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槐荫区:下派干部真心办实事农民得实惠

央视国际 2007年04月07日 23: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济南4月7日电(武传军、李宏伟)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镇西王村村民王家富日前手持“无私捐助,爱心无限”的锦旗,来到区委组织部下派办门口,感谢下派干部给其办理《残疾证》、资助孩子就学。

陪同王家富的西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家祥说:“想要来感谢下派干部的村民们还有不少。这3年来没有下派干部,我们的变化就没有这么大,他们是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

难题再难,件件实事也要落实

因特殊的沙土地质结构,吴家堡镇的沼气池建设,给槐荫区的惠农“十件事”出了一个难题:使用原有的砖砌结构的沼气池,价格高、易渗透、易倒塌;使用新兴的玻璃钢结构,不仅价格高,更让人感到不放心的是,因建在村民院内,距离房屋、院墙地基太近,承重能力不强的玻璃钢更容易倒塌,危险性极大。

“说到就要做到,为民办实事难题再难也要办好。”下派干部们与村民一道,采取网上查询、电话了解、实地考察等办法,费时一个多月,从河北省专业生产厂家引进了模板浇灌、水泥结构的新型沼气池技术,不仅解决了承重问题,而且价格低、质量好、大小适中,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目前,仅吴家堡镇采用该技术建设的沼气池就达800余井,占全镇沼气池建设总量的80%。

下派干部们还利用沼气池普及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圈,改善了农村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使“蓄-沼-菜”生态菜园、“蓄-沼-粮”生态农田、“蓄-沼-渔”生态鱼塘“三位一体”的绿色高效立体种植、养殖模式成为现实。他们通过对沼液的充分利用,2006年为全镇使用沼气的农民减支240余万元。

营造和谐、文明的新村风

为了克服农村干群关系不和谐这一难题,槐荫区的下派干部按照全区“三级联创”和“联系群众年”“服务群众年”活动要求,提出并实施了“三联一帮”的党员联户工程,要求村里每一名党员要紧密联系自己家、邻居家、亲属家,来帮扶本村一户困难家庭。全镇党员共联户6275家,帮扶困难家庭727家,增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沟通了解,提升了党员、干部们的威信。

在加强村“两委”班子民主监督的机制建设方面,下派干部探索、开展了“三督一评”活动,即“两委”成员在本村要接受人大代表、普通党员、村民代表的日常监督,每月在村活动室召开一次工作通报、评议会,从而为干部、群众提供了畅所欲言、了解情况、面对面交流的互动平台。活动开展后,村干部不民主的行为少了,“马后炮”式的互相推诿扯皮的事少了,村内的各种流言蜚语不见了。

实实在在帮农民增收

吴家堡镇素有“齐鲁小江南”的美誉,出产的黄河大米品质优越、口味独特,闻名省内外。但近年来,这种大米却增产不增收,成了农民眼中的“鸡肋”。

下派干部与吴家堡镇相关部门一道,大力推进企业化、品牌化、生态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发展道路,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吴家堡大米”品牌,投资30万元配备了新型的大米加工设备,建立了管理、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经营模式。仅2006年就为当地农民销售大米近200吨,价格也由过去的每斤1.5元上升到1.86元,使农民得到了实惠。

下派干部还通过“中国农村教育网”,将本地的黄河鲤鱼、黄河大米、吴家堡香米、白莲藕等特色种植、养殖产品介绍出去,同时还发布本地的招商环境、劳动力转移、职业介绍及现有企业情况方面的信息。

两年来,槐荫区下派干部共为各村引进46个致富项目,落实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修建村级公路16.5万米……实实在在地帮农民增了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