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奥美高级中学始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高尚无私奉献、潜心育人的优秀班主任。为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典型事迹,展现优秀班主任的时代风采,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激励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我校将陆续推出“优秀班主任”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期优秀班主任为2022级205班班主任黄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老师的风采吧!

优质课交流发言材料_优质课经验分享稿_优质课总结发言稿

优秀班主任

黄斌

2001年参加工作,孝感高中政治教研中心主任,先后荣获学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德育管理奖”“先进班集体”“孝高好课堂”一等奖等荣誉称号,湖北省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湖北省优秀政治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

教育理念: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

优质课交流发言材料_优质课经验分享稿_优质课总结发言稿

优质课总结发言稿_优质课交流发言材料_优质课经验分享稿

班主任工作感悟

心至诚,行致远

一、细心——全面吃透班情

摸清班情是建设班集体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把班情掌握得清楚,才能准确判断班级在班风、学风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准确地探明班级现状、薄弱方面、以及与其他班级和以往班级的差别,准确地确定奋斗目标和建设方案,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提升工作效率。

摸清班情,需要实行必要地了解、调查、观察、访问等工作。调查的原则应遵循真实、准确、详细、全面的原则。调查的方法可多样,如直接谈心,走访前任教师,查阅书面资料,了解家长或者邻里。必要时,也可实行问卷调查,用大数据的形式全面把握班情。

2020届文科11班的64位学生,犹如64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有的需要在天空挺拔,有的心想在溪边茁壮成长,有的习惯于云山雾罩,有的渴望阳光普照……接班之初,我的做法是:首先进入一周的“冷静观察期”,“真实的才是最好的”!然后是一个月的“调整适应期”,一个月后正式开启最后的“全面发展”模式!通过广泛、大量的学生问卷调查,我写出了涵盖34个调查项目、厚达70余页的《11班班情、学情、教情分析报告》,为优化班级管理提供了最有效的原始数据和科学指引。

2023届是我带的第一批物理方向的班级。鉴于物化政组合能够选择的院校数量和专业数量比较多,有利于选择比较适合自身发展院校及专业以及在高考赋分制计算办法下,选考科目可能会比较占优势,所以我在分班后就大力宣传此组合的优点、激励学生奋发上进,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此组合的缺点:比较偏理科,学习难度较大,考试难度也较大,并且随着选择这个组合的人越来越多,在高考录取时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加。事实证明,在后来的考试中上线人数确实流失了上十人,年级领导找我谈话,我结合班情及时调整,马上制定“学生成长导师制”,发挥班级教师团队合力,成效显著。

摸清班情会使班主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是带班的第一程序,也是展开班集体建设的前提。

二、用心——突出价值引领

有一句话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学术一点就是:“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细细品味这句话,越发觉得教师责任重大。以前认为教好书、做好人、关心爱护学生就是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现在看来真正师德高尚的老师是一个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老师,因为这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自己首先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引领学生发展与进步,这样才能不“误人子弟”。社会将培养下一代的责任赋予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承担责任,完成这一神圣使命,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人物——班主任,我们就更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用专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的境界更高、价值观更无私、思想更具前瞻性,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洪流,获得幸福的未来。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全面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下,班主任应当做班级运行的建设者、价值塑造的引领者、学生发展的同行者、自我赋能的学习者和立德树人的协同者。

三、信心——师生携手共进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共舟者兴”!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更需要的应该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高效率的运转。

每一届,我都会开诚布公地说出我的治班理念和班级建设的规划方案,并在主题班会和个别学生谈话时,进一步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在这个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情谊、凝聚了共识。随后,在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作为班主任,我以身作则,只要时间允许,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协调、共情共鸣,以志愿者、见证者、贡献者的身份,为班级建设展现我的光和热。

四、交心——推进家校共建

在孩子教育的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作为教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经常沟通、有效交流、共寻良计,才能达到“1+1>2”的效果。那些关注孩子情感的交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

家校共育,目标在“育”。说到底,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班主任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此基础上,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

(文章来自黄斌老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