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9月01日14:10 大众网-农村大众
编者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要咱菜农信科学、学科技,就没有搞不好的生产,没有种不好的菜。我省各地有无数致富典型,它在我们蔬菜生产中起着重要的带头作用,只要咱菜农朋友用心去做、去发现、去学习,咱们的蔬菜产业怎能不充满蓬勃的生机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离不开蔬菜产业这一重要支柱。这也正是与咱菜农息息相关的,需要每人尽上一份力。眼下,全国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
郯城县泉源乡是农业大乡,每年玉米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玉米收获之后,各家各户门前堆满了玉米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富有经济头脑的泉源农民自然善于“废里淘金”,他们利用资源优质,种起营养丰富的黑平菇。目前,全乡有800多户农民靠“黑色经济”走向了致富路。近日,笔者在乡村走访,了解到了许多农民种黑平菇的致富趣闻。
种平菇“留一手”
许多农民在玉米收获后,就赶忙利用玉米芯种植平菇。由于玉米收获期几乎在一个时间,各家种出的平菇也就在同一时间收获,同一时间上市,导致价格下降。俗话说,物以少、以早为贵。富康新村农民朱现强经过细心观察、分析,他决定先下手为强。等玉米收获后,他将玉米芯装起来,放在屋里保存好,以备明年使用。第二年,当别人玉米还没收获,老朱就开始利用“陈”玉米芯种起平菇,他的收益可想而知。
大棚种“技术菇”
长卜岭村农民李玉华起先种平菇,是在屋里种,但由于温度和湿度不好掌握,种出平菇不是产量低,就是平菇质量差。后来,乡里大力推广大棚种菇技术,他从泉源信用社取得贴息贷款5000元,在自家院里建起3分地的塑料大棚,第一个在全村搞起了大棚种菇。去年,他一下子种植了3000多公斤玉米芯的平菇,由于精心管理,长出的平菇一上市,1公斤就卖到3~4元。一个冬闲季节出售了四茬平菇,收入8000多元,扣除建棚、买料成本5000元,纯赚3000元,抵得上5亩地的收入。
出售玩“新花样”
平菇收获后,大伙都将菜菇割下来,带到集市上出售。平菇失去了水分,往往导致平菇萎谢,影响菜质,有的菇农干脆在割平菇前,往平菇上喷水。虽说喷了水的菇菜好看了,但毕竟加了“水分”,消费者不愿买。这种菇如果当天不出售,很容易烂调。泉源菇农就想出了许多“绝招”,有的用车将菜菇连菌袋一起拉到集市上,随时出售随时割,这样菜菇就“常卖常新鲜”,很受消费者欢迎;有的菇农和县城的超市联系好,将收获的菜菇装在保鲜袋里,迅速送到超市。有了这些“绝招”,泉源菇农就省心多了。
(李学飞杜兴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