佳的生长状况,细胞尚未老化;“爽”则是指水质清爽, 水色不太浓浊。
二、怎样辨别水质的好坏?
答:辨别水质的好坏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我们刚开始可以通过对比法来看,只要我们肯学,下面这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1 、看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可能适时精确地了解水体中所发生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变化。因此,有养殖经验的朋友,常常通过观察水体变化,同时结合水体关 键指标的检测, 来把控养殖水体的的大致特征。比如通常呈现红褐色、褐绿色、褐青色(墨绿色)、茶色、 绿色(淡绿色、翠绿色、黄绿色)的水较好,这些水色无异常气味,水体富含大量对虾喜食的硅藻和绿藻,且溶氧充足,有害物成分少,非常利于对虾生长;而呈蓝色、浓绿色浊、灰色、黄绿、泥黄色、 发白、发黑、发臭的水则是劣水,是需要处理的水色,有毒素,对养殖有害。水体的颜色与优势藻的种类、数量密切相关。如金藻、黄藻、硅藻和甲藻水华多呈褐色、褐绿或褐青色;绿藻和裸藻水华呈绿色, 而蓝藻水华则接近深绿或蓝绿。但是蓝藻、绿藻和裸藻水华并不仅仅呈现出绿色和蓝绿色,水体的颜色还受悬浮水中无机质、有机质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2 、观
即观察虾池及周围生物的动态,若发现池中虾有浮头、螺爬出水面,日落后塘周围有很多蚊虫,有许多海鸥等鸟类在塘面上盘旋等现象是水体缺氧的预兆。当水体严重缺氧时,对虾会浮头,侧面露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沉躲避。夜光虫、甲藻和发光细菌大量增殖会使水体发光,极易引起虾池缺氧。除了天气情况,引起短时的浮头、爬边外,其他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水质恶化所引起,是水质不良的表现。
3、 摸
用手指捻一捻虾池水,如果手感发涩说明水质正常;如发滑,水质一般较差。
4、 尝
指用嘴尝尝虾池水味道,如只是发咸,一般是好水,如苦味严重,则是水质不佳的表现。
5 、闻
闻虾池水的气味。若水体散发出腥臭或臭鸡蛋的气味,说明水质已出现老化,较差。
6、 测
指对水体的溶解氧、透明度、pH值、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总碱度、总硬度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若各项指标超出虾池水质的基本要求,则表明水质不好,对养虾不利。
7、 查
检查虾池底是否黑化。如果池底变黑,散发臭味,表明底质变坏。出现变黑的原因:清池不彻底;投饵过量;池水过肥,换水不够;水体中有大量丝状藻或水草老化枯死后沉底腐烂;下层水长期严重缺氧。在养殖中后期池底较易出现黑化,为淤积于池底的有机物在细菌等作用下进行非氧化分解,形成池底“黑化区域”。特别是料台是否干净,料台的脏否可以直接体现水质以及底质的变化。
在”看“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情形:
(1)水的颜色
池塘由于施肥品种与施肥季节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水色。一般来说,肥水池的正常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油绿色为主,另一类以茶褐色为主,这两类池水中均含有大量易被水产动物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是适合用于养殖的塘水。
(2)水色变化
水色的变化是池水“活”的证明,它有“日变化”和“旬、月变化”两种情况。一般易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大多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由此形成池水透明度的“日变化”。此外,每10-15天水色浓淡呈周期性的交替出现,这就是“旬、月变化”。凡是水色会变化的池塘是一塘“活水”,否则就有可能是一塘“瘦”或“老”的水。
(3)水面有无“水华”出现
所谓“水华”是指池塘水面出现一层云斑状有色漂浮物,这是由于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致。有一定水华的池水属于好的池水,其中多数浮游生物能被水产动物摄食、消化,对它们的生长极为有利。但这种水溶氧量低,如遇到天气突变时,不仅易出现对虾浮头的现象,而且常因缺氧而导致藻类大量死亡,使池水变样、发臭,出现泛塘。为此,必须要控制水华的大量出现,其方法有:减少或停止施肥或投饵,换掉部分老水后注入新水,用生石灰全池泼洒。
(4)池塘下风处的油膜
没有水华的池塘,可从其下风处水面油膜颜色面积大小来衡量其水质的好坏。一般肥水池下风处的油膜多,沾粘,发泡,并有日变化现象(即上午比下午多)。上午呈现黄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呈绿色,俗称“早红晚绿”。如果水面长期有一层不散的铁锈膜,则说明池水瘦而老,必须换注新水。
(5)透明度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可以大致反映池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即池水的肥瘦,一般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中等肥度的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为肥水,大于40厘米的为瘦水。
三、常见水质问题有那些?
