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牛对环境的适应性: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牛散热机能都不发达,较耐寒,不耐热。 6、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①牛的性情温驯,但若经常粗暴对待,则可导致顶人,踢人等恶癖。②牛的鼻镜感觉最灵敏,带鼻环处重的敏感,因此以手指或以鼻钳子挟住鼻中隔时,就能驯服它。③公牛遇敌害时常表现戒备行为:把头低下,目光直射对方,前脚刨地吼叫,后肢挺直前进,具有威吓姿势。 四、牛的一般饲养管理 (一)分槽饲喂,定时定量 1、以牛定料:牛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因品种、年龄、性别、体格大小、生理状况和生产性能不同而异,因此喂牛应分槽饲喂,区别对待。 2、定时定量:牛在生理上对草料的消化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定时、定量喂给草料,能使牛形成条件反射,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量,定量能避免饥饱不均。一般每天早、中、晚三次喂牛。冬天夜长日短,还应在夜晚加喂一次。 3、定质:喂牛的草料品质要好,凡是污脏、带泥沙和霉变了的草料,不可喂牛,以防引起疾病。 (二)少给勤添 少给勤添,能保持牛食欲旺盛,减少草料浪费,在饲喂过程中应先草后料或将粗料铡短与精料混合喂。但泌乳母牛一般是先喂精料,后喂多汁料,再喂干草,以利于精料和多汁料的充分利用。 (三)多样饲料配合,合理利用 由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不一样,品质和适应性也有差异,因此喂牛的饲料要多样配合。
做到:青草与干草搭配,粗料与精料搭配,禾本草料与豆科草料搭配,以满足营养需要 (四)饮水要足 牛需要足量的水,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谚语说:“草瞟、料力、水精神”。牛饮水不足会出现牛体干瘦,皮毛粗糙,食欲不旺,粪便干燥,严重时将导致前胃疾病甚至造成死亡,黄牛黄牛每天饮水30-40公斤,。一般每天让牛自由饮水3-4次,每次饮足为止。饮水要清洁卫生,冬天最后饮用温水劳役后的牛不能急饮。 (五)注意牛舍卫生,保持牛体清洁 牛喜卧倒休息。如果牛舍内污脏、潮湿、拥挤、光照及通风差,会影响牛的健康,降低抗病能力。 1、牛舍建筑:要具备冬暖夏凉,透光通气。 2、勤垫草、勤扫栏、保持牛舍清洁干燥。 3、刷拭:常刷洗牛体,不但能保持牛体清洁,而且能增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体力、减少疲劳、有益健康。若长期不梳刷,皮肤排泄孔堵塞,毛皮干燥、开裂、招致病原体浸入,会产生许多体外寄生虫病。梳刷工具可用毛刷、棕刷均可,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六)适当运动 运动能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增强体质。舍饲牛必须有充足的运动时间,每天上下午各运动1-2小时以上,在冬春季节,牛牵出舍外,拴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太阳,让牛自由活动。
