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与时代发展高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立足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抢占新媒体网络宣传阵地,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讲出好故事,既是加强正风肃纪反腐宣传的创新举措,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时代课题。

日前,上海市纪委监委对当前上海市纪检监察机关政务新媒体运行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分析“一网两微”(网站、微博、微信)在创办、运营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研究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运用新媒体更好唱响正风反腐声音。

当前政务新媒体运营情况

上海市纪委监委目前自办的政务新媒体,包括网站、微博、微信,已构建“一网两微”的立体传播格局,初步形成“网站权威发布、媒体深度报道、两微引导评论”良好舆论氛围。

上海纪检监察网站。上海纪检监察网站栏目分为头条新闻、图片新闻、要闻要论、本市动态、党纪法规等,分设党风政风、巡视巡察、宣传教育、审查调查、队伍建设、基层之窗等6个分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对31个省级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及时、主动公开信息状况评估结果显示,纪委监委网站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与经济发达程度并没有关系,排在前五名的均是中西部省区,上海排名靠后。网站信息的公开透明度,虽然只是网站建设的一个评估指标,但也应该深刻反思,网站在内容上必须加强信息公开建设,在形式上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要积极主动完成与手机客户端适配,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使浏览更加便捷。

“廉洁上海”微博。“廉洁上海”微博于2013年6月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同步开设,是省级纪检监察组织首家官方微博。六年来,“廉洁上海”政务微博共发布3.32万条,日平均发布14条,新浪微博拥有粉丝51.26万,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化手机应用的快速普及,尤其受手机微信以及手机其他相关App等短信息发布平台影响,微博关注度目前逐渐下降。

“廉洁上海”微信。“廉洁上海”微信公众号于2018年5月正式上线,是上海市纪委监委新闻发布、网络举报的主要阵地和渠道之一。“廉洁上海”微信公众号,在政治定位上牢牢把握政治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深入宣传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重要精神,市委、市纪委监委重要工作部署,及时反映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的工作动态和工作风采,在表达形式上广泛运用语音、微视频、H5等形式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自微信公众号上线以来,截至今年11月,共发布文章2300条,日均6.2条,关注量突破18.6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政务微信也有其传播局限性,如,微信的推送频次受限,尽管目前能够实现“一日三发”,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仍然大打折扣。

运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种类繁多,但内容雷同。互联网大潮之下,各地各部门建设政务新媒体的热情都很高,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官微”、公众号等,这本是以方便快捷提供政务资讯服务群众的好事,但时下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政务新媒体,大到市、区,小到街道、社区,各式各样的政务App、微信公众号等,着实让人眼花缭乱。有的内容空洞、泛泛而谈,有的“千文一面”,毫无新意;更有甚者,一些“标题党”为博人眼球,不惜夸大其词玩足噱头,真实信息却与标题大相径庭,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调研发现,当前各层级政务新媒体均存在大量传达转发、内容形式单一僵化的问题,缺少新颖、精彩、个性化的内容。种类繁多的政务新媒体总体呈现“质”与“量”不相称的现状,且缺乏相关规范管理和后续维护,如果任由其无序发展,必将影响党政部门公信力和权威性。

求新求变,但缺乏规范。当前,政务新媒体为显现亲和力和服务性,表达方式求新求变的招数屡见不鲜,但个别政务新媒体过分注重贴合社交媒体的亲昵化交流,有时缺乏客观、理性、规范的表达,也丧失了政务新媒体应有的严肃与严谨。调研发现,在突破既有窠臼、试图创新表达的同时,政务新媒体必须考虑与政务传播内容相适应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角色定位,需要对表达内容和形式进行界定分类,若一味地追求风格形式,失去自我追赶时髦,为了圈粉而“咆哮卖萌”,忽略传播内容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也会令公众厌烦。

重视舆情,但回应不力。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网民的只言片语会瞬息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一波波舆情高潮。调研显示,当前政务新媒体在发布信息时能够做到较为审慎,均很重视民众回应和舆论引导,但是被动回应社会关切的方式仍占大多数。尤其在相关案例中,个别政务新媒体由于维护管理不到位,其管理者对网络环境不熟悉、对网络语言驾驭不好,导致出现口无遮拦的“神回复”,不仅削弱了政务新媒体的权威性,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也会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务新媒体关注互动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

注重发布,但互动不足。调研发现,当前政务新媒体都高度重视信息发布,强调信息的及时性、权威性,能够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与此同时,这种单向的信息发布,往往缺少与群众的互动交流。即使有互动参与,有的也不是以了解民意、反馈意见为出发点,而是为了求得关注提高点击量。有些政务新媒体虽然发布的信息权威高效,发布的数量质量不断提升,也尝试用H5网上测试、网上答题等互动形式,但是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有待加强,公众的互动性、参与性仍然不足。

以融合互补推动政务新媒体高效发展

明确角色定位,强化服务理念,重视融合互补。当前,政务新媒体平台政务传播的范围和效果没有完全发挥应有作用,有的甚至引发负面效应,究其原因也是角色定位的模糊和缺失。因此,政务新媒体应进一步确立和坚持以公众为中心的角色定位,使其在平台建设、政务传播、服务应用上以公众的利益需求贯穿始终,消除公众网络参与的权力制约和制度瓶颈,建立平等、开放、包容的沟通互动机制;秉承融合互补的原则,根据各类传播平台的特点和优势确立服务领域,推进政务新媒体矩阵式发展和多元化治理,促进政务传播的互联、互通、互信,实现公众参与的理想化和最大化,使政务新媒体成为权威声音的“发布厅”、公众热议的“直播间”。

加强内容建设,提高内容品质,丰富内容形式。一是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要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和公众需求偏好,发布内容既要真实、准确、权威,也要亲民情、接地气,及时对涉及本地区或部门的重要政务信息进行独家发布或联合发布,尽量做到“权威信息原创发布、大众话题转发评论”。此外,应重视内容的原创性,在推动政务新媒体矩阵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内容集体制作、协同生产。二是丰富传播形式。要不断了解新媒体用户的话语习惯,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政务信息,做到亲切而不失权威,幽默而不失庄重,有效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同时,要善于运用多类型、富文本的传播形态,内容形态除简单文字、图片外,还应依据内容和目的适当加入小视频、手机轻应用等,有效满足不同传播平台和不同用户需求。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