1,水体有机质过多
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是池塘养殖常面临的问题,在精养池塘中更为普遍。池塘中过多的有机物不仅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而其自身又会成为厌氧微生物大量增殖所必 须的物质基础。在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的连绵阴雨天,水中过多的有机物常常造成水生动物缺氧应急,甚至死亡;而体质的下降,有害病菌的滋生又为病害的发生提供 了可能。
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时,一般的思路是首先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水体中大量有机物沉淀下来,然后加入氧化剂底改,或者施用EM 菌、光合细菌,再植入新的藻种,加快池塘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此外,排换底层水、干塘清淤、合理的施用基肥和投喂,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有机物的库容量, 进而减少水体中的有机物。当水体有机物过多时,快速沉降水体中有机物的方法尤为关键。
2 ,水质过肥、藻类过度繁殖
水体过肥、藻类过度繁殖常常会导致水体的缓冲系统减弱,常采用膨润土,它具有极强的吸收性,入水后能迅速形成微小颗粒,水中呈悬浮和凝胶状,可吸附和粘集水中悬浮物,控制营养盐类溶出时间,从而降低池水富 营养化程度,池土耗氧量,因此可有效防止水体过肥,藻类过度繁殖,并对缓解水生动物的缺氧浮头也有一定的作用。
当藻类过度繁殖时,也可以用刺激性较小的臭氧片改底,和消毒剂但要控制用量,能有效杀死水体中有害的藻,特别是大型矽藻和黑丝藻等;同时可防止动物性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并且杀灭真菌和纤毛虫类寄生虫。
3,水体中pH值变化过快过大
pH值是养殖水体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主要与水体中的C032-HC03-C02缓冲体系及Ca2+-CaC03固体缓冲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有机酸、腐殖 质缓冲系统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水体中的pH值会随着水的硬度和C02的增减而变动。池塘中pH值通常随着日出逐渐上升,至下午 16:30-17:30(也有在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接着开始持续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反复。池塘中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 围为1-2,当水体中pH值过高、过低或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3.1、pH值过低处理措施
pH值过低、下降幅度过大通常是水质变坏、水体中溶解氧降低、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加的综合体现。pH值过低或下降过快都会降低和削弱水产动物血液的载氧能 力,造成其生理缺氧和应急;亦会降低水体中磷酸盐的溶解度,进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繁殖减弱,有机物分解速率降低;而且在酸性的水体中鱼虾类更容易感染寄生虫病
遇到上述情况可参考采用如下措施:
①可以将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复2-3次,以调节水体中的pH值;
②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水(如淡养对虾池pH值低于7.8,每亩用量5-15kg), 既可以调节水体酸碱度,又可以防治病害发生;
③对于pH值下降过快或过低的水体,也可用NaOH(科瑞德供应高效片碱)或小苏打进行调节,采用1%NaOH溶液,一定要进行稀释(比如稀1000倍),少量多次均匀泼洒,并及时测定水体的pH值,以确定效果;
④加速培植浮游植物,形成新的藻相,对于形成的蓝绿藻要及时控制,必要时追施无机肥料,促使优良藻类繁殖茂盛;
⑤充分增氧,控制还原型物质的生成。
3.2、pH值过高的处理措施
pH值过高或上升过快会造成水体中氨氮转化为分子氨,毒性成倍增加(尤其pH达到10以上时);pH值过高能腐蚀鱼虾蟹的鳃部组织,使粘液凝固,严重时体 粘液成丝状;而且pH高的水体中易形成蓝绿藻水华;pH值过高的水体同样也会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从而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缓。
对于水体中pH值过高(如淡养对虾池高于8.5时),可采用如下措施:
①用滑石粉(主要成分硅酸镁)调节,用量为每亩1-2kg。通常滑石粉以1.5-2.5g/m3全池泼洒,可使水体pH降低0.5-1;
②每亩用0.5-1kg明矾,全池泼洒;
