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蜂蜜已经订完了,明年早点订哈……”今年中秋前夕,金口河区永和镇新民村五组村民廖帮清,不断接到订购野生蜂蜜的电话,“除了养殖野生蜜蜂,我还在海拔1300多米的麒麟山上种植了20多亩重楼和10多亩麦冬,还有两年左右就可投产销售,预计收入70万元左右。”廖邦清向记者介绍他家的种植养殖情况。看着眼前这个精神满面、思维清晰的中年男子,很难想象他就是曾经那个躺于病榻、自暴自弃的贫困户。如今的廖帮清凭借政策的帮扶、干部的鼓励以及自身的奋斗成功脱贫,并带领村民一起发家致富。
如何从一个生活失去色彩的贫困户华丽转身,成为一个人人夸赞的致富带头人?廖帮清向记者讲起了他的“逆袭”故事。
疾病缠身
家庭生活陷入困顿
廖帮清出生于1971年,初中毕业后便在家务农。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廖帮清所在的乡镇掀起一股“煤矿工人”的热潮。当时年仅19岁的他也跟上这股热潮,踏出家门,在外当起“煤矿工人”。6年的矿工生涯后,廖帮清又辗转到处打工维持生活。
2003年,廖帮清的小儿子出生。“当时,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女双全,大家都很羡慕。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的,但是一家人热热闹闹、健健康康。”廖帮清告诉记者,可是好景不长,他和妻子便双双患病,劳动力下降意味着家庭收入缺失,加之高额的治疗费用,家庭生活顿时陷入困顿,只有靠低保补贴维持生计。面对生活的重压,廖帮清逐渐对生活丧失了信心,有种得过且过的心态。
重新振作
凭双手顺利脱贫
2014年,脱贫攻坚战在新民村正式打响,廖帮清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干部多次鼓励和帮助下,廖帮清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应该为子女创作更好的生活条件,不能靠着低保过日子。”眼看着3个子女逐渐长大,将来上大学还需要一大笔钱,廖帮清决定重新振作起来,自力更生。
2015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廖帮清听说旁边区县有人在种植中药材重楼,并赚了不少钱。“说干就干,当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廖帮清开始在山上挖野生重楼,并种植在高山上的林地里。“第一次种植完全没有经验,因为管理不善,种下去的3亩重楼很快就死了。”廖帮清告诉记者,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和其他村民一道奔赴云南省保山市,学习专业的重楼种植技术。(记者 宋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