(七)牛的放牧 牛为草食动物,能充分利用草场,应尽量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有条件可实行全牧。放牧能充分活动,获得营养物质,还能受光照,呼吸新鲜空气。 1、群牧:适于草场面积大的山区或牧区。牛的数量多,常采用小区放牧,山区放牧时,要注意:春放山阳、夏放山荫、秋放平地、冬放阳坡,夏季应当早出晚归,中休息。避开高时间。 2、牵牧与系牧:在农区没有成片草地。 五、犊牛的饲养管理 (一)隔栏补饲、早期断奶技术 我国农村肉牛散养户犊牛出生后,一般采用随母哺乳5~6个月、自传统饲养模式。犊牛出生后随着日龄增加,生长发育加快,营养需要也增加,而肉用母牛产后2~3月产乳量逐渐减少,单靠母乳不能满足犊牛营养需要。 同时,母牛泌乳和犊牛直接吮吸乳头哺乳所产生的刺激,对母牛的生殖机能产生抑制作用,严重影响母牛发情,造成带犊哺乳的母牛在产后90~100天甚至更长时间都不发情。 实行隔栏补饲、早期断奶,可限制犊牛哺乳时间和次数,当母牛不哺乳时,犊牛因饥饿会主动采食饲料。 一方面,可使犊牛提前从液体饲料阶段过渡到反刍阶段,及早补充犊牛所需营养,促进犊牛消化系统发育,提早建立瘤胃微生物区系,增强消化能力,更好地适应断奶后固体饲料的采食,降低发病率。
另一方面,减少了哺乳对母牛的刺激,可促进母牛恢复体况,尽早发情配种。 技术要点 1、犊牛在出生后0.5~1小时内要吃上初乳。方法是在犊牛能够自行站立时,让其接近母牛后躯,采食母乳。对体质较弱的可人工辅助,挤几滴母乳于洁净手指上,让犊牛吸吮其手指,而后引导到乳头助其吮奶。 2、犊牛栏设置。犊牛出生7日龄后,在母牛舍内一侧或牛舍外,用圆木或钢管围成一个小牛栏,围栏面积以每头2平方米以上为宜。 与地面平行制作犊牛栏时,最下面的栏杆高度应在小牛膝盖以上、脖子下缘以下(距地面30~40厘米),第二根栏杆高度与犊牛背平齐(距地面70厘米左右)。 犊牛随母哺乳 犊牛隔栏饲养 母牛舍内设置犊牛栏 饲喂通道一侧设置犊牛栏 3、犊牛补饲。犊牛出生15日龄后,每天定时哺乳后关入犊牛栏,与母牛分开一段时间,逐渐增加精饲料、优质干草饲喂量,逐步加长母牛、犊牛分离时间。 (1)补饲精料。犊牛开食料应有良好适口性, 粗纤维含量低而蛋白质含量较高。可用购买奶牛犊牛用的代乳料、犊牛颗粒料,或自己加工犊牛颗粒料,每天早、晚各喂1次。 1月龄日喂颗粒料0.1~0.2千克; 2月龄喂0.3~0.6千克; 3月龄喂0.6~0.8千克, 4月龄喂0.8~1.0千克。
犊牛满2月龄后,在继续饲喂颗粒料的同时,开始添加粉状精饲料,可采用与犊牛颗粒料相同的配方。 粉状精饲料添加量:3月龄0.5千克,4月龄1.2~1.5千克。 肉用犊牛颗粒饲料推荐配方及营养水平 (2)补饲干草。可饲喂苜蓿、野杂草、禾本科牧草等优质干草。出生2个月以内的犊牛,饲喂铡短到2厘米以内的干草,出生2个月以后的犊牛,可直接饲喂不铡短的干草。建议饲喂混合干草,其中苜蓿草占20%以上。2月龄犊牛可采食苜蓿干草200克,3月龄犊牛可采食苜蓿干草500克。 犊牛栏内精料盆、饮水盆和粗料槽 犊牛补饲颗粒料和苜蓿干草 4、饮水。犊牛在初乳期,可在2次喂奶的间隔时间内供给36~37摄氏度的温开水。生后10~15天,改饮常温水,1月龄后自由饮水,水温不应低于15摄氏度。饮水要方便,水质要清洁;水槽要定期刷洗。 5、断奶。可采用逐渐断奶法。具体方法是随着犊牛月龄增大,逐渐减少日哺乳次数,同时逐渐增加精料饲喂量,使犊牛在断奶前有较好的过渡,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当犊牛满4月龄,且连续三天采食精饲料达到2千克以上时,可与母牛彻底分开,实施断奶。断奶后,停止使用颗粒饲料,逐渐增加粉状精料、优质牧草及秸秆的饲喂量。
