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喝咖啡,可是很少人见过咖啡豆,更少人见过咖啡果。有业界朋友说咖啡其实是一种果汁,前街不大认同。果汁是以水果为原料经过物理方法如压榨、离心、萃取等得到的汁液产品,一般是指纯果汁或100%果汁。而咖啡其实是利用的是咖啡豆(种子)经过烘焙后用水萃取其中可溶物得出的饮品。它并不是咖啡果的汁液。

咖啡种植带

全球大部分的咖啡产区都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我们称之为“咖啡带”,英文叫作Coffee Belt或Coffee Zone。作为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咖啡树生长在气候条件卓越的咖啡带里,那里终年阳光直射,有着丰沛的热量和充足的雨水,年平均气温在20 ℃以上。但高温、多湿、强光照也并非任何品种的咖啡树都能忍耐,比如说某些阿拉比卡种咖啡树便不耐高温多湿,往往种植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如果光照过强,还需要进行遮阴处理,「雨林咖啡」「荫植咖啡」便因此得名。

咖啡果

咖啡果长的很小,有如樱桃一般。成熟的咖啡果是红色(特殊品种不讨论),也称咖啡樱桃。咖啡有三大原生种:阿拉比卡种咖啡(产量不多,娇贵,但品质高)、罗布斯塔(产量最多,好养,但品质不行)、利比里亚(慢慢消失的品种,不讨论了)。

咖啡果的采摘是非常辛苦的。巴西有用机器采摘的,但是大部分好豆子都需要用手工采摘,因为咖啡果每次成熟的时间不一样,采摘还需要分几次。

解剖图中可以看的很清楚,咖啡豆就是中间的部分。果皮和果肉都是要在加工过程中去掉的。银皮也就是种皮,烘焙过程中也会掉落。以下分别是外果皮,果胶层,内果皮。

外果皮由1~2层细胞构成,它的结构特性与生物表皮相似,具角质层和气孔。咖啡果实未成熟时,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多含叶绿体,成熟时会转为有色体。根据不同的成熟度,咖啡果实的外皮会从绿色慢慢转化为红色。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咖啡的果肉属于果皮的一部分,是由植物的子房壁发育而来。咖啡果肉含有糖分以及酸质,有着蜜瓜般香甜以及清晰宜人的果酸。

咖啡果胶层在果肉与内果皮(羊皮纸)之间的杂多糖,触感黏滑且难溶于水。果胶部分是咖啡果实中糖分含量最高的部分,是咖啡处理发酵时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蜜处理过程中保留的果胶越多,咖啡豆的发酵感就会越明显,甜感也会更明显。羊皮纸由薄壁细胞组成,作用是保护咖啡豆。银皮介于羊皮纸层与咖啡豆之间的一层很薄的薄膜,属于细胞质膜。

而果核也就是咖啡豆,属于咖啡树的种子。通常来说一颗咖啡果实里包含两颗咖啡豆,因为相贴面是平的,所以称为平豆/扁豆。有一些则是在生长过程出现其中一颗咖啡豆发育不良,使另一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呈现椭圆状,所以会称为园豆/珠粒。咖啡豆中间裂开的地方属于胚芽部分,突破咖啡种子的皮后会发育成叶和茎。

一颗咖啡生豆经过加工处理及干燥后,水分的含量会在13%以内。咖啡豆的水分并不会大幅度影响着咖啡的香气和滋味,而影响着咖啡风味的是藏在咖啡豆里的无水化合物的占比。咖啡生豆烘焙成熟豆之后,豆内发生了很多化学变化。不断的有新物质生成,咖啡里的芳香物质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咖啡果采摘后,经过水洗或者干燥变成我们常见的咖啡生豆。生豆再经过高温烘焙,变成熟豆。熟豆经过研磨变成咖啡粉,咖啡粉再与水接触萃取就变成我们喝到的黑咖啡。整个过程不加入任何的添加剂!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