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0月21日上午,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28“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两江厅B-2召开。与会嘉宾作精彩报告。
本文字数:4655字
阅读时间:14分钟
10月21日上午,由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承办的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在重庆成功举办。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业界同仁齐聚一堂,围绕新时期乡村规划展开讨论,探讨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规划的创新与变革,300余人到场聆听与交流,现场座无虚席,专家与观众频频互动,反响热烈。
学术召集人:张伟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本次学术对话的召集人是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院长张伟,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教授主持学术对话,学术对话特别邀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尚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段德罡、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陈前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主任赵炜、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史怀昱、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赵毅、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城乡规划所所长闾海作为嘉宾参加研讨。
上午9时,学术对话正式开始,张京祥教授介绍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议题的相关背景。他指出,在治理体系重构、生态文明建设等新背景下,在面临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提出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给我们提出很多新要求、新挑战。本次学术对话聚焦“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争鸣。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对话主题展开观点陈述和交流讨论。
张尚武
学会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张尚武教授重点围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内涵认识和体系建设发表观点。
张尚武教授首先从三个方面对“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从空间规划改革方面看,多规合一是规划编制体系和实施机制构成的过程,规划要面向管理和实施;从村庄规划实践方面看,规划要统筹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地全过程,建立多规合一的运行机制,分类编制、因地制宜;从村庄发展需求方面看,规划要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多系统的合一,尊重村庄的差异性和实际需求,解决好实际问题。同时,他认为乡村规划的本质是外部公共干预、政府治理工具,具有主体性、差异性、生态性、综合性、非增长性等性质,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物质建设仅仅是一方面,社会建设将面临更加长期、动态的挑战。
在体系建设上,张尚武教授强调,一是建设法规体系,要打破规划体系就等同于规划编制体系的思维,加强乡村地区的监管法规体系的建设;二是建设政策体系,要更多关注乡村振兴社会建设的要求,统筹乡村发展的物质性和政策性;三是完善编制体系,乡村规划体系包含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村庄规划要通过法定性实现多规合一;四是建立行动体系,多规合一关键在于实施和行动,加强规划的运行制度建设,既要避免过度行政化,也要避免过度自治化。
段德罡
学会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段德罡教授结合团队多年来深耕乡村的规划实践,分享自己对实用性村庄规划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段德罡教授认为,编制村庄规划的目标是推动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推动村民观念、意识、思想的现代化,为此,每一个乡村规划师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走进乡村、了解乡村。而且,乡村振兴是有阶段性的,2022年前是构建乡村规划方法的阶段,应有针对地选择少量不同类型的村庄做试点,为2022-2035推广普及村庄规划,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做样板。
针对如何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段德罡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村庄规划应该以县域为单元编制,在村庄层面建议编制指导建设的“村庄规划条例”。第二,要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让村民成为理解规划、实施规划的主体;简化村庄规划编制成果,以项目为导向推出“一村七图”,明确每个阶段的建设目标。第三,规划师要走进乡村、理解村民,贴近乡村的实际需求,为村庄解决实际问题。
陈前虎
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陈前虎教授重点围绕如何构建新的村庄规划体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陈前虎教授认为,浙江省的乡村振兴呈现出“五态(业态、形态、生态、文态、社态)融合”的发展态势,“社态”建设是下一步引领全省乡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规划究其本质是为保护特定群体公共利益而存在,村庄规划体系本质上是“社态”的建设,村庄规划需达成广泛的共识并付诸行动,这是规划管理编制的内在要求。我们强调尊重民意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最终是为了保证规划对公共利益的保障作用。
针对目前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陈前虎教授对构建新乡村规划体系给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交易成本内化,借鉴富阳和安吉的经验,通过机构、制度改革解决运行低效的机制问题。二是优化规划内容和方法,确立“两级四评四要素”的规划编制思路,实现上下一体、传导有序和管理有效。三是简化管控程序,以“公共利益”为管控对象,建立精准有效的国、省、地方三级规划审批与督查制度,并充分重视村规民约的作用。
马向明
学会城市影像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马向明总工程师介绍了广东省乡村规划的发展历程和新要求背景下乡村规划的具体工作方法。
首先,马向明总工程师回顾了广东省乡村规划的历程。从1999年至今,在广东省特有的经济制度背景下,乡村规划包括行政村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传统村落、宜居乡村、美丽乡村等,历经从点状村庄环境整治到线性村庄示范,再到乡村连片发展阶段的演变。
