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近日,一场漳台青年优秀创业项目产品发表会在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举行。发表会上,台湾养虾人刚刚孵化成功的澳洲淡水龙虾育苗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
澳洲淡水龙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热带溪流,是目前水产市场上稀缺的高优品种,大陆掌握育苗技术者屈指可数,而在台湾东部,这种虾的养殖实践已有20多年。
两年前,有感于大陆南美白对虾产业遭遇瓶颈,及业者寻求替代品种的需求,跨界创业的台湾青年廖尉杰决定西进大陆养虾。南美白对虾产量占据全省六成以上份额的漳州,成为他的实践地。如今,澳洲淡水龙虾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已实现了本土化应用。廖尉杰希望,能够以台式农创科技,带动更多新农人改造水产业。
澳洲淡水龙虾能否后来居上
26岁的廖尉杰,毕业于台北城市科技大学。2015年,他接到了大陆台商友人的邀请——来大陆养殖澳洲淡水龙虾。
资讯工程专业毕业的廖尉杰,为这次跨界创业,做了一次大陆市场调研。他发现,作为大陆养虾业主力军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正遭遇着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窘境。
“海南对虾排塘率一度高达80%,福建对虾养成率也大多不足三成。”廖尉杰说,高密度养殖为养殖户带来高产高收益,但不科学的养殖模式弊病丛生,虾病频生,产量锐减……
寻求优质替代品种,成为不少养殖户的心声。此前鲜有人问津的澳洲淡水龙虾因此得到关注。
澳洲淡水龙虾,又名蓝龙虾。“体大肥美,成虾规格最高可达半斤以上。”廖尉杰说,对标市场正红火的美国小鳌虾,澳洲淡水龙虾具有坚实的消费基础,且更富有市场想象力。而淡水龙虾的环境适应区间远窄于美国小鳌虾,在大陆野外环境几乎不具备繁殖能力,因饲主弃养而造成生态冲击的风险大为降低。
事实上,早在20多年前,台湾便引进了这一品种,养殖区域集中于中南部。在岛内,澳洲淡水龙虾主要面向水族观赏市场,大部分成虾出口至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而在大陆,淡水龙虾养殖业起步要晚得多,主要集中在两广、海南一带,福建仅有零星实践。廖尉杰认为,除了市场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育苗量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大陆掌握育苗技术的仅10余户,且高度集中于海南。今年频发的台风,让当地几乎无虾苗可供应。”廖尉杰说,大陆澳洲淡水龙虾虾苗主要依赖台湾供应,但长途运输导致了高成本、高损耗率,“3至5厘米的寸虾,单价近5元,损耗率甚至达到七成”。
工厂化养殖再造养虾流程
2015年,廖尉杰与他的合伙人庄佑任,来到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开启了澳洲淡水龙虾育苗实验。
但第一季的出苗率让他们备受打击。“我们在土池中,引山上天然泉水,每个虾池投放2万只种虾,理想状态下每只母虾可以产虾苗300只,但最终每个虾池仅有5000只左右虾苗成活。”廖尉杰事后分析,养殖密度过高、缺乏恒温控制、取苗方式不当、土池水环境不可控等因素是主要成因。
构建室内工厂化养殖体系,再造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流程,成为二人的共识。来到漳州台商投资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后,这一想法得到了实践。
“温度、水质、饵料、取苗方式,是影响澳洲淡水龙虾出苗率与养成率最主要的因素。”庄佑任表示,除了引入自动化控制与可视化监控系统,他们还借鉴了螃蟹养殖领域正在推广的“蟹公寓”,开发了养虾盒,每个独立的养虾盒,可养殖一到两只种虾,盒体设有进水口、排污口、投饵口。“利用气压原理排水,可实现自动化彻底排污,减少因为饵料残留导致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的风险。同时借助淡水龙虾的趋水性,可将虾苗通过管道引导至底部容器中,以减少人工取苗导致的应激反应。”
为了控制水质,廖尉杰团队引入了生化过滤技术,实现水体的循环净化。“我们在生化池中投放了生物菌群,利用其分解能力,处理水体中的饲料残渣、排泄物、蜕壳等杂质,营造出适宜淡水龙虾生长的水环境。”廖尉杰说,其中的有益菌群进入虾体后,还有助于实现其肠道菌群平衡,促进生长。
在饵料选择时,廖尉杰曾尝试投喂市面销售的美国小鳌虾专用饲料,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又尝试以地瓜、土豆、南瓜、杂鱼等为原料,按比例自配龙虾饲料。但最后廖尉杰发现蝇蛆才是最合适的龙虾饲料。
“以生猪养殖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培养出蝇蛆,既实现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又能够提高澳洲淡水龙虾的生长效率。食用蝇蛆的成虾肉质肥美,抱卵率更高,150克规格的种虾,每次可产虾苗300只以上。”廖尉杰说,比起传统饲料一天两次的投饵频率,投喂蝇蛆的频率降低至两天一次,而饲料成本不到传统饲料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