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大开放,才有大发展。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中阿博览会永久举办地,银川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积极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对外开放,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2023年,银川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已成中国城市投资“新燃点”的银川,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续写辉煌。
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聚力高水平改革开放,在激发新优势上攻坚突破。银川坚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上同步发力,以更强劲的改革牵引力、开放带动力、环境吸引力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开放强市,吹响了新一年的集结号。
开放发展让银川和世界更近
2020年11月12日,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宁夏“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国际卡车班列从银川正式发车;2022年1月20日,宁夏首发中老班列集结出发;2023年年初,一列满载着58车1500吨亚麻籽集装箱的班列顺利运抵银川……物流畅则百业兴,新时代的“钢铁驼队”续写着丝路故事,也将银川与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目前,银川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
依托已初具规模的银川-天津港“一单制”多式联运东向班列,银川不断丰富出海线路,提升运量和运力,目前已实现了对越南、韩国、日本、泰国、印度、阿联酋等12个国家50多个港口城市的覆盖,地中海、马士基、中远海等7家船公司将银川作为起运港纳入其全球海运系统。银川成为运营较为成功的内陆无水港,是我区及周边地区出口企业产品出海的主通道。东向通道基本实现重去重回,同时继续支持中欧班列运营企业加强西向、北向和陆海新通道等外贸通道的建设。大力开发南向内贸通道,在初步完成枢纽外贸通道搭建的基础上,着力打通枢纽内贸通道。协调铁路、内河运输港口等资源,支持企业整合通道各方资源,以武汉为支点,打通银川经武汉阳逻港到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公铁水多式联运通道。
开放发展,物流畅通,让银川市对外贸易实现扩规提质。2022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56.6亿元,同比增长24.3%,占全区进出口总额60.8%。2023年1月~10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08.77亿元,同比增长14.69%,高于全区19.8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4.69个百分点,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63.62%。贸易业态更加丰富,外贸综合服务和跨境电商新业态成为银川市新的外贸增长点。
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提升开放水平。银川市将加快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国性综合货运枢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支持建设跨境电商垂直平台和海外仓,确保综保区海关绩效评估进位升级;深化与沿黄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务实合作,加快推动兴庆区、灵武市、苏银产业园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一体化协同联动发展;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走出去招商扩大“朋友圈”
2023年10月26日,“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主题投资推介洽谈会在北京举办;同年12月15日,“宁聚力量 共创津彩”投资宁夏银川(天津)推介会在天津举办;银川阅海湾商务区组建招商小分队,先后赴北京、重庆、上海、广州、杭州等多地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18次,“请进来”招商活动151余次……2023年,银川市将走出去招商作为扩大“朋友圈”、吸引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以开放的姿态打造投资热土,聚合优质资源。
在北京举办的“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主题投资推介洽谈会,100余家北京各领域行业翘楚参加。会上,银川市投资促进局与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银川经开区、银川综保区和苏银产业园等招商主体,围绕全市重点产业、要素成本和营商环境开展全方位推介,并与受邀参会的中农联、北京大有裕霖集团、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等10余家意向企业进行深入对接洽谈。根据参会的县(市)区及园区产业特点,银川市投资促进局主动出击寻求合作机遇,针对性上门拜访了青旅文化、国岭数据等6家目标企业,通过大范围投资推介和小切口精准对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外出招商活动效率。
银川市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把对外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2023年以来,银川市共前往沙特、埃及、泰国、越南等境外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4批次,邀请马来西亚-中国科技促进委员会、蒙古国恒宇有限公司、俄罗斯客商等来银考察17批次,并借助投洽会、广交会、进博会等国际性展会,重点围绕银川市“三新”产业进行宣传推介,吸引外商前来投资。
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
为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根据市委《关于全力打造更好更优服务环境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工作部署,银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将7月19日设立为“银川企业家日”。这一举措,是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
优化营商环境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关键一环,是激发市场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银川市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度、优化不动产登记、优化纳税服务、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营造包容普惠创新发展环境等措施,加快推动落实强信心稳经济“25条”、优化服务环境“20条”等一揽子政策,对标国内领先理念、最高标准和最佳实践,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银川市历来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在省会(首府)城市中率先颁布《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连续5年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0版至5.0版方案,迭代升级了1220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
