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卢兴帮,家住打易镇山平村和平组.我家有8口人,孩子在上学。以前,家里的所有开支都是靠我和妻子外出务工,入不敷出。
2013年,驻村干部到我家了解情况后,通过村里面开会,我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扶持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下,2017年,我在望谟县城租门面开餐馆,赚了钱,2018年底我家摘掉了贫困帽。
2018年的一天,网络上一则胡蜂养殖致富的信息吸引了我。从小在山区长大的我受到了启发,于是我到处打探学习养殖胡蜂技术的地方。在得知兴义专门有一家胡蜂养殖基地后,我决定放弃餐饮业到该基地拜师学艺养殖胡蜂。
学成回来后,2019年初我在望谟县王母街道坝奔村里租用土地搞起了胡蜂养殖产业,养殖200多窝,秋季收割出售,由于技术不到位,管理经验不足,盈利不是很理想。
但我认为这个产业一定有发展前景,我总结了养蜂的不足之处后,继续扩大规模,可是县城郊区租用土地面积受限,根本无法扩大规模。
于是我将一部分产业带回老家山平村试养,产量比望谟郊区高。我认为老家气候非常适应养胡蜂,加上又有整寨搬迁后成片荒山无人打理,无人区养蜂非常安全,还可以盘活荒山,我准备回乡大干养蜂产业。
壮大产业苦于资金严重不足,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邓高得知我回乡创业意愿的消息后找到我,帮我争取到50万农村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我以资金、技术入股,再投入36万元。2020年初租用了600亩荒山建起山平村永发胡蜂养殖示范园。
胡蜂全身上下都是宝,本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食、药两用,胡蜂的蜂蛹属于高蛋白食品,可以炒菜和做汤,味道极好,广受老百姓喜欢,也是不少餐馆和饭店炙手可热的一道美味佳肴。我的胡蜂,目前不仅在望谟当地销售紧俏,还远销到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1100多窝的胡蜂长势很好,收割时预计一窝可产装有蜂蛹的巢饼一、二十斤,最大的可达三、四十斤,一斤按50元计算,每窝平均可获纯利500元左右,年纯收入保守算50多万元。
除了我自己发展外,我还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带动8户贫困户务工,每个人每月工资在2千至3千元,养蜂产业惠及贫困户18户。
此外,每年提取3万元作为村集体公益性基金,用于支付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工资。
现在我们村的胡蜂养殖已成为村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支柱产业,我也成了村里的带头致富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唐波整理
编辑彭芝莉刘义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