③对pH过高或升幅太快的水体也可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少量多次泼洒后,并及时测定水体的pH值
④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
此外,在一些盐碱地进行水产养殖,盐碱地区通常pH值偏高,通常的参考措施有:
A,尽量不使用高pH值和较高碱度的水源,如有条件可采用换水的办法,防止池水的pH值过高;
B,盐碱底质土壤的鱼池,不宜施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和消毒,防止pH值上升;
C,虾池中要除去较多的大型藻类如眼子菜、聚草和轮藻等。减少光合作用,避免pH值大幅度增高;
D,控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可用0.5-0.7ppm双硫合剂进行全池泼洒或在下风口杀灭过多的藻类;
E,紧急解救措施可适量泼洒醋酸或盐酸,以中和pH值,防止碱中毒与氨中毒。
4,水体中溶氧不足
。 溶氧是水体中最主要的理化指标,养殖池塘中溶氧量通常要求在5-8mg/L之间,至少不低于4mg/L;当溶氧低于3mg/L时,鱼虾会烦躁不适、轻度缺 氧、呼吸加快、摄食量降低,从而影响生长。溶氧更低时就可能造成水产动物的死亡。水体中溶氧量取决于增氧与耗氧因素的消长作用。池塘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空气溶解(与风浪,水体的水平和垂直移动有关);增氧机或增氧剂的使用;换新水所携带氧气等几个方面。而水体 中溶氧的消耗则包括水生生物及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谢耗氧,池水、底质中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的分解等几个方面。
当池塘溶氧不足时可采用的主要应急措施有:
4.1,合理的换水;
4.2,减少池塘中有机物、微生物等好氧量
4.3,合理地使用增氧剂;
4.4,逐渐培育出所需适用的新藻相。
现仅就目前主要的增氧剂作简要的说明:
A.过硼酸钠:
白色细小结晶粉末,属于温和性氧化剂,能缓慢释放氧,当水温高于40℃,氧气逃逸加快,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使用过硼酸钠后可增加水体的碱性,提高池塘水体的pH。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但应注意不能与酸类物质混存。
B.过氧化钙:
白色结晶粉末,与水反应后能产生大量的氧气,可增加水体中 的溶氧,提高水体的碱性,提高pH值,并可絮凝有机物及胶粒,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二氧化碳和硫化氢,防止厌氧菌的繁殖,且杀死致病细菌,起到澄清水体 的作用,改良水质。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但对于缺氧池塘可参考下表使用量。
C.过碳酸钠:
白色、自由流动颗粒结晶粉末。水溶液呈碱性:活性氧含量14%,具有氧化性。过碳酸钠干粉的活性氧含量相当于30%浓度的双氧水。使用过碳酸钠后池塘溶液 的pH值呈碱性,生成活性氧,从而发挥了其杀菌、漂白去污的功能。预防缺氧以0.075-0.15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缺氧急救时使用量可加 倍,以0.15-0.22g/m3的水体泼洒。此外,0.02%过碳酸钠溶液还可进行活鱼虾运输,每5-6h加药1次。
5,水体中氨氮偏高
正常养殖水体中氨氮一般不超过0.2mg/L为宜,过高就会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造成其中毒,甚至死亡。池塘中氨氮过高通常是由于养殖中投饵量过大;或者 直接用饼粕、冰鲜喂养,过剩残饲料变成了昂贵的肥料;此外鱼、虾大量排泄物的累积,过高的放养密度和过度施肥都是造成水体中氨氮浓度偏高的重要原因。
防治养殖过程中氨氮偏高的主要措施有:
①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减少池塘中氮的库容量;
②养殖初期肥水的时候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
③根据水体实际承受能力,合理放养密度;
④选择消化率高的饵料,科学投喂:
⑤养殖中后期使用沸石粉或活性炭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
⑥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如果氨氮超标,早预防,早处理;
⑦及时清理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等措施。
