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By诺年

反正遇到的问题千千万万,不在乎多这一个。带着困惑,磕磕绊绊继续往前走。没到“非要面对它不可”的地步,尽量不去想它。

这种方式看上去,好像很消极。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在“无意识”地沿用着它。直到问题“突然来了”的时候,才会如临大敌。

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储备,自己思考和处理这个问题。有时候,问题能解决好,因为知识和经验储备够应付。但对大部分人而言,自己想,还是想不通,想不透。

通过网络、书籍来寻找相关资料,但是信息往往非常庞杂,质量层次不齐。可能还没找到问题的答案,就被其他“新鲜”的东西吸引走了,忘了你要找什么资料。

向同学、同事、朋友、前辈、牛人请教,问他们往往能得到最直接、最快速、最中肯的回答,这也成了很多人提问的首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向某个前辈、牛人、大咖请教问题,对方的回答总是比较冷淡?是他们太忙了吗?是他们性格高冷吗?也许,真正的问题是, 你提问的方式不对 。

为什么要用“局”这个字?

“局”,代表“局势”。很多时候,我们处理不好一件事情,就是因为 没有认清局势 。不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角色、定位、任务、目标,导致空间感、界限感、目标感模糊,才容易把一件事给搞砸。

当我们向他人请教和提问时,以下几点,要铭记于心, 反复琢磨 ,时刻提醒自己。

琢磨透这几个关键点,能让我们时刻清楚,自己所处的局势,牢牢地记住,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任务目标,从而事半功倍。

什么样的提问,让人不愿意回答?

什么样的提问,让人乐意回答呢?

有四个标准可以参考。

前面说了,在提问和请教这个局里,双方的关系是不对等的。提问者的姿态应该放低一些,谦虚一些,多用一些尊称、敬语。

有些提问者的 人际界限感很模糊 ,提问非常直接,措辞像是质问,近乎命令式的口吻,这样的提问方式,肯定让人不舒服。

与人打交道的过程,是先人后事的。不讨喜的人,是无法推进事情的。

提出的问题与对方密切相关,是对方擅长的领域,有能力回答的。

前两天,看了一篇关于社保常见问题汇总的文章,是某个人力资源公众号发布的,估计我也是从网上东拼西凑梳理出来的。

然后我在评论区看到不少人提问:自己换了个城市工作,社保可以再续吗?怎么续?要什么资料?中断了会有什么影响?等等。

他们在提问的时候,难道没有想过,这个我可能就是个文字整理者,既不是社保方面的专家,也不是相关机构政策制定者, 他能回答得了这个问题吗 ? 能回答的准确吗?

有时间留言评论,不如按文章中说的,打社保全国统一咨询电话,或者自己去当地社保局咨询,得到有效、准确回复的概率更高。

提出的问题模糊不具体,是90%的提问者都会犯的重大失误。

比如有人问我,能不能推荐一些跟学习相关的书籍给我?

我如果当时在忙,可能就直接丢一两本,在我脑海里瞬间冒出来的书名。

但如果我秉着负责任的态度, 我会追问 :

学习相关 具体 是指哪方面? 为什么 突然想看这方面的内容?遇到了什么 问题 ?是学习没有 动力 ?还是学习的 注意力 不集中?还是学完了之后 遗忘 很快?还是学完之后没有 行动 转化?你究竟 想 解决 什么问题?

问题越具体,我推荐的书籍才会更有针对性,对你的实际帮助才更大。

可是如果我们不熟,我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帮你“重新定义问题”,帮你“归类划分问题”,帮你“找到根源问题”,太累。

这就是为什么,你提一个“简单”的问题,通常得到的回复也很“简单”。

你自己都没认真思考过的问题,凭什么指望别人认真思考来回答你呢?

什么是优质提问?在《学会提问》这本书中说:能让被问者不假思索就乐意回答,并 能为其带来新发现 的提问,就是优质提问。

所谓价值性,就是你的这个提问,能启发对方,可能对方之前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是个非常棒的思维视角。

能提问到这个程度,通常都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人,最终获得的答案都不会太差。

总结一下:

这个人是谁啊?好没礼貌。这问题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好宽泛,他究竟想问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我不是在XX书籍/文章中说过了吗?

那八成,你得到的回复是比较简单的几句话,甚至没有回复。

这个人很谦虚,很有礼貌,这个问题我有挺多心得的,而且这个问题真是太棒了,思考角度很独特,我要好好想想怎么回答。

那么恭喜你,对方会很乐意跟你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1.先去网上搜索相关资料。 没有一定的信息量,是绝对提不出好问题的。如果让你现在就“区块链”这个话题提一个问题,你肯定懵逼,只能问出:区块链是什么?

2.缕思路找到最核心的问题。 根据收集的资料,把想问的问题列出来,问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还能不能再具体一些?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3.找对能帮你解惑的请教对象。 如果是公众人物,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他发表过的文章。看看相关问题,他是否擅长且感兴趣。

4.尝试着自己先思考或实践。 自己先思考归纳整理,或者实践一些方法之后再去提问,对方看到你的认真和付出,会更愿意回答,得到的答案,也会让你印象更深刻。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

1.礼貌性的用语。 开头的尊称,自我介绍和来意,对“占用了对方时间解答你的问题”这件事,表示打扰和歉意;告知对方“在时间方便时回复即可”,减少对方的心理负担;对“对方如果愿意回复你的问题”,表达由衷的感谢。

2.直奔主题说问题。 交代事情背景,遇到了什么具体的障碍和困惑?希望通过提问达到什么目的?希望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千万不要一股脑地把所有困惑、问题都往外丢,很可能变成抱怨和发泄。对方也不知道你发这段话,究竟是想发泄情绪,得到安慰,还是就其中某个点回答你的问题?因此,最后一句话, 一定要总结,你究竟想问什么问题?

3.你为此做过什么。 你对这个问题曾经付出过哪些努力?搜索过哪些资料?有什么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实践过哪些方法?

通常你为这个问题付出的努力越多,代表你越重视这个问题,对方也会更负责任的认真回答你。相反,如果你什么也没做,只是个伸手党,对方自然也不会重视。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尊敬的X老师(大部分时候向人请教时,都可以尊称为老师),您好,我是XX(可以不必说自己的名字,说一下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比如我是您的读者粉丝)。最近,我想系统了解知识管理相关的内容(直接说明自己的来意和目标)。我关注并分析了您在豆瓣上列出的12本关于知识管理的书籍,它们分别是:……(说明自己为此付出的行动,并交代提问的背景信息,也就是书单)。我想请您从这12本书里,推荐一本最值得先开始阅读的经典书籍或入门书籍,以便我对知识管理有个大概认知,可以吗?(提出了非常具体的问题,对方从15本书中直接选一本即可,回答起来很轻松)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复我的提问,非常期待您的回复(表达感谢之情)。

没有人喜欢跟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有过多来往,人与人之间是有情感账户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