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农民讲师”吴儒文、罗飞扬在化作乡倮都村向群众传授合理利用土地知识
我市在推进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农村美不美丽、农民富不富裕作为衡量小康不小康的关键,根据全市农村实际情况,锐意改革、探索创新,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农民讲师团”,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民讲师行动”。从农村能人中评选培育“讲师”,培养农村创业带富“能人”。“农民讲师”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走村串寨,进村入户传送“致富经”,让“农民讲师”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切实增强农民发展意识,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13年,我市“农民讲师团”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我市成功打造了“农民讲师”深化毕节试验区农村改革、助推农村同步小康,实现毕节试验区跨越发展,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毕节的毕节品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当好“直通车”和“加速器”
“林区有三剩:杂草、树叶和树枝;贵州有三宝:天麻、杜仲和灵芝。作为山里人,我们要学会变废为宝。用砍下来的树枝种天麻,转化为经济价值。”这是我市纳雍县“农民讲师”余群在巡讲中告诉农民们的话。“农村根本目标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只有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群众才能共同富裕。”这是我市纳雍县“农民讲师”罗德华的朴素认识。
看到上面的两句话,质朴的语言却道出了深刻的道理。在农村,有文化、懂技术,有一定产业的土专家、田秀才,行业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制造、纺织、刺绣、旅游、服务等各种领域。我市在评选和培育“农民讲师”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探索建立了以村、乡、县、市自下而上的评选培育模式,乡、村级“农民讲师”按照“三推一定”程序进行评选,即群众代表推荐、乡村干部推荐、班子成员推荐,党委确定。县级“农民讲师”按照“一推两选”程序进行评选,即各乡镇从已评选的乡级“农民讲师”中择优选择,县委组织部根据其特长优势、技术特点、产业状况等组织考察初选,初选后,进行演说面试,邀请群众代表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评委,评选出县级“农民讲师”。市级“农民讲师”按照“三荐两选”程序进行评选,即县级党委组织部门从已评选出的“农民讲师”中择优推荐、市直部门根据行业特点掌握的情况推荐、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个人自荐,市委组织部根据情况进行初选,初选后,结合实际情况,每人安排3场以上巡讲,在参训群众中开展测评,最后根据测评情况,报经市委确定市级“农民讲师”。
我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双促进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按照“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分布实施”的原则,不断强化各级各部门的分工合作和协调配合,形成纵向分级负责、横向部门协作的市、县、乡三级“农民讲师”巡讲机制,结合“农民讲师”与党员群众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同、产业状况相同、熟悉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并且是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的特点,组织“农民讲师”在田间地头、合作社内、生产现场向群众手把手传授种植、养殖、加工等农村实用技术,传授自身探索积累的经验,确保群众能“照葫芦画瓢”,能听得懂、学得会。在每次巡讲开始前,要进行需求调查,并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巡讲方案,农民按需“点单”,“讲师”照单“配菜”,切实提高宣讲的针对性。同时,还充分发挥“农民讲师协会”的作用,充分整合各部门涉农项目和资金用于群众技术培训和创业扶持,促进“农民讲师”与群众之间技术上互助、信息上共享,聚指成拳、抱团发展、聚合共赢,引导农村步入“公司+农户”的合作轨道,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程度化,充分发挥“农民讲师”在提升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模范引领作用。
2013年以来,我市共开展“农民讲师”巡讲1万余场,培训农民110余万人次,其中,市级示范巡讲160场,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县级示范巡讲1600场,培训农民29万人次。
“农民讲师”余群作为贵州森宝天麻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她的公司已建成天麻种植示范基地11个近3500亩,年产值3500万元。她举办农民培训班一百余期,培训群众6000余人,解决农村就业人员800余人,让农民脱贫致富。她是“2009—2010年度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农民讲师”罗德华作为纳雍县阳长镇乐丰村党支部书记,他当选纳雍县县级“农民讲师”后,通过巡讲带动,让一部分失地农民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他组织村里失地农民创办了砂石厂、养殖公司等,每年营利400多万元,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了近200人就业。如今,乐丰村除村集体经济企业外,还有成规模的小生产私营企业18个,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至7600元。
余群和罗德华作为我市广大“农民讲师”中的两个缩影,可以说是我市“农民讲师”作为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的“直通车”和实现农村同步小康“加速器”的鲜活范例。目前,我市共评选培育“农民讲师”4019名,组建了市、县、乡三级“农民讲师团”323个,成立“农民讲师协会”106个。
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做好“扬声器”和“连心桥”
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农民讲师”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农民讲师”综合素质和技能,让“农民讲师”真正做到理论水平高、技术技能精通,充分发挥“农民讲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育实践真正好,人民欢心齐鼓掌,教育实践到农村,农村面貌焕然新……”这是我市金沙县“农民讲师”创造的《英明决策合民意》的群口快板。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我市各级“农民讲师”累计开展巡讲2600余场次,参学党员超过30万人次。让“农民讲师”在推进我市同步小康进程中当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扬声器”,做好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正是我市开展“农民讲师行动”的题中之义。
我市在评选培育出“农民讲师”之后,采取各种措施、各种培训,切实落实“政策导师”和“技术导师”双导师制。让“农民讲师”在理念上先接受、政策上先学习、技术上先掌握、项目上先支持,安排部门主要领导为“政策导师”,负责向“农民讲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三农”政策、市场信息、创业优惠政策等,让“农民讲师”率先掌握中央、省、市的各种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吃透政策、领会精神,然后用老百姓听得懂的方言土语、看得见的真人实事、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讲授,讲知识、讲政策、讲感恩,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安排涉农部门技术专家为“农民讲师”的“技术导师”,负责对“农民讲师”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帮其技术上更精通。目前,全市共落实“政策导师”和“技术导师”1314名。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乡(镇、办事处)党委(党工委)和村“两委”充分利用“农民讲师”来自群众、了解农民、深受群众信任的优势,聘请本地“农民讲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社情民意“信息员”,让“农民讲师”成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通过“农民讲师”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面对面“了民情、知民意”,收集群众对本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最盼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有效监督民生项目建管用情况排查清理整改、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农村低保评定、合作医疗报销等各项整改和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党组织听取意见的范围,丰富拓展了听取意见的方式,做到了“知民需、解民怨、帮民富”。
“别人老是叫我‘讲师’,我经常纠正。我说,‘讲师’两个字的前面,还要加上两个字——‘农民’。我是‘农民讲师’,‘农民讲师’这个称呼,是荣誉、也是责任……”纳雍县老凹坝乡平寨村党支部书记、县级“农民讲师”吴儒文简单的一句话说出了“农民讲师”的心声。“农民讲师”来自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身份是“农民”,但是他们工作是“讲师”,他们要回到群众之中去,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让人民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掌握致富技术,走上小康之路,他们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这简单的一“来”一“去”深刻地诠释了“农民讲师”这个称呼是荣誉,也是责任。
“农民讲师行动”作为我市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助推农村同步小康的伟大征程中探索创新的结晶,“农民讲师”在帮助我市广大农民掌握致富技术,帮助广大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市共建立“农民讲师”项目基地991个,辐射带动群众12.5万人,每年帮助参与群众人均增收23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