此外,随着生态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正确合理地使用光合细菌、微生物活菌制剂,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水体中的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改善池塘底泥、底 质,稳定水体中的pH值,加快水体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合理地使用活菌制剂可净化水质,促进生长,防止疾病,提高水产动物的成活率。目前使用活菌制剂已成 为控制水体中氨氮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有人在河蟹池使用微生物活菌制剂,结果15天后使用EM菌池塘NH4+含量为0.12mg/L,而未施的池塘为 1.47mg/L,且施用微生物活菌制剂池塘NH4+离子变化幅度较N02-、P043等含量明显降低,pH也明显提高。但在使用活菌制剂时,应当注意不 同菌类的适应条件和使用方法,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泼洒活菌制剂前后3-7天忌施消毒剂,也不能与消毒剂、抗生素等同时使用。光合细菌在日出时使 用,效果显著;在使用硝化细菌时,不能像芽孢杆菌一样用红糖、池水活化;硝化细菌繁殖速度慢,使用时最好与其他活菌制剂错开使用,使用后泼洒沸石粉,效果 会更加显著;使用硝化细菌后,3-4天内尽量不排水等。
6,水体中亚硝酸盐偏高
正常养殖水体N02-一般不超过0.1mg/L为宜,当N02-积累到0.1mg/L后,就会造成鱼体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 渐减低,长期应急就会造成水产动物的慢性中毒,患所谓的“黄血病”,水体中N02-过高就会导致水产动物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 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养虾过程中的“偷死”常常也是由于N02-过高造成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N02-的毒性受pH、温度的影响小,但 随着水的硬度和盐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养殖的中后期,池塘中亚硝酸盐偏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这与养殖中后期投喂量增加、生物及氮的库存量增加,而硝化细菌自身繁殖相对较慢且生长易受到其他菌群的抑制有关。针对亚硝酸盐过高,通常采用的防治措施有:
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以促进N02-向N03-的转化;
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植酸聚合物等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如亚硝酸盐降解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使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利用活菌制剂加快N02-分解、转化;
④偏瘦水体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氢钙为最佳,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偏肥水体用沸石粉或明矾+食盐全池泼洒;
⑤及时排换水,尤其是底层水和污水,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污物;
⑥消毒杀灭厌氧菌后,并用沸石粉进行吸附;
⑦同样浓度的亚硝酸盐在海水中的毒性远远小于淡水,因此,适当提高水体的盐度可一定程度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
7,水体中硫化氢偏高
硫化氢对鱼、虾类具有较强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水体中硫化氢的来源主要是饲料残饵、水生生物的尸体和淤泥等在溶氧缺乏时厌氧微生物分解而产生的。当水体中硫化氢含量偏高时,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①冲洗池底污泥,暴晒、铲除池底硫化物较多的黑泥或污泥,改良底质;
②通过增氧措施使池水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水平,避免硫化氢的产生和积累;
③合理放苗,合理投喂饲料;
④适当换底层水,减少硫化氢的生成和积累;
⑤按20mg/L的浓度施生石灰,全池泼洒;
⑥对硫化氢含量较高的水体,可每亩用300-500m1双氧水,加少量铁屑或含铁的矿渣或沸石粉等水质底质改良剂,吸附或者沉淀H2S(铁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铁沉淀);
⑦池塘中施硝化菌、硫磺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使硫化氢转化。
8,水体水色发白
池塘水体水色发白在养殖前期通常是由于浮游动物过多或者浮游植物突然大批死亡,单细胞藻类不能正常生长所致;而在养殖后期因为天气突变、溶氧缺乏、毒素增 加、代谢障碍、摄食投喂、消毒治病不当等也可造成单细胞藻类非正常大量死亡,进而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所致。
水色发白主要的防治措施如下:
①首先用些增氧剂,然后排掉部分底层水并引进部分新水;
②采用驱氨净水剂,增氧剂,光合细菌;
③引进新藻种,并适当肥水;