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推动系统集成改革。银川市将深入开展“改革系统集成攻坚突破年”;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更广更深落实“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园区改革,深入推进“管委会+公司”实质化运行,“一园一策”推动园区集约高效发展,工业园区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深化“六权”改革,探索开展林票、碳票、碳汇等价值转换路径,推动金融赋能、入市交易创新突破;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保护补偿制度,积极争取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探索农村“三块地”改革新模式;全面深化财税金融、科技创新、数字政务等领域改革;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加快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
本报记者 刘旭卓
市商务局
内外贸扩规提质产业增效提能
本报记者 刘嘉怡
“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推进‘五八’强首府战略的动员令,吹响了‘九九攻坚突破’的冲锋号,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将立足商务发展“三个重要定位”,围绕内外贸扩规提质、产业增效提能等中心任务寻突破,加快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总部会展中心,为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加快银川高质量发展贡献商务力量。
市商务局将深入挖掘外资外贸新增长点,实施“外资三年外贸五年倍增计划”,支持银川经开区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完善开放平台建设,推动跨境电商跨境交易直通平台和跨境电商中转仓、海外仓等项目建设,实施跨境电商人才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带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为跨境电商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同时,依托中阿博览会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推动企业到境外投资的同时,吸引更多外资企业落户银川。
此外,市商务局将推进会展博览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形成以展览展示、会议论坛为主导,以文化旅游和节庆赛事为特色,以促消费等经贸活动为补充的会展博览产业发展格局;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加速推进“三个一批”会展品牌培育工程,引导各类资源要素集聚会展业,增添“会展+产业”发展活力,着力推动区域总部会展中心建设。
市商务局还将聚焦提升民生福祉新质效,做好储备肉菜收储投放工作,加强肉菜市场运行监测,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保供能力;围绕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以政策先行赋能商圈建设,以项目支撑夯实消费基础,持续培育优质经营主体、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
本报记者 刘旭卓
“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办事标准之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措施,制定《银川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建设方案,确保营商环境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立足“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优化营商环境的主阵地、服务企业的最前沿”职能定位,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将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抓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抓紧6.0版营商环境政策的出台,全力打造银川市办事标准之城,争先进位,在指标领域推出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典型经验,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争创标杆城市。同时,精益求精优化企业服务环境,锚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目标,抓紧出台《银川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环境;千方百计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厅办好”,巩固企业开办3小时办结质效,深化“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改革、“个转企”培育,创新开展“免审即办”“无人工干预”审批等服务;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审批保障服务,全面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持续推动“项目管家”服务。
市投资促进局
突出项目为王强化“四种思维”
本报记者 雷梦
2024年,银川市投资促进局将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聚力“三新”产业,聚焦“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新部署,突出项目为王,强化“四种思维”,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强化战略思维,在项目招引上再提升。着眼国家和自治区所需、银川所能、群众所盼,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算好大账、长远账,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扩大总盘子,实现接续当下与备足长远相统一。
强化系统思维,在项目建设推进上再突破。优化市县区一体化服务机制,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分工,重大项目协调市级领导包抓,跨区域项目部门统筹推进,一般项目县(市)区、园区属地包干,主动补位服务,构建纵向协同、横向联动的项目落地推进机制,真正把项目“台账”转化成资金“指标”。
强化创新思维,在提升竞争优势上再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企业、争项目,全过程跟进、全天候服务,引导已落地企业建立实体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推动后备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培植壮大税源;开展招商引资政策效能评估,修订产业招商引资指引,分产业编制招商引资政策“一本通”,制定新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聚合政策优势。
强化开放思维,在打造招商铁军上再优化。深入推进园区共建及招商干部驻点、跟班、代培等机制,梳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项目,提升招商人员信息捕捉、项目对接等实战经验,发挥企业“双招双引”主体作用,外出招商邀请企业一起“走出去”引项目、引企业、引渠道、引平台、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