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生 守正出新
——世界小学创建“区新优质学校”总结汇报
学校自2016年申报成功区“新优质校项目校”以来,以“传承校史的多元文化校本课程构建与实施”为主项目,以“智慧型教师团队培育”为主抓手,以“办家门口的好学校”为主目标,本着多元共生、守正出新的文化理念,积极开展“新优质校”的创建工作,全面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带动了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下面我就围绕:以多元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为主项目构建多元共生体系、以智慧型教师团队培养为主抓手 形成多元化的培养路径、以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为主目标,关注学生的多元成长这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专家作总结汇报:
一、以多元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为主项目 构建多元共生体系
1、传承学校历史的课程建设 融合培养目标的创新变革
我校的生源结构比较多元,50%为外来人口生源,10%外籍人口生源,只有40%的本地人口生源。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我校始终秉承“办家门口的好学校”的理念,将“W-O-R-L-D”的开头字母分解成视野开阔、开朗合群、情趣高雅、体魄强健、知书达理的培养目标,并融入创建新优质校的过程中。
两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在建设传承校史的特色课程中,时时将培养目标作为引领,求创新、求变革,并通过“新优质校”创建项目的推进不断完善多元文化校本课程。
《老洋房探踪》是我们学校依托地域资源开设的一门校本特色的课程,近年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主义精神,本着守正出新的理念,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抓住了不同的切入点,一年级的“一幅画”(张乐平故居与三毛)、二年级的“一首歌”(聂耳铜像与国歌)、三年级的“一封信”(宋庆龄故居与少年儿童)、四年级的“一本书”(巴金故居与家春秋)和五年级的“一本事”(黄兴故居与辛亥革命)分别引领着学生走入众多革命人物的故居,在拓展学生的眼界的同时,激发着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此同时,我们也对其进行了“微课程化”的创新,初步设计完成了五个慕课,用一种崭新的方式让学生学习。
《欢乐法语》是我校传承学校历史的另一门特色课程,设有文化课和语言课两个门类。文化课前几年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了,这2年我们主要在语言课的校本教材上做研究,为了更好地体现法语教学体例,帮助学生学习法语,学校不仅外聘了专业的老师进行教学,还根据牛津教材的编写体系,编撰了3本校本化的法语教材,配备了教材录影资料,以适应三到五年级学生专业化的学习需要。在学习法语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法语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素养,而且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击剑》课是特色课程和基础型课程相融合的又一次探索。作为体育的延伸课程,我们一二年级兴趣入手,三年级全面铺开到四五年级提高训练,使击剑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并将其排入三年级体育课课表,扎实推进击剑的校本化实施。
《书法》课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门校本特色课程,作为基地课程学校,一直以来我们由书法专业教师组织实施课程,每天中午12:30~13:00三至五年级学生进书法室上课,去年,自主编写了符合学校多元生源特点的书法教案。
近年来,我校以市创新实验室建设为契机,组织教师一边学习一边进行“Metas智能电子积木小创客”课程建设。这一课程不仅是学校创新性多元课程的进一步尝试,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创造性地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了基础。
2、扎根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 制订符合多元学情评价手册
依据市教研室“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相关要求,我校从“设计评价活动”入手,科学地开展了一系列研讨活动,以期制订出符合我校多元学情的评价手册。
在语文学科上,教研组在认真研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和《评价指南》的基础上,以《课标》为依据开始着手分年段进行目标的细化,以《指南》为依据建构评价标准的维度。在制订初期,我们设计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三个评价维度,根据课标和单元目标拟定了四个等级的评价标准。为了使得评价表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老师们又根据《徐汇区小学生学习规范实施指导意见》对评价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围绕单元目标细分评价准则,通过不同纬度、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构建语文组的“等第制”评价体系。学生的学科评价表受到了家长的热切关注,尤其是学困生看到自己在学习兴趣等方面也能得到“A”,受到了鼓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该评价手册更是得到了区教研员高永娟老师给予的高度评价,并在区教研活动中表扬了我们的做法。