④发白水体如果氨氮或亚硝酸盐的含量过高,应该先使用驱氨净水剂如沸石粉、氯化铝,同时控制或停止投喂饲料,待大部分的浮游动物被摄食或死亡后,再引进部分新水,并进行肥水;
⑤对于轮虫等引起的水体发白,可先不间断增氧,次日清晨沿池塘四周泼洒杀虫剂并于上午增施磷肥。
⑥泼洒维生素C等,减轻虾的应激。
9,水体水色偏瘦
水体只有保持一定的肥度,才能维持水体中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于偏瘦的养殖水体,常采取的措施是施肥,但应该注意施肥的方法:
①在池塘养殖中,往往采用施足有机肥,追施无机肥的方法,在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这样既满足浮游植物对氮磷吸收比例,又不使氨氮过分富积;
②在追肥时应把无机肥充分化开,选择晴天上午均匀泼洒,以便营养成分被浮游植物充分吸收。
③如果检测水中氨氮偏高,而水又很瘦,可采取多次晴天上午用铁链、棕绳等拉、搅底泥,同时用增氧剂,这样使富积底泥的营养成分释放出来,既降低氨氮又肥了水。
10,水体水色呈红色
水体呈现红色通常是由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但也可能是原生动物或赤潮生物引起的。前者通常无大碍,而一旦天气突变,藻类大量死亡并产生大量毒 素,造成水质突变恶化,甚至造成水产动物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主要处理措施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季胺盐碘等消毒泼洒,第二天再用 刺激小的消毒剂等泼一遍,适当换水3天后再视情况追肥一次。如果是原生动物引起的,也需用安全的杀虫剂等及时杀灭,并及时培育新藻种。
11,水体水色呈黑色、发臭
水体发黑、发臭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如残饵、动植物尸体、排泄物、池底腐殖物等)未得到及时转化,沉入池底后进行腐败分解,不仅消耗大量溶氧,并产生大量 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致使池塘底泥发黑、发臭,危害水生动物健康,造成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甚至泛塘。
一旦发现水体出现底泥发黑、水发臭,应快速沉降水体有机物(方法同前),更换底层水,同时采用二氧化氯等强氧化剂氧化或杀灭过多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并充分 增氧,2-3天后用改水剂、底质改良剂及活菌制剂加速池底有机质或腐殖质的转化。最为关键的是要及时通过引入新水新藻,并加施磷肥,及早培育出新的优势藻 类。
12,水色呈黑褐、红棕、浓黄色水
养殖水色呈黑褐、红棕、浓黄色主要是因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所致。黄色水尤其在pH值下降时易产生;而黑褐色水体多与投喂劣质饲料、 残饵过多、水质和底质老化有关。因为许多鞭毛藻能分泌毒素,使水产动物神经受到麻痹,甚至中毒、死亡。可考虑采用如下防治措施:
①人工打捞藻类;
②晴天上午于下风口多次泼洒生石灰杀灭藻类;
③有条件养殖户可通过换水,利用潜水泵将集中于下风口的藻类排除,加注相临池水质较好的水;
④施肥,微囊藻、甲藻为优势种的水体多施磷肥少施氮肥,而三毛金藻为优势种水体施硫酸铵为最好;
⑤经常搅动池底,通过暴气散发有毒气体,亦可采用具有增氧漂白作用的增氧剂。
13,水体蓝绿藻水华
高温季节,随着投饵量的不断增多,残饵、粪便、鱼类自身代谢产物的不断进入使得池塘封闭水体富营养化。尤其在强碱性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更容易出现蓝绿 藻类水华。形成蓝绿藻水华的水体表面往往形成一层绿色的油膜,以云斑状、带状在水面上漂浮,并有难闻的臭味。养殖户称之为“老绿水”。在生长良好的池塘中 浮游植物量一般应在100mg/L以内,100mg/L大致是鞭毛藻池水“肥水”和“老水”的分界线。而蓝藻塘的“肥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往往超过 200mg/L。
水体出现蓝绿藻水华,可采用如下处理措施:
①加大换水量,最好将表层的肥水换掉;
②在晴天中午机械增氧;
③控制投饲施肥。减少投饲量,尽量不投散料、粉料,避免饱食排泄和饲料散失而肥水;
④不或少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加速喜磷的硅藻类优势种群形成,抑制蓝绿藻的繁殖;
⑤消毒剂在晴天上午于下风口泼洒,以防因浮游植物缺氧死亡而坏水;
⑥生态防治。放养适量的花白鲢,摄食利用蓝绿藻;移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减少水体肥度:
⑦在高温季节抑制蓝绿藻不可用生石灰。
14,水质浑浊
龙虾池子里水质浑浊,特别是在早春的时候经常遇见,也很是头痛,很多人用了很多方法就是净不下来。发现龙虾池浑浊的,首先考虑的是缺食,如果增加投食后还是很浑,再考虑是不是野杂鱼多了,然后考虑是不是池子有大量的虫,最后考虑水浅、水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只要按照相应的方法处理就好了,当然,浑水还是池塘缓冲能力差,我们要定期把水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