6、犊牛早期断奶补饲建议方案 犊牛饲养采用“前高后低”的方案,即前期吃足奶,后期少吃奶,多喂精、粗饲料。 建议饲养方案如下表所示。 肉用犊牛4月龄断奶的饲养方案 1、操作简便,可在广大养殖场、散养户中推广应用。 2、补饲适量精料和干草,可促使犊牛瘤胃发育, 有助于降低断奶应激反应,减少犊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犊牛成活率、增重速度和养殖效益。 3、可使母牛及早发情配种,缩短空怀期,降低饲养成本。 特 点 成 效 过多的哺乳和过长的哺乳期虽然可以取得较高的日增重及断奶重,但不利于犊牛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机能锻炼,并且影响母牛的健康、体况及生产性能。 采用隔栏补饲、早期断奶技术, 可以促进犊牛生长发育,提高断奶重。 据调查,出生后不补料的杂交犊牛4月龄体重仅为110千克左右,而进行早期补饲、4月龄断奶的杂交改良犊牛体重可达135千克左右,平均日增重850克左右,体重增加20千克左右。 同时,由于减少了犊牛哺乳对母牛的刺激,使母牛产后尽早恢复体况、在3~4个月内发情配种,提高母牛繁殖率和养殖效益。 (二)犊牛护理技术 犊牛护理技术是指对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犊牛进行引导呼吸、脐部消毒、饲喂初乳以及早期断奶等措施,使犊牛顺利、健康渡过犊牛期。
犊牛出生后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力较弱,适应力差,消化道粘膜容易被细菌穿过,神经系统反应性不足,很容易受各种病菌的侵袭,发病率高,较易死亡。 据统计,约有60~70%的犊牛死亡发生在犊牛出生后第一周。因此,做好犊牛护理,特别是新生犊牛护理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技术要点 1、确保犊牛呼吸 犊牛出生后如果不呼吸或呼吸困难,通常与难产有关,必须首先清除犊牛口鼻中的黏液,使犊牛头部低于身体其他部位或倒提犊牛几秒钟使黏液流出,然后用人工方法诱导犊牛呼吸。 2、肚脐消毒 呼吸正常后,应立即注意肚脐部位是否出血,如出血则用干净棉花止血。应挤干残留在脐带内的血液后,用高浓度碘酒(7%)或其他消毒剂涂抹脐带。出生两天后应检查犊牛是否有感染。如感染,则表现为犊牛沉郁,脐带红肿,碰触后犊牛有触痛感。脐带感染可很快发展为败血症,常常引起犊牛死亡。 3、饲喂初乳 初乳是母牛产犊后7天内所分泌的乳汁,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免疫球蛋白及其它各种营养,尤其富含维生素A、D以及球蛋白和白蛋白,所以初乳是新生犊牛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如果完全不喂初乳,犊牛会因免疫力不足而发生肺炎及血便,使犊牛体重急剧下降。初乳的营养物质和特性随泌乳天数逐日变化,经过6~8天初乳的成分接近常乳。
因此,犊牛出生后应尽早让犊牛吃上足够的初乳。一般在生后2小时内,当幼犊站起时,即可喂食初乳。 犊牛饲养环境及所用器具必须符合卫生条件,并且每次饲喂初乳量不能超过犊牛体重的10%。通常每天6~8千克,分3~5次饲喂。若母乳不足或产后母牛死亡,可喂其他同期分娩的健康母牛的初乳,或按每千克常乳加5~10毫升青霉素或等效的其他抗菌素、3个鸡蛋、4毫升鱼肝油配成人工初乳代替,另补饲100毫升的蓖麻油,代替初乳的轻泻作用。 初期应用奶桶饲喂初乳。一般一手持桶,另一手中指及食指浸入乳中使犊牛吸吮。当犊牛吸吮指头时,将桶提高使犊牛口紧贴牛奶吮吸,如此反复几次,犊牛便可自行哺乳。 饲喂初乳时应注意即挤即喂。温度过低的初乳易引起犊牛胃肠机能失常导致犊牛下痢。温度过高则易发生口炎、胃肠炎等。因此,初乳的温度应保持在35~38℃。在夏季要防止初乳变质,冬季要防止初乳温度过低。 晚上出生的犊牛,如到第二天才喂初乳,抗体可能无法被全部吸收,出生后24小时的犊牛,抗体吸收几乎停止。犊牛出生后如果在30~50分钟以内吃上母牛初乳,可有效保证犊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 * 肉牛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 一、肉牛生产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蛋白、低脂肪的牛肉呈现出需求水平日趋增长的态势。
