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煜老师的新书《100个关于设计那点事儿的回答》作为一个新人看得很有感悟,在此做下摘录。因为是自己的摘录,便用了概括性语句来对原回答进行描述。实际上原文会更有意思,对问题的描述和回答也会更详尽

摘录的问题汇总

Q1 作品集如何制作

Q2 设计可以挽救一个品牌吗,为什么不同设计师价格差别那么大

Q8 vi手册如何做才是合适的范围

Q10 客户沟通,怎么和奇葩甲方斗智斗勇

Q12 字体设计案例讲解

Q13 如何判断画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Q21 做平面设计,一定要去一线城市吗

Q22 提案是先提概念稿吗,开始设计前是以什么方式确定设计方向呢

Q25 如何接单,如何建立个人影响力,发虚拟作品有用吗

Q27 进入工作室是否能更快让自己成长,年纪大了还有这样的机会吗

Q1 作品集如何制作

Q:项目零碎,做得不好,没有逻辑,完成度也不高,该怎么下手,是继续修改以前的项目,还是找虚拟项目来做呢

A:

1.作品集本身就是最直观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设计师的品味和修养以及用心程度。

2.要在作品中注明自己的创作身份。既有助于对方判断你的水平,也留下值得信赖的印象。

3.只要展示能力,什么都能放进作品集中

作者曾收到过自制的一本小书,虽说设计青涩,但可看出一种热情。也收过学生的一个唱片习作,质感很好。这让他想到,作品集展示的到底是什么,不是做过什么,而是通过他做过的东西,能让人联想到在一起能做出什么。一张完成度接近实物的唱片或一本书,就能让人想到,这个人能够从头到尾去完成一项工作,这就足够了。

Q2 设计可以挽救一个品牌吗,为什么不同设计师价格差别那么大

A:

1.如果一个品牌的产品、供应链、销售体系等等出了问题,设计是帮不了的。设计只能帮助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品牌在视觉识别方面的问题。

2.定价取决于市场,未必是设计能力的差异,而是一种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和认同。设计师参赛获奖或者列举自己的大客户都是同理,就是展示自己的社会价值。比起找低收费的设计师不断试错,利润上亿元的企业,花100万找知名设计师设计,是成本合理且安全的选择。

Q8 vi手册如何做才是合适的范围

Q:在制作vi手册时,才觉得是一些无意义、形式感的东西,比如单位为x,安全范围5x,感觉自己在瞎编。vi手册做到什么程度是对的

A:

vi手册就是一本说明书,那就不应该故弄玄虚,而是让使用者看得懂。建议可以看下宜家的产品说明书,可以知道何种程度是恰当的。

安全范围5x等是二十世纪的工具测量方法,却被不加思考的沿用到了现在。其实安全范围就相当于人的安全距离,我的logo与别家logo或者一段文字放在一起时,保持多大空间可以给人舒服的感觉。相当于我站在路边,陌生人与我的距离是不是舒服,就这么简单。我们不会再本子上记录,安全距离是五只脚的长度,并且走在马路上都要量一量。所以距离的描述,以简单的、不反人类的方式,保证有据可查即可。

Q10 客户沟通,怎么和奇葩甲方斗智斗勇

A:

其实所谓说服,就是将对方的知识点补齐,客户可以补齐我的知识点,我也可以补齐客户的。我们论点、论据和论证都摆出来,客观判断也就没什么不愉快了。其实矛盾主要是在情绪上,感觉被对方冒犯了。怼不是目的,让客户愉快地接受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就得让自己的知识点能覆盖得全面些。

有时候你觉得受气,是因为你知识储备不够,也没听懂对方说什么,只关注对方情绪了。

使用专业术语可以让对方达成某种信任,但真正能说服对方的恰恰应该是常识性的案例或观点,因为他们更容易代入,方便理解。

Q12 字体设计案例讲解

待补充

Q13 如何判断画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A:把最初感受总结成关键词,然后把结果对照关键词看一遍。但最初的想象可能未必符合案子要求,所以就要先通过沟通来确定清楚要求。

对于最终画面只有两个要求——品质和扣题

品质,一是高完成度,比如字体设计的话,间架结构、笔画风格、灰度平衡都要考虑。二是能够被有品质地执行。平整信封的美感,大部分设计都做不到,不然我们就不用佩服日本出品的简单平整的执行力了。

扣题,是完成项目需求。再完美的设计如果与需求对不上号,都没有意义。

Q21 做平面设计,一定要去一线城市吗

Q:我很喜欢一些小而美的三线城市,但担心这些地方找不到客户,如果在这些地方开工作室,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A:

那要看你对设计的理解。如果你对设计的理解,是ins上那种大家点赞的画面,那中国一线城市都不够,得去纽约、柏林。

人们的欣赏水平决定了设计水平,人们的生活状态决定市场会消费什么设计。

三线城市的人也有设计需求,只是它能不能匹配你想做的设计,如果能,那就没有问题。

Q22 提案是先提概念稿吗,开始设计前是以什么方式确定设计方向呢

A:ABCD提案是直接提设计终稿。因为在前期沟通中,很多关键信息会被反复确认,所以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方案稿跟客户一起试错

在ABCD的方案里:

1.三个方案基本可以保证有一个不仅覆盖客户要求,还能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2.三个方案只是在形式的传统和现代之间微妙卡位

3.每个方案基础逻辑搭建完成,同时可以灵活应对一些局部变化

4.提案完成度不低,即使有调整也是出于责任,客户是很难感知的。

5.过稿率有90%,而这得益于前期沟通。

Q25 如何接单,如何建立个人影响力,发虚拟作品有用吗

A:

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触,就是珍惜每一单的机会。只要是设计师,不可能完全没有单可接。每一个小单,都会积累经验,你看我网站上的作品,常常是一张名片,一个信封。

作品不是靠飞机稿和假字排版,而是靠实际项目经验,至少我能在讲述作品的时候带着自信说,“客户只有这些信息,所以我这样处理”。

就算只是一张名片,客户给到你的信息都是不确定的。不能预设一个结果,然后埋怨客户给的内容不符合我的版式。就好比建筑设计师不能渲染出一张碧海蓝天的图,然后怪客户的项目是在北京郊区一样。影响力靠的是积累,如果你因地制宜,解决了实际问题,项目一定会具有特殊性和感染力。这不是假装拉几个网格能取代的。

怎么建立影响力,归根到底要让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有价值。珍惜每一次机会,通过积攒小价值,产生大价值。

Q27 进入工作室是否能更快让自己成长,年纪大了还有这样的机会吗

1.成长主要看学习意识和能力。比如多看,带着为什么这么排版,用什么字体,有怎样的完成度,触动何种情绪,使用什么逻辑等等。多总结经验,作品中一定会留下痕迹。这不是坐在某人身边或进入工作室或去某个学校就能学到的,也完全不需要,只要你通过画面去表达,这个意识就应该存在。

2.年龄大和努力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你觉得进入一家好的工作室才是良好的学习途径,那就努力达成它。也有把所有工作室走过一遍的设计师,只要让自己进来,不给钱都行,看自己觉得有多重要心有多坚定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