数学学科上,教研组通过深入研读教材,总结出教材是以“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这四个主题模块安排教学内容的,于是决定以此出发细化标准构建评价标准框架。由于数学有许多知识点是贯穿在整个教材始末的,所以如果以时间为截点进行评价显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够全面公正,所以老师们结合每次的单元练习,与原先卷面上的评价表进行整合与扩充,在整个评价表中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果进行了评价,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有等第制评价又有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描述性评价,同时由于是每个单元练习卷上都会呈现此表,这就形成了一人多表,较完整地呈现出每位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表现和状况,较全面公正的对学生的一学期学习进行了评价。
英语学科上,由于教材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一个模块的主题都是一致的,内容是螺旋上升的,因此教研组首先决定通过分年段、分模块来细化评价标准,随后我们对其中的两个评价维度增加了分项,学习习惯重在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养成,因此我们把它分为观察习惯、倾听习惯、表达习惯、作业习惯。学业成果这个纬度我们根据英语学习7个主题模块分为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由于测验卷上词汇、词法和句法这些内容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制定的标准却要将它们进行分项评价,增加了评价操作的难度,于是,教研组又决定把评价标准内的分项评价内容和评价表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体现等第制评价又能体现过程性评价,同时还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描述性评价。学生和家长通过这张学习评价表就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
综合学科上,各教研组虽然在教学的领域不同,但是也在评价手册的制定上达成了共识。他们的评价维度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三个方面出发,从关注、探究、观察、操作、参与、想象创作、分析评述各内容分单元进行评价,他们的评价更多地侧重于课堂教学,也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
通过不断地实践,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通过评价的指引了解了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在获取成功感的同时,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以智慧型教师团队培养为主抓手 形成多元化的培养路径
1、注重校本师训引领 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给予教师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向来十分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先后出台了《世界小学校本研修规划》、《世界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世界小学职初期教师培养计划》等校本培训计划。2年来围绕校本培训方案进行了《语文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策略》、《小学数学核心观念统整的实践研究》、《小学英语中高年级练习设计的研究》等一系列针对各年龄层次、各学科教师的培训,以任务驱动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注重科研课题研究 实现教师智慧共享
在新优质校创建过程中,学校围绕主项目的研究从科研课题中寻找突破口,时值我校区级重点课题《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要申报第十二届徐汇区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比,学校就以此为契机组织教师聆听了如何撰写科研小课题的讲座,同时要求教师依据各自教学领域撰写小课题。如,语文组教师结合了区级规划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习表的研究》,数学组结合了区级一般课题《小学数学核心概念统整的研究》,英语组结合了区教育协会的课题《PROJECT活动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本学期开学之初,学校举办了第三届科研论文评比,将老师们暑期撰写的优秀课题小论文进行分享,这样一种 “专家引领——个人反思——以赛促研——共同分享”的培训方式为大家创造了团队智慧共享的平台。
3、注重教师梯队建设 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必须要关注的。学校针对教龄三年内的教师,出台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要求青年教师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师徒结对”为他们提供专业导向。除了加强青年教师汇报课制度,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学校还依托“焯铿杯”教育、教学评比和天湖学区名家坊的平台,采取“走出去听课、将专家请进来”的方式,拓展青年教师的视野,给予他们展示的舞台,使他们得以快速成长。
对于成熟期的教师,学校更重视他们的引领作用。我校依托各种区级平台,为教师们搭建锻炼、交流的舞台,他们之中有主持天湖学区班主任名家坊的优秀班主任,有参与编写区本教材的教学骨干,有区优质课展示的青年教师。这些老师的成长既是他们努力结果,也是学校梯队培养的成果。
三、以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为主目标,关注学生的多元成长
1、进行多彩的主题活动 搭建学生成长的舞台