在“多规合一的实用型村庄规划”新要求背景下,目前广东省的村庄规划编制形成了“四个一”成果,分别是一套方法、一份指南、一个平台、一系列政策。“一套方法”即探索“县域一盘棋、镇域统筹、镇村联动”的村庄规划工作方法,县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明确村庄分类及布点,镇域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一份指南”即制定《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基本技术指南(试行)》,聚焦新一轮村庄规划如何编、怎么用。“一个平台”即探索建立智慧型、信息化全省村庄规划“一张图”,建立村庄规划数据库。“一系列政策”即探索用好乡村振兴用地政策,保障村庄规划实施。
赵 炜
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委会委员,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
赵炜教授主要围绕对“多规合一”的认识和对“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理解展开交流。
赵炜教授认为,乡村振兴需要多部门一起致力,“多规”不可避免并在一定阶段内持续存在,“合一”要求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必须全部编,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关键在于核心技术指标的确定,包括清晰的土地指标和准确的三调数据等。针对“实用性”,赵炜教授认为,实用性即差异性,实用性规划一定是因地制宜的可实施规划。他认为,应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开发边界内、外两类,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需要详细规划管理办法来具体指导,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可以采用详细规划的形式管理,也可以采用专项规划的形式管理,这样,村庄规划才能变得更简明、实用。
史怀昱
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委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史怀昱院长重点介绍了陕西省乡村规划的体系架构与内容,并结合项目实践分享了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工作经验。
史怀昱院长介绍,陕西在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中,注重发挥不同层级政府的作用,省级定标准、市县分好类、乡镇抓落实,分层明确工作分工,合力推进工作开展。在省级层面,根据陕西南北跨度大、地域特征差别大的特点,分成四区进行村庄发展,并制定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制定村庄建设导则指导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整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供地方参考。在市县层面,编制县(市)域村庄布局规划对县(市)域内各乡镇和村庄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重点解决村庄发展分类、布局,以及设施统筹等问题。在村庄规划层面,重视调研,以村民为主导,简化成果、创新成果表现形式。最后,史怀昱院长总结出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四条经验:一是分工明确、层层落实;二是走村串户、深入调研;三是因地制宜、灵活表达;第四是根据需求、抓好实施。
赵 毅
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委会委员,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赵毅副院长重点从村庄规划的对象、实用性的具体体现、规划面临的挑战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赵毅副院长认为:首先,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对象应为行政村空间范围,包括行政村的村域规划和内部有建设需求的自然村的建设规划,村域规划要发挥类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控作用,能够指导乡村地区的规划许可,自然村的建设规划要达到修建性详规的深度,能够指导具体建设实施。其次,村庄规划的“实用性”体现在“编、管、用”三个方面。编制方面,村庄规划导则或指南要体现实用性,不能过于深奥和繁杂;管理方面,城镇开发边界之外作为详细规划层次的村庄规划的管控要素、管控深度、控制引导要求等需要结合实践持续进行思考和探索;使用方面,村庄规划要能够从专业技术成果中提炼出便于村民了解和认同的简易成果。最后,是村庄规划面临的多方面挑战,一是市县和镇的国土空间规划尚未确定,导致村庄规划缺乏上位依据的挑战;二是行政村、自然村面广量大,有规划编制需求的村庄,其数量规模不在少数,不可避免面临庞大工作任务的挑战,三是多规合一给编制技术力量整合带来的挑战。
闾 海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城乡规划所所长、教授级高工
闾海所长分享了他在参与编制《江苏省村庄规划技术指南》过程中的体会,结合仪征市马集镇合心村村庄规划实际案例,与大家探讨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该怎么做。
闾海所长认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村庄规划是城市开发边界以外的乡村地区实施各项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新的村庄规划怎么编,更多要从将来乡村地区怎么进行规划管理来理解。多规合一,体现在规划内容上就是要整合原来的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多种规划的相关内容,围绕规划管理和项目实施的实际需要确定规划内容,建立统一的底图和统一的编制、管理技术平台。实用性,体现在按需编制,一方面分类编制,根据村庄特点和实际需要弹性选择编制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分时编制,在村庄发展过程中根据实际项目建设需要分时滚动编制相关内容,最终叠加成为“一张蓝图,一本规划”;此外,村庄规划成果要深浅适度,面向不同的主体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针对乡村发展的不确定性,规划要预留一定的弹性,探讨规划留白机制。
张京祥
学会常务理事、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张京祥教授进行会议总结。
张京祥教授认为,第一,要站在更高层面去认识乡村规划的角色和作用,乡村规划不仅是技术工作,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治理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第二,中国乡村差异巨大,乡村要因地制宜、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精准规划、精准施策。第三,乡村规划不是简单的“建设规划”、“管控规划”或“美化规划”,而要真正解决问题、落地实施,必须关注背后的经济社会问题。第四,乡村规划不是一张蓝图定终身,应跟随乡村渐进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跟进、适宜性调整。乡村规划实施的难点是政策,更要关注乡村政策的设计,并需要多部门协同实现政策集成。第五,提倡在地式、陪伴式的乡村规划,乡村规划实施的主体是村民,乡村规划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动员村民、组织村民和教化村民,规划师一定要放下身段,走进乡村。乡村规划要避免过度的行政化和过度的自治化,上下结合,才是真正的尊重中国的国情,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嘉宾合影
供稿单位: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