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国际教育专家、威久国际教育集团总裁王伟
高考后,一部分学生会徘徊在国内深造还是出国留学的纠结之间。威久国际教育集团总裁王伟曾在20世纪80年代留学英国,并从事留学行业20余年,对留学趋势与国家命运和个人价值问题见解深刻。因此,本版对王伟先生进行专访,以期引导中国学生客观认识留学并抉择。
——编者
对于中国留学生,很多国家爱恨交加
记者:王总好!高考分数出来后,留学又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学生及家长开始着手准备留学。当然,留学,也始终是党和国家的牵挂。从欧美同学会100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到去年年底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您认为党和国家为何如此高度重视留学工作?
王伟:三个目标,一是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当然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二是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三是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
记者:您提到留学促进人民间的交流,为何将留学工作上升到外交层面?
王伟:因为走到今天,第三个目标——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让很多国家又爱又恨。特别是对中国留学生,也是爱恨交加,既希望中国留学生来,又觉得中国留学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文化冲击等。
特别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很多外国人表现为害怕和不理解。他们害怕中国变强了怎么办,例如美国是世界老大,但有可能中国会变成世界老二,所以很多西方国家会害怕。
这些,都需要中国留学生发挥作用,因为人民的交流肯定能够促进友谊、促进人类和平和避免战争。
中国留学生的作用,有时单纯靠外交难以企及
记者: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大概是什么样的?您接触的中国留学生较多,可否讲讲一些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发挥作用的故事?
王伟:因为经常去国外,我的体会是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会多一些,因为欧洲与中国交流比较多,特别是英国、荷兰等对中国比较了解。我的一些欧洲朋友,他们对中国的了解都比美国朋友要强。美国对中国是真不了解,因为美国有很多大学校长都没来过中国,但几乎找不到没去过美国的中国大学校长。
中国学生现在在全世界很多地方留学,包括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偏远小镇。10年前,曾经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寄宿学校,出现了一个中国学生。这个小镇很安静,也很少出现外国人,而这个中国学生就成为了小镇社会上传播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太太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师,她曾经放过一个录像片,讲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学成后在美国小镇当老师。因为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做义工和组织捐款等,几乎镇里所有居民都认识并喜欢这个中国学生。在这个中国学生工作了几年要离开时,全镇居民都哭着送他。他回国后,有美国老夫妇专门来中国看他。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中国学生,这些美国人从未曾想过会来中国。这个中国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有时单纯靠外交难以企及。
政府派遣方向要调整,应鼓励留学生去小城镇
记者:王总讲的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在您看来,在国家层面,应该如何来发挥留学生的文化外交作用?
王伟:其实,中国学生在海外发挥作用的故事很多。现在的中国学生喜欢到国外大城市去,但实际上,去了纽约、洛杉矶等国际大都市,中国留学生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因为这些大都市的中国人已经很多。如果中国学生选择去美国中西部小城镇求学,可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目前,政府每年公派的中国学生以博士为主,往高层次走,思路还停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层面上,注重高精尖。而且,有些国内大学在校博士生上千,硕士生甚至上万,非得都往国外大城市公派不可吗?更何况,现在洋博士和本土博士竞争起点差别不大。
为此,要发挥公派留学生的作用,政府应该从政策、思想上鼓励并资助中国学生到国外的小城镇留学,当然也要宣传,让中国学生认识到去小地方留学的益处。
记者:问题的关键是,家长和孩子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哪里?
王伟:中国家长都喜欢将孩子送到国外大城市留学,因为国外小城镇他没听说过,而且中国人多爱面子,孩子在国外大城市留学,家长也觉得脸上有光。为此,政府在宣传时,应该引导,树立一些好的典型。
从事留学工作,我见过几个中国学生,确实真正融入到了美国社会。其实,好多美国和英国回来的中国学生,虽然拿到一个本科甚至硕士学位,但真正与外国人交流仍然困难。例如,我的公司曾经有一个员工在国外学了六七年,但他连写封符合国际规则的信件都做不到,错误连篇,甚至格式和字体用得也不对,最后我只能亲自出马。
最近,我帮一个入职中粮集团的中国学生办了学位认证,跟他聊天了解到,中粮集团正走出国门进行投资,需要解决人才问题。我认为,要真正解决人才问题,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必须融入国外社会,特别是小城镇社会,与班上的其他国际学生交流。例如,假如这个中国学生帮助公司开拓海外业务,能够找到沙特同学、俄罗斯同学、英国同学甚至美国同学一起做,企业自然就走出去了。当然,这也是国家要求培养的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名校并非留学标准,不妨关注美国文理学院
记者:对于高考后想通过留学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贡献的中国学生,您给他们及其家长有什么建议?
王伟:大部分中国学生及其家长想读海外名校。为此,他们经常将排名作为名校的参照标准。当然,这可以理解,一是名校教育质量肯定不差,二是大部分家长觉得孩子读名校有面子。然而,家长很少关心到孩子在名校里是否开心,是否学到知识,对其未来职业发展的帮助有多少。
过去,我经常给家长讲去国外小城镇留学的优势。在美国小城镇,有很多优质文理学院。这些文理学院,只有本科生。学校规模不大,专注于本科教育,并集中于人文领域,例如历史、地理、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这类学校在美国都是私立的,实行小班教学,20个人,15个人,甚至10个人上课,特别适合想学去海外学知识的中国学生。
事实上,很多文理学校排名非常靠前,只是中国学生及其家长不知道而已。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就毕业于美国文理学院——西方学院,而美国下届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也毕业于美国文理学院。
一般而言,美国文理学院的中国学生较少。因此,中国学生在美国文理学院里,更容易与美国学生真正交上朋友。总之,去美国文理学院求学,更有助于融入美国社会,自己能够学得更多一些,而对家长和企业而言,这也是更好的结果。
“一带一路”留学须重视,国家应引导留学行业
记者:留学服务行业在促进人文交流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外交层面看,您觉得有哪些是可以分享的?
王伟: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那么“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是否应该发展?当然,这并不是留学服务机构会关心的,但是国家应该鼓励人去。对我们而言,我们要将中国学生送到愿意去的地方,为此国家要进行宣传,而我们可以配合国家做。
为此,国家的引导非常重要。现在,政府给中国留学生的奖学金,集中于博士生和理工科,而社会科学少,外语专业的更少。从外交层面看,都是学理工科的,他们并不太活跃,对社会的关注度也不太高。其实,只要引导得当,政府可以干很多事。例如,政府负责奖学金,留学服务中介机构响应号召做事,能够送更多中国学生去东南亚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