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阐述了花鲈生物学习性,论述了我国花鲈淡化养殖的状况,对苗种繁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重点突破的淡化养殖关键技术,以及促进花鲈的推广养殖技术。
关键词 花鲈;繁养;现状;问题;淡化养殖;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67-01
海产鱼类淡化养殖是近年在我国内陆水域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受到内陆水产养殖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其最初的设想是将海产鱼类的受精卵或幼鱼通过淡化池进行逐级淡化,让其适应淡水环境后,再放入淡水中养殖为商品鱼。该技术实质上属于阶段性驯化养殖的一种方式,因为在淡水中这些鱼类虽然能够正常生长,或许能够达到性成熟,但是很难完成生殖全部过程。因而,仍然需要在海水中过渡方能获得受精卵或幼体,再转运到淡水中进行饲养。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淡水养殖种类、调整养殖结构,从而实现海产鱼类从内陆淡水走向餐桌的梦想。但是,可驯养的海水鱼类种类有限,即使驯养成功,随着时间推移,也会产生种质退化现象,突出地表现在肉质退化、经济价值降低;另外,真正能够作为内陆名贵品种的驯养对象更少。因此,能否建立全陆基式海产鱼类淡化繁育与养殖体系,以减少对沿海鱼类卵子和仔鱼的依赖;能否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淡化后的鱼类进行肉质调控,以改善商品鱼质量,提高其附加值,是提高内陆水域渔业经营效益的有益尝试和有效的途径。在已经进化淡化养殖的种类中,以南美白对虾、南方鲆等国外引进水产动物为主,因为这些种类在我国没有天然分布,又是内陆水域的名贵品种,很容易被生产单位接受。
在我国本土海洋经济动物淡化养殖实践中,花鲈是最早被作为驯养对象而引入到内陆池塘或工厂化模式中,成为海水鱼类淡化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之一,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花鲈(Lateolabrax aponicus)又称鲈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vanidae)、花鲈属(Lateolabrax),为东北亚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日本、朝鲜沿海,属近海中下层经济鱼类。花鲈因其肉质鲜美,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花鲈资源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生物学、人工繁殖、生理学和养殖技术等的研究日益增多[2],但是有关花鲈全人工淡化养殖的生殖调控与良种选育研究尚未见报道。
1 我国花鲈繁育与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即使在海水养殖场,花鲈的全人工繁育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北方水域,花鲈自然繁殖期在秋冬季,此时天然饵料培养难度大,劳动力资源难以保障,致使人工繁殖工作难以安排;而且,生产出来的苗种,需要越冬,养殖成本高。因此,在北方水域采用人工苗种的养殖场很少,一般是捞取自然鱼苗进行驯化养殖,这不仅破坏海洋鱼类资源,违反国家渔业法规,也不符合水产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南方海域的花鲈种质资源与生产性能比北方水域差,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北方海域养殖场进行人工繁殖,将受精卵或仔鱼运到南方海域养殖,也称为“南北接力”养殖模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操作不便、投资较大、苗种来源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花鲈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江苏省境内目前有零星的研究和养殖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或从沿海购捕回的夏花进行淡化养殖的。
2 花鲈淡化养殖的紧迫性
由于花鲈对水温、盐度和饲料营养的适应性强,目前已成为海水养殖和淡化养殖的主要对象。近年来,花鲈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也开始多样化,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港养、池塘养殖,发展到现代海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我国海水网箱养殖正迅猛发展,花鲈作为仅有的几种适宜网箱养殖的鱼类之一,受到极大关注。但由于完全依赖捕捞天然苗种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已成为制约花鲈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建立规模化和稳定的苗种生产体系已是当务之急[3]。
花鲈适合在多种水域养殖,例如淡水池塘、海水池塘、淡水工厂、海水工厂、网箱、内陆盐碱水域中养殖,而且具有适应性强、对饲料营养需求不高、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如果花鲈养殖水面积能够达到我国可养殖水面积的10%,其养殖产量将超过海水鱼类中的任何一种鱼类,接近我国大宗水产养殖对象鲤鱼或鲫鱼产量[4]。按照目前每年花鲈养殖产量为9万t计算,每年需要花鲈苗种约为2亿尾,如果养殖面积扩大1~2倍,则需要苗种4亿~8亿尾鱼苗。
3 花鲈淡化养殖技术
3.1 亲鱼淡水驯养
在内陆水域中将北方海域野生花鲈进行淡水驯化养殖,在此期间优化养殖水质环境、亲鱼营养与饲料条件。选择生长发育良好的亲鱼,进行生殖调控,包括营养、光照、盐度、温度条件等,监测亲鱼成活率、生长情况、性腺成熟等。并与海水中养殖的亲鱼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进一步优化养殖条件。
3.2 人工繁殖
对于能够达到性成熟的亲鱼,将分别进行淡水自然产
卵、淡水人工受精、调控盐度(模拟海水)自然产卵和人工受精等试验;并且鉴定卵子和精子质量、受精卵、胚胎发育状况等。进行胚胎发育调控,将受精卵在不同盐度水体中进行孵化试验,观察胚胎发育进程和成活情况,并与海水孵化获得的受精卵对比,评估胚胎质量。
3.3 仔鱼培育
解决开口饲料问题是花鲈仔鱼培育的关键,可以通过强化活饵培养,改善培育水体环境条件,从而有效提高成活率。花鲈鱼体规格达到5 cm左右时即可进行出售,或转入鱼种培育。
3.4 成鱼肉质调控
选择盐度不同的水体(人工调节盐度),采用同等放养模式,比较一个生长期成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等)等指标,查明淡化后成鱼肉质状况,并作评估。
4 参考文献
[1] 廖国璋.花鲈的生态特性及池塘养殖问题[J].水产科技情报,1998,25(3):130-132.
[2] 张春丹,李明云.花鲈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18(3):400-403.
[3] 张美昭,高天翔,阮树会,等.花鲈亲鱼人工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1(2):195-200.
[4] 陈文忠,赵国翠.花鲈鱼苗淡化及驯化技术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