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标题:省农业厅遴选2018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 ,标题:奶牛母子一体化养殖关键技术,正文:
一、技术概述
在奶业振兴战略实施中,奶牛围产期营养与管理和犊牛营养与培育是影响奶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围产后期奶牛日粮营养浓度与犊牛出生体重关系密切,从奶牛产后健康角度而言,奶牛日粮能量浓度要同时从母牛和犊牛两个角度考虑,二者达到平衡点才能实现共赢。
奶牛母子一体化理念可以指导生产,并形成系列标准化操作程序。奶牛母子一体化是指兼顾母子需求,通过营养搭配、科学管理,实现母牛产后健康、平稳高产,犊牛平安出生、茁壮成长,最终达到牧场盈利和可持续发展。从时间上而言,广义指奶牛产前2个月至犊牛断奶后2周的120天,狭义指奶牛产前3周至犊牛3周的40天。
二、技术要点
该技术以奶牛产后健康为基础,以犊牛健康培育为核心,建立奶牛母子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具体指标包括母牛(DIM800g/d,成活率>95%,腹泻率
1.围产期奶牛营养调控与管理
1.1围产前期(产前21 d—分娩)管理要点包含但不限于:
—日粮应以优质禾本科饲料为主,做好干奶牛与新产牛的日粮过渡。
—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0%,日粮产奶净能5.7—6.2 MJ/kg。
—散栏饲养的密度应小于90%,地面垫料充足,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消毒。
—产房保持安静,昼夜设专人值班,注意观察牛只状况;根据预产期做好产房、产间和助产器械工具的清洗消毒等准备工作。
—奶牛产后尽快挤出初乳(建议2小时内),并妥善保管。
—该阶段的体况评分为3.25—3.50分。
1.2围产后期(分娩-产后21 d)管理要点包含但不限于:
—饲喂新产牛TMR,提供优质、易消化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及优质青贮。日粮产奶净能7.0—7.2 MJ/kg,中性洗涤纤维30%—33%,酸性洗涤纤维19%—21%,饲料转化效率达到1.6以上。
—执行产后监控程序,需特别关注难产、双胎、胎衣不下、产褥热以及产前体况评分超过4分的奶牛,监控其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体温等指标,并定期监测血酮含量。
—奶牛产后1周内,进行健康检查,异常牛需单独处理。
—该阶段的体况评分为2.75—3.25分。
2.哺乳犊牛饲喂与管理
2.1犊牛出生后,至少应立即执行如下操作:
—擦去口鼻中的黏液和异物,擦干体表黏液,7%—10%碘酊消毒脐带。
—打耳牌,称体重,填写产犊记录。
—犊牛出生后1 h内,应饲喂其10%体重的初乳并作好记录。
2.2犊牛出生后12 h—24 h,应再次饲喂初乳或常乳2 L。
2.3检验犊牛饲喂初乳效果,应在出生后24 h—72 h检测犊牛血清总蛋白,含量≥55 mg/L时,说明被动免疫成功。被动免疫成功率应≥95%。
2.4哺乳犊牛宜使用巴氏杀菌乳或代乳粉饲养,奶温应控制在38℃±1℃,日饲喂量为犊牛体重的10%—15%,日饲喂2次—3次或自动饲喂器自由采食。如果牛舍内温度在0℃以下,应增加饲喂量。
2.5哺乳犊牛3日龄后,开始自由饮水。每天至少更换两次饮水。冬季应提供温水。
2.6哺乳犊牛3日龄后,应提供开食料,每天清理并更换开食料;第15 d开始可提供优质牧草。
2.7犊牛出生后15 d内,应去角。
2.8哺乳犊牛饲养面积应≥3 m2/头;可采用强制性通风措施,保证犊牛舍空气质量。
三、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综合技术推广,示范牛场母牛(泌乳日800g/d,成活率>97%,腹泻率
四、适宜区域
适用于全国规模化奶牛场。
五、注意事项
1.定期检测围产期奶牛日粮营养成分,根据测定结果调整奶牛日粮配方。
2.关注母牛和犊牛舒适度,尤其是牛舍新鲜空气及温湿度指数控制。
六、技术依托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后备奶牛培育协作创新平台
联系地址:北京市圆明园西路2号
邮政编码:100193
联 系 人:曹志军 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