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养殖什么有补助现在_梅州养殖业_养殖致富项目梅州

“看着村庄一天天变整洁、漂亮,我们心里着实开心。”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白沙村村民钟辉泉说,这些日子他总喜欢走到村口看看300亩荷花池景观、文化广场等的建设进展,“村庄还将会有更大的变化,让人充满期待。”

确实如此。在白沙村,从村头到村尾到处可见忙碌建设场面。随着建设的推进,一幅村美民富的新农村蓝图也徐徐展开。

这是梅县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梅州养殖什么有补助现在_养殖致富项目梅州_梅州养殖业

梅县新农村建设力求一村一特色,图为着力挖掘丰富客家文化,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南口镇侨乡村。

今年以来,梅县按照新农村建设“12325”方案,即突出1条美丽乡村主题游览路线,2条乡村景观轴线,3大美丽乡村组团,25个精品示范村,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内涵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乡村旅游活跃、农民增收得益的“山水梅县·客韵乡村”。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挖掘特色,统筹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和农业新型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广泛发动,实现全民共建。”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说。

广泛发动

群众“抢着干比着干”

大片水塘绵延不绝,水塘中央,蜿蜒的观景栈道雏形初现,几名工人正在忙着进行栈道铺设面的焊接。水塘边沿,几个村民边忙着清理淤泥和杂草,边说说笑笑。

“这些村民都是自发参加的,自家农活干完就过来帮忙。”白沙村村民理事会成员邹玉平说,村里的这片水塘有数百亩,以前因疏于管理,水塘里滋生了大量水浮莲,并且漂浮着很多垃圾。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后,在村民理事会的带动下,村里组织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水塘逐渐变干净。

“三清三拆三整治是新农村建设要做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白沙村支部书记吴伟发坦言,如果不把村民发动起来,新农村建设就很难推进。该项工作开展以来,白沙村两委干部、村民和外出乡贤齐齐动手整治“脏乱差”,村庄面貌显著改变。

养殖致富项目梅州_梅州养殖业_梅州养殖什么有补助现在

“三清理、三拆除、三建立、一美化”推进环境整治和美丽村庄的建设。图为白沙村污水处理池。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拆”工作中,经过广泛发动,特别是村民理事会挨户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到了村民的拥护,进展顺利,目前已拆除猪栏、牛栏、茅坑、危房等3000多平方米,为白沙村的新农村建设腾出了空间。

“按照规划,白沙村将投入4500多万元,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田园生态型慢生活示范性美丽乡村’。”水车镇镇长李健华说,白沙村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的建设项目包括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游客服务中心和荷风栈道等。

“现在全村上下劲头都很足,生怕被周边的村庄比下去。”吴伟发说,尤其是不少乡贤热情高涨,比如即将完工的游客服务中心就是乡贤捐资近300万元修建的。

白沙村新农村建设“抢着干比着干”不是个例。在梅南镇水美村,新农村建设也呈现全民共建的局面。

作为省定贫困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水美村正在褪去“脏乱差”外衣,几乎见不到危旧房和废弃栏舍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整洁的村道、大片的绿化地、即将完工的小广场等。同时,由乡贤捐资10多万元拓宽的桥梁、由爱心企业捐建的服务中心和当地企业热心捐资的河道护堤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

“服务中心预计春节前可完工,设有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电商展室、医疗卫生室、东江红军事迹陈列室等。”水美村党支部书记罗苑华说,届时村庄将会变得更美,村民们生活也将更方便。

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村子变得越来越美,这激发了村民们参与创建的热情,纷纷以实际行动配合新农村建设,村民杨陶洪就和亲人一起拿出了10多万元,动手维修老房子。“在维护自家老屋的同时,也算是为新农村建设出一分力。”杨陶洪说。

据梅县区委农办主任陈永征介绍,梅县一共有32个省定贫困村,按照要求将用两年的时间打造成为新农村示范村。为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梅县32个贫困村共成立了130个村民理事会,通过理事会,不但激发了群众参与村事的热情,还撬动了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据了解,这32个贫困村已自筹资金3524万元、整合行业资金1841万元、接受社会捐赠资金518万元,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规划先行

力求一村一特色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灰瓦白墙、古香古色的客家围龙屋错落有致,宽敞整洁的村道蜿蜒而过,另一边,秋天的田野一派丰收景象。走进南口镇侨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古村落画卷。

侨乡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现存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客家围龙屋,被誉为“客家围屋博物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梅县区通过保护性旅游开发,充分挖掘该村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等的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对侨乡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再升级。”侨乡村党支部书记潘增明说。

梅州养殖什么有补助现在_养殖致富项目梅州_梅州养殖业

水车镇白沙村将投入4500万元,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田园生态型慢生活示范性美丽乡村”。图为在建中的白沙村观景长廊。

清澈的小溪流穿村而过,村居房前屋后绿树红花环绕,村边茶田、柚园葱葱郁郁……走进坐落于阴那山下的雁洋镇阴那村,又是另一番风景,颇有“小桥流水人家”韵味的田园风光让人沉醉。

不同村落,不同景致,这也正是梅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力求的。

“编制接地气的村庄规划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重视规划,避免千篇一律。目前,梅县贫困村的村庄规划已基本完成。”梅县区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说。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因地制宜,规划引领”,要求从实际出发编制示范村整治创建规划。

