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豆.jpg

春节前后,正值青豌豆和青蚕豆(以下简称“两青”作物)上市和销售的旺季。

连日来,施甸县何元乡大寨门和王家庄的村民每天都在地里忙碌着,采摘青豌豆、青蚕豆,力争卖个好价钱。

正在地里采摘青豌豆的王家庄村民赵国祥打心里高兴,今年销售价格不错,收入增加了不少。

他一边忙着采摘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种了20亩青豌豆,按每亩产量1600市斤、每市斤3.5元计算,每亩可收入5600元,20亩青豌豆总收入可达11万元左右。

何元乡王家庄村的群众种植“两青”作物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他们通过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利用烤烟种植和包谷种植采收后的余肥、烟秆套种“两青”作物,有效提升了亩产值。

近年来,在施甸县临近怒江和卡斯河谷一带的何元、万兴、旧城、木老元、摆榔等乡镇,“两青”作物种植已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小春增收的主要农作物。

施甸县沿江河谷区域属于亚热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大棚资源优势,是“两青”作物种植的最佳区域。由于水利条件滞后,过去在小春种植季节,基本处于撂荒地带。

自2004年以来,施甸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引导群众发展“两青”作物种植,提升了农田的利用率和农业产值。

为增加山区群众收入,施甸县还通过合作社带动的方式,积极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和推广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两青”作物品质,使产品远销长沙、成都、广州等城市,将“两青”作物打造成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自2018年以来,万兴乡东安社区积极引导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施甸县宝万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宝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等措施,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春节后,刚开始我每天收购30吨左右,高峰期70多吨,一般收购价格3.5元每市斤,精品豆4.5元每市斤。”正在万兴乡收购“两青”作物的杨红艳高兴地说,她收购的“两青”作物主要销往长沙、武汉、上海、北京等地。

在一旁的万兴乡东安村金常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金常接过杨红艳的话说:“在产业扶贫中,乡党委、乡政府建立起扶贫互助金,解决了烟后‘两青’作物种植农户生产资金难题,让我们村烟后‘两青’作物从3年前的7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亩。”

今年,合作社已经收购了12000多吨“两青”作物销往武汉、长沙等地,全村“两青”作物实现总收入500多万元。

据统计,2019年施甸县累计发展“两青”作物种植8万多亩,产量近2万吨,预计实现总产值2亿余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