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意观点认为,在自然科学领域,较少强调计划好的活动,而更强调在活动中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以及为自发性事件的应对与处理做好准备。
1.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活动写真
洋洋站在班级小菜园的前面,低头看着一只蜜蜂在油菜花上飞舞,眼睛随着蜜蜂飞行的路线在移动,嘴里不停地招呼旁边的同伴:快看,蜜蜂在找花蜜。几个小伙伴一起跑过来,盯着看。郎朗说:怎么蜜蜂老是在油菜花上找花蜜,旁边还有别诸葛菜怎么不去?洋洋接着说:油菜花香甜,味道好吧。
两名幼儿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谈到不一样的花,会有不一样的味道。事实如此,我们所处的自然界千变万化,有着多样性的生物种类。因地理、地质、温度、气候、季节、生长方式不同而不同。就我们小朋友种植的植物而言,也是品种繁多。有的是播种的、有的是插苗的;有的是爬藤的、有的是腹地的;有的是高大的、有的是矮小的,有的多枝的,有的是单枝的;有的是开花结果,有的是结果还有花;有的是红花、有的是白花;有的果实是长长的,有的果实是圆圆的;有的果实是长在泥土里的,有的果实是挂在茎上的……每一种植物都有着自己的生长季节和成长特点,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油菜花
各个班级的菜园里种植的植物是一样的吗?有多少品种?他们都是什么植物?他们长得一样吗?区别在哪里?请幼儿设计制作信息采集工具,并现场去调查和收集。将幼儿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幼儿就会得出结论:种植园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
比较两种植物的异同。长豆和黄瓜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幼儿就会观察细节,叶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薄厚,甚至是叶脉的粗细和疏密。藤蔓的粗细、表皮、盘绕等特点。果实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外观,也会探寻果实内部的结构。这就为幼儿的进一步比较提供了机会,同时进一步了解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
和幼儿一起收集不同的植物叶片,在和幼儿散步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寻找“这片叶片是谁的?它生长在哪里?”进一步支持幼儿对植物叶片进行比较和甄别。还可以跟幼儿一起,将班级里种植的蔬果的根、茎、页、花等,制作植物标本,贴上标签,以便于幼儿在其他季节里也能够有机会进行比较和分析。
2.大多植物是由种子繁殖的。
活动写真
散步来到院子里的小花园。
“鸡冠花的种子掉下来了。”淑红的叫声引来了一群小伙伴,只见鸡冠花大大的花冠下面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嘿嘿的小点点,手一碰花冠,小点子就掉落在地上。
张老师问:“这些种子有什么用呢?”
“可以种呀。”几个幼儿同时说。
“你们想种吗?”张老师追问。
“想!”幼儿齐声回答。
“你们知道怎么种吗?”张老师继续问。
“我们可以上网查查。”
“可以请教门卫伯伯。”
“我奶奶会种地,请她来帮忙。”
幼儿七嘴八舌地嚷开了。
张老师顺势满足了幼儿的需求:“我们明年就种鸡冠花,可是先要弄明白什么时候种和怎样种,你们要自己想办法哦。”
“好!”
“我们先来想办法收集鸡冠花的种子吧。”
……
收集鸡冠花的种子
幼儿在院子里发现了其他班种植园里的鸡冠花种子掉落的现象,进而想到要种植鸡冠花的想法。幼儿的种植激情被点燃,教师就可以顺势支持幼儿的愿望,种植鸡冠花啦,尝试通过播种种子来种植鸡冠花。经历过鸡冠花的种植、出苗管理,就可以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梳理:鸡冠花是通过种子繁殖的。
教师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幼儿探索,来确信植物可以通过种子来繁殖。收集黄豆、豌豆、绿豆、蚕豆、豆角、南瓜、黄瓜、杏、石榴等同一个季节里可以采集到的果实。引导幼儿发现青豆的果实在哪里,南瓜、石榴的种子在哪里?幼儿会发现,青豆的种子在豆荚里,南瓜的种子在南瓜心里,石榴的种子被石榴的果肉包裹着。进而得出结论:每一种植物都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结出种子来繁殖新植物。植物的花凋零之后,种子就形成了。
3.大多植物要经历种子、苗、花、果不同时期。
活动写真
中二班幼儿的种植园里种了蚕豆,幼儿经历了从播种到长苗的过程,现在已经有蚕豆开花了,幼儿每天都期待看到更多的花开出来。
他们种植的时候,进行对比实验,在班级阳台上的器皿里水养了蚕豆,更多的幼儿每天都会去窗台看一看,“老师,水养蚕豆怎么还不开花?”“老师,水养蚕豆能开花吗?”“老师,水养蚕豆能长出蚕豆吗?”幼儿很期待。
幼儿在看到了户外的蚕豆花就开始期待对比种植的水养蚕豆什么时候开花,还期待着结出种子,植物的生长大多都经历种子、苗、花、果的不同时期,在经历了苗后就是花了,期待更多的花开,还期待结果。教师应该提供机会利用种植区域给幼儿经历、感受种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的完整生长过程。
种子里面有什么呢?将幼儿收集来的种子,如各种豌豆、蚕豆、黄豆、白果、花生、莲子等,在水里浸泡一夜。第二天,引导幼儿将种子的外皮剥去进行观察:把种子的两部分豆瓣(子叶)分开,能否找到一颗细小的新植物(胚芽)?并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看看这颗胚芽是什么样子的?猜猜这颗胚芽可能会是什么?如果种在泥土里会怎么样?
