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的养猪最多的国家,饲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2/5。如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养猪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我国也不例外。但正是这看似赚钱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政府仍给予很大幅度的补贴,这与养殖人员素质以及养猪场的选址设计、引种繁育、疾病防控和饲养管理(如饲料配方、母猪饲养方式、粪污处理、尸体处理)等问题有着极大的联系。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对增加养殖户的收入乃至优化整个产业链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1.存在的问题

1.1专业知识缺乏

1.1.1养殖人员素质较低

虽然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是当今养殖业的主要趋势,但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自己需求而进行的农家散养,而就算是中小规模乃至大规模的养猪场,其法人代表很多都是从事房地产等活动的暴发户,由于近几年养猪效益较好而匆匆上马的,其资金虽然比较充足,但专业养殖知识和先进管理经验、科学素养和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念相对比较缺乏,以致只注重眼前效益,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推广。

1.1.2厂址选择与设计不合理

由于地皮价格和专业知识缺乏等原因,厂址选择随意性较大,不少猪场选址在交通供水供电不便、光照不足、地势较低、排污较难,保温性能差的地方,而且种猪舍、育肥猪舍和仔猪舍等房舍的设计往往按照同一个标准,消毒观察室等配套设施也不够健全。

1.1.3盲目引种,缺乏选育意识

很多养猪户都是跟风引种,引种时分不清猪种的好坏,也不了解该猪种是否适合本地地理气候等条件,甚至不考察该种猪场是否为畜牧部门所批准,这就给疾病防控与治疗增加了难度。引种过后又忽视了选育工作,大多仅凭性状选择,然后过度近交导致近交衰退,最终导致了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逐年下降。

1.1.4疾病防控意识淡薄

很多养殖户专业知识缺乏,疾病防控只靠个人经验,不了解各种性能的猪的需接种的疫苗的类型和时间,导致防控工作滞后。防疫的疫苗还局限于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常规疫苗,对伪狂犬病、细小病、圆环病等近几年出现的传染病,大多数养猪户没有进行疫苗接种,结果猪发病后造成大量死亡。而防疫的时候防疫档案也不够健全,免疫用药等记录不够完善,导致相似疾病再发生时无档案可查,最后猪场疾病不断。此外,不能够做到全进全出,疾病循环感染,对外来人员的消毒设施和程序也不够完善,执行时流于形式,不够严格。

1.2饲养管理不到位

1.2.1饲料配方不合理

饲料配方是养殖最核心的东西,应该兼顾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方面的需求。而很多中小规模的养殖场为了节约成本而采取购买当时产量较多、价格低廉的饲料而忽略了猪的需求。即使某方面需求达到了,也没具体到猪的类型和生长阶段。

1.2.2粪污处理方式过于简单

猪场最主要的污染物便是粪污及其产生的有害气体。一个年产上万头的猪场,年排污量就在3万吨以上,而很多猪场只是用粪池处理,没有硬化粪场,缺少沉淀池,最后粪池遍地,臭气熏天。而更严重的是,粪池造成猪场人为污染,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疫病流行。

1.2.3尸体未进行无害化处理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猪发病死亡率比较高,而猪的尸体又是最直接、最危险的污染源,很多猪场在尸体处理上大多没有设置合理的化制炉等来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也是造成疾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养殖户对尸体处理都是简单填埋,连最基本的消毒都没进行,更有甚者直接扔进江河内,造成恶劣影响与严重损失。

2.解决措施

2.1聘请、培养专业人才

聘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直接的途径,除了聘请之外,还可以和高校等签署合作意向书,联合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已解决燃眉之急。如我校和通威公司联合办理了“通威班”,进入该班学习的同学在毕业之后都有机会进入通威公司就职,这就很好地弥补了人才缺口。而在厂址选择与设计时也可聘请专家实地考察论证,以求使厂址合理科学。在饲料配方方面,可以和高校进行探讨合作,并结合市场实际使配方最优化。

2.2行专业知识培训、技术革新

对公司员工或者养殖户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培训,以弥补其专业知识的缺乏和更新知识库。培训方式可采取异地参观学习、现场或网络传授等,以提高员工或养殖户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为及时、科学地处理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内培养专业知识之余,还可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互相学习,及时了解整个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时解决当前的流行疾病。

完善疾病防控与监督管理制度,建立责任制与档案制,将每个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并记录在案,以便出现相应问题时及时找出和问责。对外来人员应该严格消毒,并对其活动也进行登记,以防带进传染源。在粪污处理上设置合理处理程序,并严格按其执行,对尸体也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简单填埋或者投入江河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