从与我国邻近的国际区域市场看,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是主要牛肉消费国。 由于受土地等资源的限制,长期以来,这些国家主要靠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口,满足国内牛肉消费需要, 年进口量达180万吨以上。 近年来,新西兰作为世界主要的牛肉出口国之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养牛生产主要转移到利润更高的奶牛生产上。 从国内市场上看,我国牛肉生产近年来呈现出产销两旺、供应略有缺口、价格连年升高的良好态势,发展肉生产市场前景广阔。 国产牛肉不仅由于优质肉所占比重小,难以满足国内的星级宾馆、餐厅等所需的高档牛肉,而且对于一般大众消费所需的牛肉,也不能完全满足国人的消费需要。 养殖以母牛分散饲养和异地育肥为主。 2010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牛肉总产量5676.3万吨,美国(1182.8万吨)、巴西(914.5万吨)、欧盟(27国,787. 0万吨)、中国(555.0万吨)。 中国肉牛存栏量和牛肉产量明显下降。 2010年肉牛存栏数量不足8000万头,其中母牛不足3500万头,牛肉减产约70万吨。 2011年肉牛实际存栏数量不足7000万头。 二、肉牛品种 (三)安格斯牛(Angus) 产地:原产于英国的阿伯丁、安格斯和金卡丁等郡,全称阿伯丁-安格斯牛(Aberdeen-Angus),是英国最古老的肉牛品种之一。
外貌特征:无角,毛以黑色居多,也有红色。体格低矮,体质紧凑。体躯宽而深,呈圆筒形。四肢短而端正,全身肌肉丰满。 生产性能:具有良好的增重性能,日增重约为1000g。早熟易肥,胴体品质和产肉性能均高。育肥牛屠宰率一般为60%~65%。12月龄性成熟,18~20月龄可以初配。对环境适应性好,耐粗、耐寒,性情温和,易于管理。 (四)皮埃蒙特牛(Piemontese) 产地:原产于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区,是在役用牛基础上选育而成的专门化肉用品种。20世纪引入夏洛来牛杂交而含“双肌”基因,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终端父本,已被世界22个国家引进,用于杂交改良。 外貌特征:该牛体型高大,体躯呈圆筒状,肌肉发达。毛色为乳白色或浅灰色,公牛肩胛毛色较深,黑眼圈。母牛的尾帚均呈黑色。犊牛幼龄时毛色为乳黄色,鼻镜黑色。 生产性能:生长快,育肥期平均日增重1500g。肉用性能好,屠宰率一般为65%~70%,肉质细嫩,瘦肉含量高,胴体瘦肉率达84.13%。我国于1987年和1992年先后从意大利引进冻胚和冻精,育成公牛,采集精液供应全国,展开了对中国黄牛的杂交改良工作。 (五)海福特牛(Hereford) 产地:原产于英格兰西部威尔士地区的海福特县及邻近诸县,是英国最古老的牛种之一。
