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群山,青翠是底色。这些绿水青山,就是洋口国有林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就是“坚守初心,赤诚奉献,久久为功,科研报国”的“洋林精神”的最好注脚。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1956年7月成立于“中国杉木之乡”顺昌县。60多年来,林场始终坚持科技兴场、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持续推进杉木育种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将杉木育种研究推进到第四代遗传改良,使我国成为比肩美国、澳大利亚的林木育种科技强国。
洋口国有林场杉木良种繁育基地里,杉木种苗正茁壮成长。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场累计为周边群众提供苗木培育等就业岗位7200多个,助农增收约1.2亿元,有力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杉木也成为群众的致富树、幸福树。(来源:闽北日报社)
事实上,杉木科研周期长,仅一代良种选育就要耗时15至20年,要是没有极高的定力是很难坚持的。但林场科研团队始终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一代接着一代干。
他们以苦为梯,一步一步攀向科技的高峰——迄今已开展林业科研项目150多项,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28项,其中《杉木第一代种子园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构建起了1—4代完整的育种群体,收集、保存各类优良种质材料4100多份,建成我国规模最大、品质最优、品种最全、辐射最广的杉木良种优苗生产基地。
杉木育种科研中最为关键的杂交套袋工作,通常在春节前后进行,科研人员经常放弃阖家团聚的机会,冒着寒冷的天气,天没亮就上山工作,天黑才摸黑下山。(来源:闽北日报社)
60多年来,林场研发推出的“洋林”牌系列良种,生长快、材性优、抗病害、产量高、营林成本低。建场以来,林场累计生产杉木良种4.9万公斤,提供杉木建园穗条105万根,建成种子园生产的良种培育苗木60多亿株,累计推广杉木造林3000多万亩,由遗传增益产生的经济价值可达千亿元。
南京林业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施季森(右二),福建林科院党委委员、林业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郑仁华(左二)是杉木育种研究领域的泰斗,这是他们在指导洋口国有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第四代科技工作者、组培领域带头人李勇(左一)进行组培研究。(来源:闽北日报社)
林场科技团队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育种经验传授给当地的各个村镇的百姓,推动当地提升杉木种植经济效益20%-60%。此外,林场还通过合作经营,吸纳村集体分散林地近万亩,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增加村民收入近2000万元,努力将科研育种的绿色事业,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事业。
今年8月20日,创造了“世界杉木看中国,中国杉木看洋口”骄人业绩,演绎了“坚守初心,赤诚奉献,久久为功,科研报国”“洋林精神”的洋口国有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被福建省委宣传部授予“八闽楷模”荣誉称号。
这是杉木育种先驱、林场第一代杉木育种研究领军人物陈岳武(前排右三)与弟子刘大林、李寿茂等在野外科考时的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