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陈潇燕

把市民请进村里,将金龟卖到城里。年关将至,韶关市浈江区新韶镇胜源名龟科普园内欢声笑语不断,韶关市企业、商会和研学团体一批接一批到此团建,夜幕降临后,又提着特色金龟伴手礼离去。

谋求发展楼顶养龟

天气转暖,胜源名龟科普园内的大部分乌龟还带着“冬眠”气,但当游客随手丢进一块火龙果,乌龟便会争先恐后探出头来。

科普园所在的大陂村,是韶关当地小有名气的“龟谷”。早在2010年,大陂村村民就开始利用自有房屋楼顶以及鱼塘养殖乌龟。多年来,村民们单打独斗、各谋发展,大陂村的龟鳖产业虽然起步早,却没能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

作为大陂村最早一批养龟人,王建华深有感触:“以前大家只知道埋头养龟,行情好就有收购商上门,行情差的时候龟苗卖不出去,收入不太稳定。”

实际上,大陂村地势起伏大,连片大面积土地少,发展传统种植业难成规模,“楼顶养龟”不失为农民增收的破题之举。但要真正形成产业,做出实效,带动村民致富,还得做“加法”。

在浈江区及新韶镇党委政府、东莞驻新韶镇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大陂村立足金龟产业特色,探索以“合作社+集体+基地+农户”多元模式持续发展壮大龟鳖养殖产业。2021年大陂村成立胜源乌龟合作社,通过传授养殖及加工技术,开展金融惠农服务,积极发挥合作社购销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大陂村乌龟产业发展。

两年时间,胜源乌龟合作社发展社员76名,饲养乌龟超过50万只,建有楼顶养殖龟池1000多个,养殖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经济价值超过200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超4万元。“龟谷”成了一个致富符号。

文旅发力“龟”模初显

漫步名龟科普园,金龟元素随处可见,露营桌椅、灯光舞台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站在观景台上,浈江区城市风貌尽收眼底。而两年前,这里还只是大陂村的荒山头。

2022年,大陂村通过合作社流转山地55亩、鱼塘80亩,推动“新韶龟谷”项目建设。去年6月,“新韶龟谷”开业迎客,原来杂草丛生的山头摇身一变成集科普研学、休闲农旅、户外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旅基地。游客入园游玩,可以观龟识龟、制作龟苓膏,品尝全龟宴,还能带走龟苗或龟苓膏作为特色伴手礼。

去年丰收节,大陂村通过举办草地音乐会、山顶夜市等活动,聚集人气,给龟谷添了一把“火”。开业仅半年,龟谷已接待团建、研学团体40多个,观光市民游客超万人,日营收最高突破1万元。

为准备下一批游客的伴手礼,大陂村党支部书记赖伟东在微信群里发出龟苗收购需求,不一会儿村里的养殖大户胡建辉便有了响应。据赖伟东介绍,研学赠送给游客的乌龟由合作社直接向村民收购,每年可消耗5万只龟苗。

龟谷旅游业发展起来,村民是直接受益者。从鱼塘到龟谷这段路,胡建辉数不清走了多少趟,“龟苗收购价就是市场价,卖给合作社可比我们四处找客户省事多了。”

2023年,合作社依托“龟谷”销售龟苓膏、农旅研学等综合收入达到200万元。

三产融合“龟”划蓝图

“三产带动一产跑,融合二产,目的就是带着村民抱团致富。”赖伟东表示,自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党员干部一对一“传帮带”,对村民进行龟苓膏、龟酒等加工技术培训,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现在龟谷出名了,通过朋友圈卖手工龟苓膏不愁没销路,只要勤劳肯干就能养活自己。”通过预订单式销售手工龟苓膏,胡建辉去年一年就卖出超4000瓶龟苓膏,创收近10万元。

在龟谷旁,韶关首个集农产品研发检测、加工生产、展销直播、人才培育为一体的村级食品产业园已整平土地,即将动工。未来,产业园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乌龟衍生产品线,延长金龟全产业链,为新韶镇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强劲引擎。

相比珠三角的温暖气候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大陂村乌龟养殖的“先天”优势并不明显。但是,依托“新韶龟谷”这一农旅品牌带动,大陂村将邻近市区的区位优势、金龟特色产业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整合,以庭院为载体,扬长补短,走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2023年11月,大陂村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名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