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都非常懒,屁股黏在板凳上,都摸出了老茧...健身不是为了秀肌肉就是为了秀美腿,出个门一定要有交通工具,走个几公里就觉得累。于是「最后一公里」这个理念就流行开来,从自行车到滑板,从人力车到平衡车,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工具,来延缓我们久治不愈的「懒癌」。
6W君最近拿到一个新工具:小米电动滑板车,虽然到手的时间不长,但依然有一些想法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款电动滑板车有两款颜色,定位上应该有明显的性别考虑,白的主打女性,黑的则主打男性用户。我们拿到的是黑色,从外观上看,不赖,虽然和儿时玩的滑板车造型类似,但整车看上去地调沉稳,非常简洁,并不吸引眼球,但仔细观赏又有种说不出的秩序感。
车头有一个倾斜的角度,中间的踏板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悬空,给人的的感觉非常专业,一看就不是小屁孩玩的玩具。
再看看市面上类似电动滑板车,大多缺乏动感,车上的元素太多,整体性不足。怎么说呢?美感这个东西是需要用心观察的,你很难用语言去形容,就如下面这款车,要不是有上面的妹子,我真的不想多看它一眼。
扯远了...车身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摸上去有着磨砂的金属质感,冷冰冰的,刹车线和电线走的是内管,但有几段是外突的,在前轮上面的这一段就很明显。这应该是为了方便折叠而设计的,如果走内线,将车子折叠时会折到线缆,时间长了肯定会造成物理损伤。
于是小米干脆将线缆外漏,并在车上加入了更多的红色元素,有了红色的点缀,整车也不显得那么古板。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设计像外漏的血管,看上去很多余,嗯,仁者见仁吧。
记得小时候滑板车的挡泥板都是金属的,踩下去后通过与轮胎的硬摩擦来减速。这会有两个弊端,一是这种刹车方式的响应速度比较慢,二是刹车效果不好。
急刹车时,轮胎和金属之间摩擦,热的很快,产生刹车热衰减,导致刹车距离长。第三,当时的滑板车采用的都是实心的橡胶轮胎,刹车的作用力会在一个点上,2个月骑下来,你就会发现轮胎上有个坑...骑起来就「咯噔咯噔」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小米这款车后轮采用了碟刹,还加上了E-ABS防抱死,刹车很灵敏,制动效果也不错。由于采用了后刹,在高速下猛刹不会「飞出去」,但由于人站在上面重心过高,会有要飞出去的感觉,摇摇欲坠。
轮胎方面,摒弃了传统的实心轮胎,前后都用上了充气式轮胎,减震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和汽车轮胎一样,是自然磨损,不会像橡胶轮胎那样,急刹后在地面留下一道痕迹。挡泥板上有个尾灯,在你打开前灯时会自动点亮,刹车时也会闪烁,另外上方有一个类似岸边固定船绳的铁疙瘩(缆桩),你猜它是干啥的?
脚踏和手柄处都有一层类橡胶的材质,与下面的金属粘合的比较紧密,上面附有颗粒凸起,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了摩擦力。
接口处采用了鱼鳞焊的工艺,焊道看起来好如魚鱗般一片一片地连接在一起,层叠还算均匀,这是比较高难度的焊接技术,在保持强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减轻重量。
鱼鳞焊、磨砂金属、机械部件、外露的碟刹刚盘和走线,这些设计与整车的简洁风有些格格不入,但似乎又多了那么一点点「工业朋克」的味道。
车头部分并不能调节高度,但至少身高在160-190之间的人骑起来不会有太大差距,车头有一个LED灯,夜晚能照亮路,虽不太远(4米左右),但足够能看清楚。由于立梁有一定倾斜的角度,所以车灯也有一个相反的角度,保证了光会照到路面上,而不是照月亮。
操作起来很简单,左手边是刹车,右边是一个手拨式的油门。中间有一个显示面板,上面只有一个按钮,可以调节省电模式和开关前灯。
整车非常容易操作,转向性也很好,但车头的转弯半径有限,车头只能向两边转动大约50度,超过这个角度就会锁死,这使得它在掉头的时候没有传统的滑板车那么方便.除了照顾线缆外,这种设计也有基于安全性的考虑,防止你转向过度而失去平衡。
充电的接口位于踏板下方,有一个橡胶保护壳,但是整车并不防水,雨天不能骑行,而且充电的时间并不快,从0到100%满电大约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
折叠,扳手式的卡扣折叠起来十分方便,一掰一合一放倒,3秒钟完成整套动作,6的不行。然后关键的点来了,铃铛下面的按钮能和之前提到的那块铁(挡泥板钩挂)相扣合,扣合后卡的不是很死,会有上下左右的松动,但是只要你不手动拨开,是不会脱离的。
铃铛下的按钮
折叠后的重力平衡点在立梁偏下的位置,圆柱形的立梁稍微有些大,手小的人把握起来会比较吃力。
然后就是软件了。下载米家客户端后,可以通过蓝牙和电动滑板车进行连接,功能并不多,对骑行有影响的主要是「定制巡航」和「能量回收强度」两个功能。
开启定速续航后,骑行中保持油门位置不变,5秒后松开油门,车子就会匀速行驶,直到你刹车或加速为止,这可以在人少的马路上让你更好地把控方向。
能量回收有弱、中、强三个强度可以选择,当松开油门时,车辆滑行的动能可以回馈到电池中,提供额外电力。假设调控至「强」这个档位,松开油门后就会有明显的减速感,在人多的街道可以调高一点,以缩短滑行距离。此外在设置中还能查看电池状态和行驶里程等。
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它的使用场景,小米这款电动车也不是一款全能的出行工具,比方说你出去买菜、看电影、逛商店,没地方停,这个东西就不太好用。
虽然可折叠,但是依然不适合进地铁,像我每天坐一个小时地铁,拎着它换乘就非常累(毕竟15公斤),如果人不多还好(早上6:30出门),起码有个摆放之地。
如果是上下班高峰,遇到这样的场景,呵呵...
所以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你家离公司不远,5、6公里最好,有相对安全的自行车道,那么它就是非常好的选择。你说为什么不用共享单车呢?因为有些地区没有,而且它们大多骑起来不舒服,像北京这种地方,蹬一脚就是一大口霾。戴口罩?憋死和毒死,你选吧。
购物要理智,最怕的就是买东西前不动脑子,买回来放到家里吃灰。如果你想解决「最后一公里」,别光考虑性价比、外观和功能,最要紧的是结合你每天上班上学的情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如果你认为小米电动滑板车(1999元)比较符合自己的需求,那么放心去买好了,相信你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