我国解放前后均有引进,尤其适于北方的自然条件。 外貌特征:体躯宽深,前胸发达,肌肉肥满,四肢短,尻部丰满,呈长方形或矩形。分有角、无角两种。被毛暗红色,具有“六白”特征,即头、颈、垂、腹下、四肢下部及尾为白色,皮肤为橙黄色。 生产性能:周岁牛725kg,日增重1.4kg,屠宰率一般为60%~64%,经肥育后,可达67%~70%,净肉率达60%。肉质嫩,多汁,大理石纹好。 (六)兼用牛品种 1、西门塔尔牛(Simmental) 产地:原产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河谷地带。原是瑞士的大型乳、肉、役三用品种,占其总牛数的50%,在世界各国分布很广。其肉、奶性能并不比专门的肉用和奶用品种逊色。 外貌特征:毛色多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尾帚多为白色。后躯较前躯发达,中躯呈圆筒型。四肢强壮,蹄圆厚。乳房发额与颈上有卷曲毛。育中等,乳头粗大,乳静脉发育良好。 生产性能:肉、乳兼用性能均佳。平均产奶量4000kg以上,乳脂率4.0%。初生至12月龄日增重1.32kg,肥育后屠宰率可达65%。与我国北方黄牛杂交,后代体格增大,生长加快,很受群众欢迎。 产地:原产于丹麦,乳、肉兼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1984年引入,分别饲养在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 和 吉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以乳脂率、乳蛋白率高而著称。 外貌特征:全身被毛红色,鼻镜浅灰至深褐色,蹄壳黑色,部分牛只乳房或腹部有白斑毛。被毛软、短,光亮。体格较大,体躯方正深长,背腰平直,四肢粗壮结实。乳房发达而匀称,乳头长。 2、丹麦红牛(Danish Red) (七)我国黄牛 我国黄牛根据产地的不同,可分为北方牛、中原牛和南方牛三大类型。 1、北方牛:包括蒙古牛、哈萨克牛和延边牛等品种 2、中原牛:包括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等品种 3、南方牛:包括南方各省区的黄牛品种。我国黄牛的主要特点: 1、我国黄牛体型较小,大型者体重可达600-700kg,小型者仅150-200kg。 2、毛色以不同深浅的黄色居多。 3、我国黄牛具有耐粗、抗病、性情温顺及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30℃以下高寒的地区或在36℃以上的炎热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较恶劣的情况下都能生存。 4、我国黄牛数量多,分布广。在我国牛的总数中,黄牛占首位,约为总牛数的70%以上。 5、我国黄牛具有役、肉、乳多种经济用途,是农牧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1、秦川牛 产地与分布:因产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八百里秦川”而得名。主要产地包括渭南、临潼、蒲城、富平、大荔、咸阳、兴平、乾县、礼泉、泾阳、三原、武功、扶风、岐山等15个县、市。
生产性能:在中等饲养条件下,18月龄平均屠宰率为58.3%,净肉率为50.5%。母牛产奶量(715.8±261.0)kg,乳脂率4.70%。 体型外貌:角短而钝、多向外下方或向后稍弯。毛色有紫红、红、黄3种,以紫红和红色居多。鼻镜多呈肉红色,蹄壳分红、黑和红黑相间3色。 2、南阳牛 产地与分布:产于河南南阳地区白河和唐河流域的广大平原地区,以南阳市郊区、南阳县、唐河为主。邓县、新野、镇平、社旗、方城等县市为主要产区。 体型外貌:公牛角基粗,以萝卜头角为主,母牛角细。髻甲较高,公牛肩峰8~9cm。有黄、红、草白3种毛色。鼻镜多为肉红色,其中部分带有黑点。蹄壳以黄蜡、琥珀色带血筋较多。生产性能:公牛育肥后,1.5岁平均体重可达441.7kg,日增重 813g,屠宰率为55.6%。3-5岁阉牛经强度育肥,屠宰率可达64.5%,净肉率达56.8%。母牛产乳量600-800kg,乳脂率为4.5%-7.5%。 3、鲁西牛 产地与分布:主要产于山东西南部,以菏泽市的郓城、巨野、梁山和济宁地区的嘉祥、金乡、济宁、汶上等县为中心产区。 体型外貌:公牛多平角或龙门角;母牛角形多样,以龙门角较多。被毛以浅黄色最多,多数牛有完全或不完全的“三粉”特征(眼圈、口轮、腹下与四肢内侧)。