为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梅县区聘请浙江卓创、棕榈园林和铁汉生态等三家专业设计团队对32个省定贫困村进行规划设计,编制了既符合农村实际,又能提升客家文化底蕴的乡村规划设计。

“规划团队通过与村民理事会、老党员、老干部交流,集思广益,把群众急需解决的自来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村道硬底化等列入规划中。”该负责人说,梅县的新农村建设以“岭南风貌、客家特色、简约实用、落地见效”为标准,在环境整治、产业培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以“四个注重”入手抓好规划。

梅县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先注重村美,通过专项实施“三清理、三拆除、三建立、一美化”行动,注重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建筑物与环境等之间的协调与和谐,对照“规划好、建筑美,卫生好、环境美;生态好、山水美;产业好、生活美;设施好、功能美;管理好、乡风美”“六好六美”标准,推进环境整治和美丽村庄的建设。

注重村美的同时,梅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民富,强调产业支撑,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按照“串点连线成片、整体耐看可游”的思路,精心打造精品示范的乡村旅游观光线,统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和农业新型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注重文化也是梅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梅县人文资源较多,历史文化厚重,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传承保护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乡贤文化、礼仪文化等文化资源,避免美丽乡村建设千篇一律。

此外,梅县在新农村建设中还注重人和,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打造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的家园。

强化产业

建设村美民富新农村

最近这段时间,水美村的养殖户们忙并快乐着。在扶贫干部的引导下,水美村的养殖户依托该村良好的养殖基础,着力打造了“水美五叶神鸡”品牌,该品牌的鸡一“登陆”深圳市场,就广受市民青睐,供不应求。

“在新农村建设中,光是给村子‘洗脸换容妆’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让村民富起来。”驻村干部张正学说。今年以来,水美村引进了深圳康利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水美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扶贫合作协议,通过引导养殖户饲养“五叶神鸡”,再由深圳康利美公司收购销往深圳市场,构建了“支部+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的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

水美村优质的农特产品销往外地,换回来一张张摸得着的钞票,这让更有信心的扶贫干部又忙着带领部分村民种起了黑糯米。“我们今年试种了一些,目前来看完全是丰收了。下一步我们要再适当扩大一点规模,增加到50亩到100亩的范围,引导村民集体来种,科学种植,规模化种植,提升品质。”张正学说。

同样在新农村建设中,尝到了特色农业发展甜头的,还有在阴那山脚下长大的李赞隆兄弟俩。李赞隆告诉记者,近几年阴那村与当地景区联动,因地制宜建设千亩茶海,结合灵光寺禅文化,建立“禅茶”茶叶基地、优质金柚基地,通过农业+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还带动了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

解决新农村后顾之忧,关键要强化特色产业。梅县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带动村民、村集体增收致富,打造驱动新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以来,梅县区在新农村建设中,致力开展“特色种养”“光伏扶贫”“产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投资收益扶贫”“民居民宿乡村旅游”等项目,鼓励贫困户参与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经营、参与生产劳动等方式获取租金、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了解,目前梅县区光伏扶贫项目共投入20231.3万元,装机容量23214.16千瓦。发放小额贷款2772万元,贫困户贷款5万元金融扶贫资金入股光伏发电企业,贷款利息由政府帮扶资金贴补,贫困户从入股分红中获取收入。

与此同时,梅县区还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中国旅游强区等品牌效应,积极盘活柚园、茶园和古村,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农旅的有机融合,使果园、茶园变公园,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为新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相关

第三届中国乡村复兴论坛

明年4月在梅县区举办

展示客侨文化加快新农村建设

日前,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日照山海天峰会在山东日照闭幕。梅县区从峰会上庄严接旗,成为第三届中国乡村复兴论坛的主办地。下一届论坛将于2018年4月在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和松口古镇举办。

近日,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主持召开复兴论坛推进会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加强沟通,分工协作,按照时间节点,全力以赴筹备办好中国乡村复兴论坛。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的目标是整合国内外高端思想资源,深度介入乡村复兴全过程,全面搭建中国乡村建设与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全新合作交流平台。

为“学术会议”和“实践论坛”两大板块内容。其中,“学术会议”邀请中外遗产专家分享各国乡村遗产保护的最新案例和经验;“实践论坛”以目的地为纲,精心选择国内外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展开探讨交流。通过专家学者亲历研究和乡建实践提出专业解读和可能的建议,解决“缘何乡建、为谁乡建、如何乡建”等实际问题。

作为著名侨乡,梅县区拥有丰富而特色鲜明的客侨文化,下一届中国乡村复兴论坛会场选定的侨乡村,是中国古村落,村内完好保存有方楼、圆楼、围龙屋及西洋式建筑等古民居116座,展示了客家人迁徙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松口千年古镇则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也是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该镇的“中国移民纪念广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纪念项目,被评为“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梅县区希望通过举办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将丰富多彩的客侨文化和秀美山水推介出去,并推动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助推梅县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梅县区正以古村古镇、自然山水等为依托,擦亮客侨文化品牌,并通过发展乡村观光、客栈民宿、农家消费等旅游方式,推动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把文化内涵、产业支撑、新业态等植入其中,融合打造独具客家特色的田园风光,迎接大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