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在山、出路在山、靠山吃山的普洱如何把“沉睡”的森林资源激活,助推青山变“金山”,实现“不砍树也致富、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梦?市委书记卫星给出了答案,“打好生态牌,牢固树立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加大林下经济开发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助农增收。”

市委副书记、市长钱德伟也指出,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号召在生态优先,不改变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又是如何变山为宝、变林为富,实现绿色富民的?

变山为宝

开发绿色潜力股

5月,是寂静林海里最热闹的季节,林海深处听得见药、菌、花、果、菜生长的声音……在位于思茅区倚象镇大寨村天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药业基地,记者看到这样一幅幅画面:基地里除了常见的树木外,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植物,它们有的生长在树干上,有的依偎在树根旁,和树木共生共荣。董事长周佑生如数家珍地介绍:“树上爬的是石斛,地下长的是重楼……”这种不以采伐森林为主要目的,依托森林和林地资源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及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活动,就是林下经济。

周佑生告诉记者,发展林下经济是保护生态、利国利民的好事,公司正是依托普洱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在保护原生态天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珍稀药材的保护和开发。

据了解,石斛、重楼等名贵药材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目前,重楼已呈稀缺状态,80%的野生重楼被开发利用,国内每年消耗野生重楼10000吨以上。“重楼市场非常好,五年成熟一次,现在滇重楼可以卖到560—580元/公斤。”周佑生对公司的前景十分看好。

变林为富

种上绿色致富树

在思茅区南屏镇三棵桩村委会小曼伞村民小组,一片3米多高的辣木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这就是从印度引进种植的‘神奇之树’,其根、茎、叶、花、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医疗功效,可以说浑身都是宝。”普洱华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强信心满满地介绍着公司的辣木产业。“我们不仅要对辣木进行推广种植,而且还要开展辣木保健功能科研攻关,推进辣木的精深加工,推出辣木粉、辣木籽、辣木茶、辣木酒、辣木精油等系列产品,形成产业化发展。”作为普洱市第一家引进辣木生产线的企业,公司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规划、育苗、种植、推广、产品开发方面同时推进,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辣木产业链。

目前公司已建成568亩辣木种植示范基地,“以点带面”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推广辣木种植。公司扶持的农户已经种植辣木3万多亩,涉及近万农户,带动了上万人增收致富。“辣木一年开两次花,结两次果,长得很快,产量很高,承包辣木种植不到一年时间就赚了好几万元,平均每亩有2万元左右的收益。”小曼伞村民小组的村民谈起辣木种植,个个喜笑颜开。

小小核桃

闯出绿色富民路

“种下核桃树,走上致富路。”小小核桃已成为景东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核桃种植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销路好、效益高、易管理、多代受益等特点,是我市在多年发展山区经济实践中筛选出来的主要特色经济林树种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林业部门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将核桃列为普洱发展木本油料林的重点首选品种,景东县更是将核桃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和群众投入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集约规模经营,狠抓科技开发,极大地推进了全市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景东县很多村寨呈现出了“山头绿树成林,山腰金果满园,山脚碧水环绕,处处核桃飘香”的喜人景象。景东县漫湾镇昔掌村的泡核桃、大朝山东镇的永秀及景福等地产的“景东小泡”成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拳头产品,连年出现“核桃挂在枝头卖”的现象。景东力奥公司的“郝思嘉”核桃乳产品曾荣获“1995年北京食品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和“200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在云南省及全国享有盛名,是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绿色产品之一。

从一片林海、一颗辣木、一个核桃中我们看到了普洱林下经济的广阔前景,同时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短缺、技术不先进等困难,市委、市政府也加大扶持力度,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遵循“生态受保护,产业得发展,林农得实效”的原则,在生态优先、不改变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等方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林下经济开发公司62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户,市级龙头企业13户,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106个;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430万亩,实现总产值68.23亿元,占全市林业产值的45.9%。林下经济正在成为普洱林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林农增收的主要产业。一座座沉睡的山林已激活,一个个“绿色银行”普惠民生变为现实。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