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来奎

诚信是公民立身之基,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政府树立权威的根本。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使公民、企业、行政机关践行诚实守信原则,是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打造坚固的社会诚信体系、树立牢固的诚实守信意识,是树立所有公民、企业守法意识的前提,是为当地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基础,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

日前,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肖培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是增强全民法治意识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差异化监管模式,以政务诚信推进示范引领,以平台建设和联合惩戒为核心,持续加大信用惠民力度。在2019年国家城市信用监测评价中,潍坊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7名。

以信用制度建设促营商环境提升。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制定了《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了潍坊市营商环境评价,把信用环境建设作为营商环境核心要素指标,与营商环境评价互为推动。出台《关于豁免市场主体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失信行为的通知》,对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企业合同违约领域等5种行为进行豁免,切实保障市场主体信用权益。

以政务诚信建设促营商环境优化。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务领域失信记录,不断提升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和各地各部门诚信施政水平。坚决清理政府失信行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解决“新官不理旧账”问题的要求,加大对政府失信行为清理整治力度,特别是对因政府责任导致的政企纠纷案件,采取有力措施、实行对账销号,51家政府失信机构和114件政企纠纷案件整改完成。

以创新监管机制促营商环境改善。出台《潍坊市差异化监管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分级分类,建立多维度的行业信用评价模型,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目前我市已在劳动保障、房地产、物业、招标代理、税务、医保、消防等30多个领域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拓展信用报告应用,积极引进培育信用服务机构,推动在行政管理中推行使用第三方信用服务。

以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服务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联合奖惩、食品药品、重点人群、信用预警等专项应用,目前已归集53个部门、1.8亿余条信用信息,形成950余万自然人和78万余户企业法人、2000户非企业法人信用档案。编制潍坊市公共信用信息“三清单”(数据清单、行为清单、应用清单),切实提高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的规范性、精准性。实现查询使用、信用预警等功能,实现部门间共享查询、打印信用记录,面向社会提供查询、公示等服务。

以推广信用承诺促营商环境便利化。全面开展信用承诺工作,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推行审批替代型、容缺受理型承诺,在办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时,推广以信用承诺代替证明材料,推动实现“秒批”,目前在信用潍坊网站上公示承诺书达5万余份,以信用承诺筑牢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第一道防线。

以强化联合奖惩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初步构建起了跨部门、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制定出台了针对16个领域120类严重失信行为的失信联合惩戒意见,明确从获取生产要素、行业准入、任职资格、出国出境、高消费行为等9个方面予以限制,近年来实施联合惩戒6万余人次。出台了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对A级纳税人等守信行为实施联合激励的方案,对守信者依法提供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激励政策。

以拓宽信用应用场景促营商环境改进。充分释放信用价值,不断拓展创新各类“信易+”信用产品,推行了信易批、信易医、信易管、信易贷、信易盟、信易购等,使守信主体在各类服务中获得更多优惠便利,让无形的信用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形价值,提升公众对信用建设获得感。

肖培灵表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信用信息应用力度不大、信用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社会诚信意识有待提升加强等。下步,将从完善信用联动奖惩机制、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构建差异化监管模式等方面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