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利用天镇县的地理优势,种植更多黄芪,让山西优质的道地药材走出国门,带动更多脱贫农民富起来。”盛夏时节,大同市天镇县舍科堡村的北山上,眺望着漫山遍野的黄芪,省人大代表、山西锦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熊福明高兴地说。

熊福明是土生土长的天镇人。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懂得怎样和老百姓打交道。“让大家富起来,才是人大代表该有的觉悟。”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省人大代表,他最关心的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问题。

种植黄芪 做村民致富领路人

“黄芪耐寒耐旱,适宜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沙壤土种植,生长周期在5年以上。天镇县属于高寒地区,传统作物经济附加值并不高。小时候,村里就有人种植黄芪,但收益微薄,村民们都没有种植积极性。”熊福明回忆道。

2014年,回乡创业的熊福明,凭借多年农业耕作的经验,发现黄芪作为中药材和天镇的气候非常契合。于是,他聘请农科院专家顾问,请教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亲自尝试种植黄芪。经过近3年的试种经验,终于在天镇县区域种植成功,使原本贫瘠的土地有了经济效益。

熊福明介绍,为打造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公司人工创造黄芪最适合生产的土壤、空气、水利环境,用专利技术机械化的方法进行黄芪播种,确保其成活率。同时,严格控制种植密度,模仿野生环境,利用牛、羊、鸡等动物与黄芪形成共生关系,精细化筛选种子,提高黄芪产量,保证其野生品质,实现黄芪的“人种天养”。

据了解,该技术治理了野生黄芪发生病虫害和根部腐烂等问题,使黄芪的品质得以提高。如今,公司采收的黄芪,其综合药用成分是《中国药典》标准的3倍以上,经济效益较之前提高2倍,而管理成本减少一半。

“别看黄芪不起眼,但它的根茎全是宝。”熊福明说,为适应市场公司化运作,解决黄芪销路问题,2017年,他成立了山西锦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林农业”),集中从事药材种植、收购、生产、深加工,销售绿色无公害产品等业务,带领脱贫农民致富。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锦林农业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入选山西省首批“诚信企业名单”;2022年,锦林农业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同年6月,申请“天镇黄芪”国家地理标志,8月通过“欧盟认证”。

目前,锦林农业已成为大同市农业龙头企业、山西省扶贫龙头企业、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及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万企兴万村”实验项目企业。

黄芪走出国门 铺就农民致富路

走进锦林农业黄芪加工生产车间,一股浓浓的黄芪味扑面而来。加工现场,几位工人师傅正忙碌着,分拣、筛选、清洗、烘干、切片……经过现代化生产线的一系列加工,黄芪切片等成品被运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我的初心就是带着农民,通过科技、市场致富。每到黄芪种植、看管、定苗、拔草、采集种子等用工时节,公司优先雇用当地贫困户,带动周边村庄村民务工。”熊福明说。

近年来,锦林农业逐步流转了5个乡镇14个村的土地,面积达5.5万亩,其中种植中药材黄芪3.75万亩,其余种植小杂粮,惠及500余户农户,每年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达70余万元。

多年来,天镇一直就有种植黄芪的传统。熊福明以产业经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以市场供给、企业生产结合贫困户的农业生产条件,搭建市场平台,创造就业机会,探索出农户、企业、市场一体化的产业生态系统,把农民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增强农户小经济体的市场抗风险能力。

如今,锦林农业每年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村民的黄芪,调动大家种植黄芪的积极性,给百姓创收增加一条新路径。

“作为人大代表,让大家都富裕起来,享受产业和市场的红利,才是我们的目标。”现在,熊福明每天奔波在黄芪研发的路上,期待更多的黄芪新产品上市。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