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大沥扶贫干部杨志江的女儿刚刚满月,那一天,他启程前往云浮罗定新民村扶贫。一眨眼,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如今,杨志江的女儿已经三岁,她经常念叨着“我要去罗定”。

今年12月4日,杨志江带着妻子女儿重返新民村,探望当地村民。当天下午,回程的车子开到罗定市附城街道新乐墟,杨志江突然接到了新民村支书谢汉深打来的电话:“阿江,到哪了?麻烦稍等一下,我们有份小小的纪念品,刚才忘了拿给你。”在新乐墟的一家商铺门口,杨志江接过了包装好的纪念品。回到车上,他迫不及待地拆开,原来是一张装裱好的纪念照片,拍摄地点就在新建的新民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看到这张照片,杨志江的嘴角微微上扬,妻子女儿也都兴奋不已。

带着妻女去扶贫

驱车从南海大沥出发,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罗定市附城街道,再从附城街道出发,经过23公里山路,才能抵达新民村。一路上,车子要穿过多条隧道,爬过多个高坡,才能看到远处飘着袅袅炊烟的新民村。这条山路,就像杨志江这三年的扶贫之路,虽然充满了坎坷,但最终让人看到希望。

对杨志江来说,2016年5月3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他的女儿刚刚满月,也在这一天,他第一次来到罗定,走进了他要入驻的新民村。“看到高坡、深沟和散布在山脚下的村落,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杨志江说,刚到新民村时,有些贫困户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而且最令他放不下的是家里的妻子和女儿。

那时候妻子产后身体虚弱,带着女儿一起留在娘家。每个周末,杨志江都会赶回家和妻女团聚。“当时住在罗定的宿舍里,我经常在夜里辗转反侧。起初的扶贫任务艰巨,又牵挂家里,没法全身心地投入扶贫工作。”杨志江说,他的妻子也为此忧心忡忡。一个月后,他的妻子下定决心,干脆带着孩子到罗定居住,陪着他一起扶贫。

引进中华黑豚养殖项目

“江哥,回来啦!”12月4日,杨志江带着妻女回到新民村,很多村民在路上看到他,都热情地打招呼。在今年11月30日,杨志江的扶贫任务已经结束,这次回村,只是想看看这里的变化。

在新建的新民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养殖棚前挂着一块名为“罗定市附城盈穗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牌匾,就在这个棚子里,藏着新民村最新的“致富经”。杨志江打开铁门,棚里一下子躁动起来,2000多只“吱吱”作响的中华黑豚,仿佛在欢迎着他。

这是杨志江牵头引进的中华黑豚养殖项目。当时解决了村里的交通问题后,他又想为村民寻找致富的新项目,经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养殖中华黑豚是一道好门路。摸清了每个贫困户的情况后,杨志江邀请91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引进中华黑豚养殖项目。其中,42户有富余劳动力的贫困户参与了自主养殖黑豚。

“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前期投入20多万元,购买了5000只黑豚种苗,并种植了13亩皇竹草。”杨志江回忆,当时他满怀希望,但不久后就遇到了挫折。第一批黑豚准备产子的时候,有母豚出现了早产、难产等问题,每天有几十只死亡,最后损失了3000多只种苗。“我当时受到很大打击,有部分贫困户甚至提议放弃这个项目。但村干部都鼓励我,和我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当时也向大沥镇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镇领导非常重视,与南海区的领导共商对策,并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到养殖场了解情况,寻找解决办法,最后才保住了剩下的种苗。”

可喜的是,在今年10月底,中华黑豚的销售额已接近10万元,村民得到了一笔利润分红。更令村民满意的是,平时养殖棚的运营管理都是由贫困户负责,又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修通新民村“致富路”

新民村位于罗定市附城街道西北部,截至2019年10月,全村总人口共3394人,共875户,其中劳动力约1700人,外出人口约1050人。全村有山地、林地、水田、旱地面积约14679亩,其中水田1050亩,旱地760亩。村里的主要作物为水稻、木薯、肉桂和糖桔等,原有128户贫困户,后来减为123户,今年下半年已经实现全部脱贫。这些信息,都被详细记录在杨志江的本子里。

杨志江注意到,虽然新民村的水田仅有1050亩,但是山地、林地却有上万亩。谢汉深告诉记者,新民村长期以来都是“靠山吃山”的村庄,但是这种模式较为传统,村民的收入较为单一。

山林资源这么丰富,为何村民一直都脱不掉“穷帽子”呢?原来,交通条件是主要的制约因素。村民在山上种植肉桂、藿香和糖桔,但由于山路崎岖,收获的肉桂运下来要耗费较多人力成本,最后折算下来的利润并不高。很多村民出于无奈,只好在山上出售。但在山上卖给收购商,至少比运到山下卖出的价格便宜三分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年轻力壮的村民宁可到珠三角的工厂里打工,也不愿意到山上干活。

新民村第一书记崔现忠介绍,杨志江进驻后就马上联络各方资源,下决心把山路修好。按照当地道路造价标准进行核算,修1公里路耗资约33万元,纳入重点扶贫项目之后,省里可以补贴18万元/公里,扶贫单位补贴10万元/公里,剩下的5万元/公里的差价,就需要村民来自筹。在村干部的积极发动下,村民自筹资金得以顺利解决,项目共涉及到翻山穿村的三条路,全长合计5.49公里,目前已经全部竣工。“为群众解决困难,然后带着他们致富,这就是我们扶贫人的初心。”崔现忠说。

村民的“致富路”修通之后,种植肉桂的收入明显比以往增加了不少,部分年轻人也开始愿意留在村里,他们开着农用车上山拉货,并不断扩大肉桂种植面积,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帮助单亲家庭脱贫

“现在天气干燥,要不要给它们加水?”

“不用,只要给它们喂的是新鲜的皇竹草,它们就不会缺水的。”

在村民王玉莲家里,杨志江带着村干部前来了解中华黑豚的养殖情况,并提供养殖经验和技术指导。

王玉莲是新民村较为典型的贫困户。多年前,丈夫因故去世,家里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王玉莲一家成了村里的低保户。王玉莲一个人挑起了养育三个女儿的担子,由于长期操劳,今年才49岁的她已是满头白发。“我养了四组共16只黑豚,自己也种了皇竹草,但是缺乏经验,幸好有扶贫干部指导。我希望以后多养一些黑豚,豚粪可以用来给肉桂施肥,这样我就可以种多点肉桂树,增加收入。”王玉莲说。

杨志江告诉记者,王玉莲最小的女儿才读五年级,最大的在读中专。当时她的大女儿差点因为学费而辍学,后来崔现忠找了社会热心人士捐赠助学资金,帮她们渡过了难关。

提到扶贫干部,王玉莲满脸笑容:“幸好有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关心,真心实意地为我们母女找出路。以前一年下来我的收入都不足4000元,今年已经有1万多元了,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按照2011年国家划定的标准,王玉莲一家已经实现脱贫。而和王玉莲一起在今年实现脱贫的,还有新民村的120多户贫困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