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0后的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年。事业和家庭变成了生活中的全部。今天想聊聊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一面,孩子。

现在的生活对比父辈有了质的提高,很多父母都感慨带不了现在的孩子了,和他们已知的经验经常碰撞,甚至背道而驰。带孩子的方式,教育的观念,消费的需求,他们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对于一个成长于贫困落后地区的我来说,可以说既经历了父辈的贫困,也见证了生活的提高。静下心来想想,有了很多感悟。

我们现在育儿的方式,和原来自己经历的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精力的过度投入。对于老一辈的人说,需要从事繁重的劳动,才能勉强解决温饱,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到孩子身上,本身没有这个需求靠育儿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而现在不同了,虽然我们都很累,可是没有其他更多的渠道发泄完多余的精力,我们需要在孩子身上找到存在感,把我们生活中的不如意,没办法实现的虚荣,在孩子身上统统找补回来。我们想让孩子,一个天性好奇,需要探索的个体,每天按照大人的需求,每天要干干净净的,穿着不只要得体,更要优于别人一点。玩具动辄一屋子,孩子都已经审美疲劳,不知道玩哪一款好。读兴趣班,培训班,更多的可能是避免自己劳累,有时间在亲朋面前有意无意的炫耀自己的一点点经济实力。去读的学校,很多时候明知幼儿园,小学这个阶段学习内容简单,甚至很不赞成某些学校的教育方式,但是还是随大流安排进去。

凡此种种,且不说对孩子到底好不好,家长们把自己搞的身心俱疲。唯一解乏的时候就是发现别人达不到你的育儿花费水平时内心的一丝丝优越感!

这样的育儿理念,对孩子就利大于弊了嘛?我觉得正相反。孩子正处于童蒙的阶段,他们需要的是释放天性,而那些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衣服,让他们慢慢养成了畏首畏尾的毛病,因为弄脏了总是挨骂。玩具的过度消费,让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在一件玩具上花费时间,而这样又很容易养成喜新厌旧的坏毛病。最最严重的是那些所谓的好学校,大多是高强度的重复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开始学习的启蒙阶段,就过早的开始了高三的冲刺,一方面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也在简单的知识层面上过分消耗了精力,使得家长没有时间去发现和培养孩子自带的天赋。

这些过度的育儿方式,使得家长和孩子都只会越来越累。如此不正常的行为唯一的驱动力,大概就是我们成年以后,绝大部分人在生活和事业上都趋于一种止步不前的状态,我们急需一个精力的发泄口,让我们重拾奋斗和努力带给自己的充实感。

我认为这样的大环境的形成,虽然有资本的引导,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各种原因,但是独立思考精神的欠缺才是根本的原因。我们这一代因为缺少这种精神而形成了不好的行为风气,我们还想让下一代继续这样吗?有孩子的家长们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该怎么教育下一代!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