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准备一些潮湿的棉絮、潮湿的沙子分别放入透明底座里,将几种种子同时放进去,引导幼儿跟踪观察,哪一种种子先发芽?哪种会长得快?记录种子发芽、长叶、生根的时间,记录根、茎、叶子的长度。同时,也可以在园地里种植相同的植物,以便进行对比和观察。
根茎是如何生长的?引导幼儿观察出苗后植物的根、茎的不同方向。然后将其中一个长有小苗的器皿旋转180度,将苗头朝向室内,观察其几天后的变化。将其中一个小苗倒过来,根朝上,茎朝下,做好标记,观察记录其变化。进而得出结论:根朝着水的方向向下生长,茎朝着光的方向向上生长。
利用散步时间,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种植园里的植物,谈论一些话题:韭菜的叶子是不是长在泥土里的?向日葵花是不是向下长的?小青菜的根是不是长在空气里的?进而让幼儿进一步明确,根是长在泥土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等营养,叶要利用阳光和空气合成养料,植物得以存活和生长。
4.植物生长需要水、光、温度和空气。
活动写真
一个假期回来,小轩惊呼起来:“我的萝卜苗死掉了。”惊呼声引来了夏夏,夏夏也大叫起来:“老师,不好啦,我的蒜苗也快要死啦,叶子已经干掉了。还有别的(植物)也都不行啦。”李老师一看,可不是吗?五天的假期,放假前可是浇足了水,可是假期结束还是干掉了。有的种植已经干死了,有的也奄奄一息了。李老师一声令下:“赶紧救救他们吧。”幼儿纷纷去拿自己的小茶杯给植物浇水。
接着,李老师带着幼儿一起分析,植物为什么会死掉?
幼儿:干死的,缺水?
老师:植物能不能缺水?
幼儿:不能。
老师:我们怎么才能在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让我们的植物不缺水呢?
幼儿纷纷开动小脑筋,想出了好多种办法……
植物的生长需要许多条件,其中水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放假而导致的植物干死,也让幼儿明白了植物的生长不能缺水这样一个基本概念。种植园里,教师也可以利用很多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叶片焉了,低头了是怎么回事?看看地面干得裂缝了,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什么给植物浇水?多长时间浇一次水?浇多少水?采取观察记录的方式,并对记录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出植物浇水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供幼儿对种植园进行自我管理。
将同一种种子分别种植在阳光充足处和阳光不充足的墙边,观察记录其出苗时间和生长速度,是否有差异和变化。如玉米,幼儿就会总结出:阳光不充足的地方就会出苗晚、苗小、苗矮、茎细、果实小,有的甚至没有果实。进而得出:玉米的生长需要阳光这样的结论。
还可以结合小实验进行。准备好酸奶杯若干个,填入土壤,将种子种入土中,浇上水。将杯子分别放置在阳光照射到的地方、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通风的地方和不通风的地方;以及将种子放在冰箱里和酸奶杯里。设计对比实验记录表,每天观察其变化。和幼儿一起讨论,有阳光和没有阳光的区别,通风和不同风处的区别,冰箱里的是什么样的?没有土壤的是什么样子的?
可以开展植物如何吸收水份的实验。准备两根芹菜(也可以是白色康乃馨)、两个透明的罐子、食用色素、水,将水注入透明罐子,加入食用色素,将芹菜放入水中,第二天观察芹菜变化,可以用刀切开芹菜的茎观察切面。芹菜的茎和叶片里都有了颜色,说明有色水进入了芹菜的身体里。将另一根芹菜茎放在没有水的瓶子里,第二天观察其变化。再把这根缺水的芹菜茎部去掉一厘米,放入有水的罐子,次日观察,芹菜又鲜活了。原来,植物依靠根部吸收地下的水分,然后通过茎将水分向上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