生产性能:1~1.5岁牛平均日增重610g,屠宰率为53%~55%,净肉率47%左右。母牛性成熟早,一般10~12月龄开始发情,母牛初配年龄多在1.5~2周岁,终生可产犊7~8头,最高可达15头。 4、晋南牛 产地与分布:产于山西省晋南盆地,包括运城市的万荣、河津、永济、运城、夏县、闻喜、芮城、临猗、新绛,以及临汾市的侯马、曲沃、襄汾等县、市,以万荣、河津和临猗3县的数量最多、质量最好。 体型外貌:公牛颈较粗短,顺风角,肩峰不明显。蹄大而圆,质地致密。毛色以枣红为主,鼻镜粉红色。成年公牛平均体重607kg,体高139cm;母牛平均体重339kg,体高117cm。 生产性能:成年公牛肥育后屠宰率可达52.3%,净肉率为43.4%。母牛奶量为745.1kg,乳脂率为5.5%~6.1%。9~10月开始发情,2岁配种,终生产犊7~9头。 5、渤海黑牛 产地与分布:产于山东省惠民地区沿海一带的无棣、沾化、利津、垦利等县。 体型外貌:角短、质致密、呈黑色。蹄呈中木碗状,蹄质坚实。全身被毛、鼻镜、角及蹄皆呈黑色。成年公牛平均体重426kg,体高129cm;成年母牛平均体重298kg,体高117cm。
生产性能:未经肥育公牛屠宰率可达53%,阉牛可达50%。公牛10~12月龄达性 成熟,1.5~2岁可配种,利用年限6~8年。母牛8~10月龄性成熟,初配年龄多在1.5岁左右,一生产犊7~8胎,个别母牛在15岁以上仍有繁殖能力。 6、皖北黄牛 皖北黄牛公牛平均体高为128.2cm,平均体重为475.2kg;母牛均体高为123.8cm,平均体重为407.8kg。 皖北黄牛以舍饲为主,具有耐粗、耐热、耐寒和抗病力强的特点,该品种体重大小适中,哺育能力强,肉用性能较好,性情温顺,适应性强,容易饲养。 (八)其它牛品种 1、水牛 产地与分布: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类型:(1)沼泽型 分布于我国和东南亚一带,骨骼粗大、肌肉发达、头型魁伟;体躯较短且低矮、前躯发达、腰腹粗圆、斜尻。中国水牛(2)河流型 印度的摩拉水牛,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等都是。体格大,多位黑色;头较小,胸部广阔,臀腰宽阔,四肢短而粗壮,后躯发达,乳房发育良好。 摩拉水牛 尼里-拉菲水牛 生产性能:肉、奶、役兼用,屠宰率可达60%左右,平均年产奶量1400~2700kg/头,乳脂率为7.0%左右,泌乳期可达400天左右。
江淮水牛 江淮水牛成年公牛体高平均为144.9cm,体重为698.6kg;成年母牛体高平均为135.2cm,体重为653.0kg。该品种体重大,哺育能力强,肉用性能较好。被毛以青灰色为主,躯干结实,结构较匀称,具有耐粗饲、耐热、耐寒、抗病力强、性情温顺、适应性强和容易饲养的特点。 2、牦牛 产地与分布:主要在我国青藏高原,在及其相邻的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 特点:体格小,叫声似猪,故有“猪声牛”之称。外貌上近似野牛,被毛粗长,毛丛中有绒毛;髻甲很高,毛色较杂,多以黑色为主,也有白色、灰、深褐色等,爬坡能力强,行走速度快,有“高原之舟”美称。 生产性能:肉、毛、乳兼用,屠宰率可达50%~67%,净肉率41.4~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