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农民这一行业普遍存在着一些偏见。
这些偏见包括但不限于认为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脑子不够灵活、不善于思考、种地只是单纯的体力劳动等等。
然而诸多农业大学的存在便已经在无形中证明了,种地,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从因地制宜到选育良种、从观察土壤土质到观测作物生长……这里面不仅仅是单纯的“唯手熟尔”,更多的是经验的总结改进与智慧的结晶。
这难道不是另一种通过实践探索真知的科研吗?
正应了“因地制宜”一词,处于不同地区的农民往往会种植不同的经济作物。
而本文要介绍的一种经济作物,是适用于山区潮湿竹林地的竹荪。
01竹荪的介绍
竹荪作为“草八珍之一”,是一种可食用菌种(真菌),全名叫做“竹荪菌”。
此外,也有人称其为长裙竹荪、竹参、竹姑娘、雪裙仙子、僧竺蕈、面纱菌、网纱菌等。
竹荪的外表甚为奇特,在它的菌基外围,绕着一圈类似于网纱菌裙。
当然,并非是所有的竹荪菌都有着菌裙的存在。
如果有竹荪没有长出菌裙,要么是因为生长过程中被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竹荪没能长成;要么是因为所处环境的温度偏低或者是湿度不达标,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竹荪的生长情况正常,也同样不能正常展裙。
025小时不到的采摘时间
竹荪采摘期极短,连5小时都不到,且它的成熟期极不稳定,这也导致了很多种植竹荪的农民不得不每天关注这竹荪的生长情况。
通常情况下,在竹荪的菌蕾顶端凸起成桃形之后,就会在某一晴天的早晨,正是迈入成熟的大门。
这一天,它会由凸起的那一部分开裂,首先露出菌盖,再想着菌柄逐渐延伸,直至菌裙由盖内向下逐渐展开(此时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达到95%)。
一般在中午之后,竹荪就能够彻底长成,而在下午4至5点左右,竹荪便会开始自溶,逐渐滴下地面,而子实体也随之萎缩倒下,不再具备食用价值。
一般采摘竹荪的时间,就处于它长成之后(中午之后)、自溶之前(下午4-5点),这中间的时间间隔显然不足五个小时,而一旦超过,竹荪便再不具备采摘价值。
种植竹荪的农民以防万一,大多都会选择在天不亮的时候就等候在竹荪一侧,其一是为了控制空气的湿度,保证竹荪能够顺利展裙、成熟;其二便是为了及时采摘,避免浪费。
03竹荪的价值
食用价值
竹荪最早的入馔记录,被记载于唐代的《酉阳杂俎》。
除了这一古籍之外,南宋的《菌谱》、明代的《广菌谱》等都对其记之甚详。
到了清代《素食说略》时,还详细记录了当时竹荪(竹松)的食用方法:“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到了清代《素食说略》时,还详细记录了当时竹荪(竹松)的食用方法:“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在这些记载中,几乎强调的都是竹荪的清脆腴美,大多菌类,食的都是一个“鲜”字。
竹荪也不例外,它的鲜不需要通过调味加以缀饰,其本身便已足矣。
不过现在网上也有人说竹荪吃起来有着一股子洗衣粉味,这其实并非竹荪本身的味道,而是商家在处理加工竹荪时候留下的硫磺味。
不过现在网上也有人说竹荪吃起来有着一股子洗衣粉味,这其实并非竹荪本身的味道,而是商家在处理加工竹荪时候留下的硫磺味。
这种处理手段并不可取,但是价格会较之无添加的竹荪更加便宜。
但是“洗衣粉味”只要不是竹荪本身有的便很好去除,网上针对其的消除方法有不少。
经济价值
竹荪的营养丰富,它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含量达到了21%,此外,竹荪还有21种氨基酸、138中挥发成分,以及多种维生素和酮类、酚类、醇类、酸类等营养物质。
因为它有着优秀的滋补效果以及益气补脑等功效,因此相比较作为药材,对于它的应用更多体现在保健行业中。
如提炼作为调味品,酿造竹荪酒等等。
如提炼作为调味品,酿造竹荪酒等等。
正是因为它本身的经济价值优秀,以及种植上较为麻烦,因此即便是如今有关竹笋的种植技术已经普及,它的干货依旧能够卖到400元一斤。
04总结
一斤400元的竹荪,看似背后掩藏着巨大的利益,农民对它的种植热情也很高,但它真的有那么赚钱吗?
从上述笔者简单介绍的采摘过程就足以看出,竹荪菌这种菌种,是十分“矫情”的,种植它的农民稍有不慎,就会严重影响到它的品质,导致亏本。
而养殖竹荪菌所需要注意的又何止这一点呢?
这还不包括后面的加工处理过程和种植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的计算呢。
再考虑到一些市场需求、销售渠道等因素,即回头看看“竹荪晒干后能够卖至400元一斤”这一句话,似乎也不再那么难以理解了。
正当的赚钱手法下,是不会存在暴利的行业的。
当然,如果有的人是在走钢丝捞钱,那这句话就当笔者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