两年来,学校在创新发展的推进中,基于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积极为学生搭建了成长的舞台。学校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了具有年段特色的主题仪式教育活动:一年级入团、二年级入队、三年级十岁生日、四年级放飞梦想教育和五年级毕业典礼等活动,让学生学礼仪、懂感恩。为了更好地将德育与学科教育多元融合,学校组织开展了系列主题节(周)活动。如:三月份的感恩节、四月的心理健康节,五月份的老洋房节科技节,六月份的艺术节、九、十月份的民族节、十一月份的体育节、十二月份的文化节,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快乐成长,得到的多元的发展。
2、开设广博的微型课程 促进学生多元的成长
“W-O-R-L-D”作为我校培养目标,指引着学校“创设微型课程,实施广博教育”项目的开展。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先后开放了诸如《桥牌入门》、《尤克里里》、《discovery》、《戏剧表演》、《排球》等涵盖各个学科多门类的25门微型课程。这些微型课程在回应学校培养目标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校的课本剧接连在市、区级比赛中斩获一等奖,排球队在区级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3、举办80周年校庆 展现学生自信的风采
2016年,正逢我校八十周年校庆典礼,这也是我校“体验成功、自信乐”办学理念的一次成果展现。从节目的排练到舞台的演绎,世小学子几乎全员参与,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群策群力,不仅用自己所收获的多元化成果呈现出一台精彩纷呈的节目,还在节目的排练和最终展示中体会到了学校“多元共生”文化理念所给予他们的成功喜悦,从中更是显示出学子们蓬勃昂扬的精神和自信的风采。
两年来,课程的建设推动了教师在专业领域中的探索,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的涌现又回馈给课程建设新的灵感与思路,从而助推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四、新优质校的开展成效
1、学校的影响
两年来,学校本着“多元共生、守正出新”的文化理念,以“新优质校”的创建作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抓手,加强了教师团队建设,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成为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书法实验基地、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语言文字示范校、区科技特色项目校。学校还在两年的绩效评估中获得了一年综合优秀和一年单项优秀的好成绩,2017年4月,新华社还走进我们学校拍摄了学校传统文化课程《手做青团 比拼“飞花令”》。
在教学科研上上,我校区级重点课题《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荣获区第十二届科研成果二等奖、《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习表研究》荣获区第十二届科研成果三等奖、《家委会驻校办公制度对党员干部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荣获上海市普教系统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小学数学核心概念统整的研究》被批准为区一般课题,“Metas智能电子积木小创客”荣获第七届“汇师杯”在线校本课程设计大赛“十佳”科目奖等。近2年来关于学校课程建设的介绍和80周年校庆的宣传分别在东方教育新视点、上海早新闻、东方教育时报、新民晚报、徐汇报等媒体上报道、刊载。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学校校的影响力。
2、教师的成长
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公开课、比赛课的展示,职初期教师杨佳艺在高永娟老师主持的青训班表现出色,所开的区及展示课获得好评,三篇论文获得市小语会教学论文评比一、二等奖,一篇文章被刊登在省级期刊《中小学班主任》上;职初期教师陈文佳的三篇论文获得市小语会教学论文评比二、三等奖;青年教师陈君彦老师在区小学拓展型课程“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大奖赛”荣获二等奖、在上海市书法教学评比中荣获市一等奖;青年教师卜晓维成为区拓展课中心组成员,参与编写区本教材;青年教师吴肖静获选区级德育学科骨干、市第十二届“金爱心教师”三等奖;成熟期教师顾薇薇的课入选市一师一优课,并荣获新苗杯教学竞赛二等奖;成熟期教师周国英入选区班主任骨干,同时出任主持天湖学区班主任名家坊。
3、学生的发展
得益于学校“多元共生、守正出新”的文化理念,两年来,学生在校本特色的课程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击剑方面,不少学生分获2016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第三站重剑)的个人名次。书法上,世小的学子还分别荣获了徐汇区中小学生“阳光天使”杯、“彩虹”杯书法项目小学组三等奖。建模上,学校的生态园小组、环保之家小组分别荣获了2017年湖南社区建筑模型竞赛最佳制作奖、最佳造型奖。除此之外,两年来我校学生还获得市级奖项97人,区级奖项104人。这些,都是学生多元成长的写照。
五、今后发展思考:
两年来,我校在“新优质校”的创建中取得了不少的教育改革新进展。 “多元共生 守正出新”是我们在新优质路上的不断追求,我们为此实施了多元的活动和课程,而如何使我们的这些活动课程化,使我们整个课程体系更为完善,是我们今后思考的第一要点。其二,学校多元化评价体系,活动和学科还是分类实施,如何使它们在一定层面实现统一,同时学科的等第制体系还是比较单薄,如何使其更为“丰厚”?
此外,教师校本培训方面如何在项目引领下和教研相结合,形成一个可操作的模式,使更多的教师在不同层面获得更大的发展也是亟需要思考的问题。
区新优质学校的创建是学校发展的又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还将不断努力,将多元共生、守正出新的文化理念融入教育教学改革中,促学校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7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