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形象作为对外交往的名片,对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外发布的一种正式的公文文本。其权威外宣译本既是国际社会全方位了解中国的一个渠道,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在学术界,翻译研究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研究多停留在其英译本的翻译技巧等方面。鉴于此,本文在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进行研究,试图探析其英译本中建构的积极中国国家形象,以期对外宣文本翻译提供一定借鉴。本文运用马丁的评价理论,力图分析该报告中建构的积极中国国家形象。其研究过程如下: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家形象建构以及评价理论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详细介绍了评价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再次,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资源、介入资源和级差资源,讨论了该报告英译本是如何建构积极的中国国家形象。最后本文总结了评价理论对外宣文本翻译积极国家形象建构的启示。研究表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态度资源的使用数量要高于介入资源和级差资源。在国家形象塑造上,评价资源的运用有很大作用,态度资源把中国塑造成一个致力于关注民生的受欢迎国家、一个致力于创新发展的有能力的国家、一个致力于和谐法治的负责任国家,以及一个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务实国家;介入资源把中国塑造成一个致力于维护人民利益的民主国家,以及一个致力于造福人民的自信国家;级差资源从强度、数量和原型性上强调了积极的中国国家形象。据此,本研究得出评价理论运用于外宣文本翻译对建构积极国家形象的意义:其一、译者在翻译外宣文本时,应把握文本的态度,避免个人干预,注意辨别级差系统,以便能忠实地传递原文的态度意义、介入意义和级差意义。其二、应考虑译本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以便译本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