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云南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全力以赴“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聚焦成果转化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具体实践中,云南各地紧扣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美。

6月25日起,“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开设“主题教育引领振兴”专栏,推出一批促农增收的探索实践典型案例,为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稳定增收提供引路典型、鲜活教材。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积极拓展乡村多元发展路径,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四道加法”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纵深发展,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2022年,全州988个行政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产业+就业” 走好村民增收致富路

文山州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真真正正让村民尝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甜头。马关县八寨镇八寨社区将民间特色手工产品纳入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以村干部、致富能人出资等方式帮助传统手艺户修缮工坊、宣传推广,促进农户、集体双增收。依托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发动群众规模种植三七、重楼等中药材,由村干部和群众出资入股办厂,采购种子免费发放给群众种植,并由合作社按照市场价统一收购。产业发展既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也逐步实现产业带富。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9万元,村集体资产达400余万元。

重楼种植利润_种植重楼致富项目_重楼种植项目策划书

文山州西畴县莲花塘乡的一个三七种植基地

“党建+农户” 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

文山州通过实施党员“示范帮带工程”,把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在产业基地上划分党员责任区,采取党员中心户包片监督、党员示范岗定点帮扶方式,带动农户自主发展产业、主动入股产业。马关县古林箐乡古林箐村通过党组织引领,组建古林箐乡龙堡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农户”的模式,在老房子村发展洋瓜种植产业,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指导、收购、营销等服务,实现洋瓜产业“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按劳分红”。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

“人才+帮扶” 打开群众致富新局面

文山市薄竹镇依格白村组织“土专家”“田秀才”开展土地土质调查和昼夜温差测量,并邀请州、市级农业专家分析依格白村的土壤土质养分、海拔落差、气候特点,研究发现依格白村非常适宜种植大黄这类喜阴的中药材。

随着全村大黄种植面积的扩大,吸引大黄种植产业龙头企业上品佳丽农业有限公司落户,建设1500平米的大黄初加工厂。为促进群众持续增收,村里成立了正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老百姓能同时有7笔收入:流转土地给合作社经营的租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合作社的股金,自行栽种与合作社签协议的定金,直接在合作社务工的薪金,集体土地入股可获得的‘集体收益金’,按照大黄产量进行综合评定的‘激励金’,鼓励种植户提高产量与品质的‘质量金’。”老屋基村党总支书记侯永成介绍。

“项目+服务” 搭起经济发展新桥梁

砚山县八嘎乡三星村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地理区位、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引进旅游开发公司租赁开发山林资源和河道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三星村党总支利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50万元,建设乡村旅游游客服务中心及购买其他附属设施,并将游客服务中心及附属设施出租给旅游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提高乡村旅游品质,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2021年村集体实现收入6.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