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过后,村民家屋顶的石棉瓦被风揭了,刚满30岁的村主任方顺云正忙着挨家挨户地统计损失。
云南玉溪市新平县扬武镇马鹿寨,这个向阳山坡上的村子,虽处亚热带气候区,但干旱使得山坡地表裸露,困扰着村民们的生活。村子距离扬武镇48公里,到新平县城需3小时车程,当地出租车司机都不愿前往。
春节前,马鹿寨被东方卫视一档精准扶贫公益节目选中,电视荧屏上的明星——胡静、钟汉良走进寨子跟村民们互动,这里的特色农产品沃柑也被推广打造成品牌“阿哒的柑”。
新平县马鹿寨村委会。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王万春 图
3月4日,村主任方顺云告诉澎湃新闻(),原来寨子路不通、吃水难、村民四处打工,现在把土地流转给了企业,由企业投资承担风险,农户分享租金、管理果树还能拿到钱。村民们开始逐渐脱贫致富,“贫困”标签在2020年前有望成功摘掉。
马鹿寨700余人是彝族分支
新平县马鹿寨是扬武镇最远的一个村寨。由于交通闭塞、干旱缺水等原因,马鹿寨综合实力在扬武全镇10个村(社区)中排名倒数第一。
3月4日,澎湃新闻记者前往马鹿寨,在县城前后招呼过4辆出租车,只有1人愿意去。山路七拐八弯,途中出租车司机几次要求折返,“太远了,去了回不来,加钱也划不着”。
好在山路已被硬化成水泥路,司机勉强前行。
2016年前,这段盘山环绕的土石路,成了沿途村民们在雨天出行的天堑。尽管道路已拓宽、硬化,但从新平县城过去也需要3个小时车程,距离扬武镇也有48公里路程。
马鹿寨几乎到了山路的尽头,翻过山就到了元江县地界。在两山夹一沟的向阳山坡上,寨子周围的土地因干旱裸露着地表。山沟河谷两岸的梯田里,村民们种上了水稻、甘蔗等作物。
3月4日,村主任方顺云正忙着挨家挨户统计损失——3日傍晚的一场大风,揭开了村民家房顶的石棉瓦,“我要统计报到镇里,再由镇里核查后或做补贴。”
方顺云介绍,因交通闭塞,村民们盖房用的沙石、水泥、砖瓦等建材运输进来成本高,也加重了村民的负担;种植的稻米、甘蔗等,也因运输成本而收入缩水,“运进来的贵,运出去的便宜”。
致贫的原因不仅是交通,缺水和干旱也让马鹿寨的村民们一度苦不堪言。就在前往马鹿寨的路上,原本路旁层层叠叠的森林在到达马鹿寨时却消失了,地表裸露着。寨子附近还可以见到几个蓄水池。在方顺云的记忆中,以前村民们吃水是“山里河沟流出来的水”。
除了地理位置的原因,马鹿寨部分人“刀耕火种”的观念深入人心。马鹿寨全村282户,共1041人,其中近700余人是彝族的分支“山苏人”,村主任方顺云就是其一。据方顺云介绍,村里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例。此前是传统“刀耕火种”的农业模式,村民观念一时难以转变。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马鹿寨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34.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2015年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字上涨到2656.00元,全村有贫困人口8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共99户364人,是玉溪市7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
村主任方顺云手指的方向是向阳山坡上的寨子,他所在的位置是一期果园。
80后村主任
在闭塞贫困的背景下,马鹿寨留不住年轻人,他们都选择远赴异地打工谋生。
1987年出生的村主任方顺云原本也是打工一族。方顺云一家四口,除了父母,他还有个妹妹。20岁出头时,他便离家,远赴上海、苏州打工。
留在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每当节日或婚嫁喜事时穿上彝族的盛装跳舞。每年春节初一到初六,村民们会跳起烟盒舞。伴奏的乐器是村民自己用木头、牛角、马尾巴等做成的二胡、三弦等。
年轻人外出,家中缺少劳力。唯一的经济作物甘蔗,从种植到收割再到售卖装车,都需要人手,劳动强度大。
方顺云先后在上海、浙江的造纸厂干过包装工,干了五六年后感觉仍是居无定所。“讨不到老婆,我就回来了”,他压低了声音,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2013年,离开繁华都市归家的方顺云原本计划创业。他觉得一方水土能养育一方人,准备在家种植蔬菜。“我先种了些苦瓜,种出来的苦瓜很好。”但对市场把握不准,他创业失败,“一方面苦瓜的价格降了,一方面还没有销路,我觉得我不适合做生意”。
同年,他被村民们选举成为马鹿寨村委会副主任,2016年换届时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
在村委会任职后,方顺云面对的首要任务是“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方顺云说,首先是开会,怎么脱贫?自己决定不算,得组织全村村民开会讨论、动员,“众口难调,开会就吵,但不开会又不行”。
方顺云说的开会,是指村民集体讨论村里的集体土地。“我们有的是土地资源,把土地流转给企业,让企业来科学种植。”方顺云说,有些村民认为,祖祖辈辈依靠的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怎么能让给其他人来种呢?“他们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坚决不同意,只好挨家挨户做工作。”
2013年,云南本土企业家李海源、寇士其等人到马鹿寨考察,发现这里的土地适合规模化种植。李海源在接受云南媒体采访时说,经对马鹿寨日照时间、降雨量、土壤、水源等进行监测,他们认为通过生态科学的办法让土壤修养生息,最终能肥沃起来,“马鹿寨这片在村民眼中贫瘠的土地,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潜力”。
一期果园里,有的果树挂满果子沉甸甸下坠,有的果树还正在开花。
“阿哒的柑”意为“父亲的柑”
新平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马鹿寨引进企业搞生态种植扶贫,主要由扬武镇镇政府牵头。
从2013年至今,马鹿寨流转给企业的土地有8000多亩。实际上,在引进企业的同时,由政府出资拓宽、硬化了原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山路。政府出资于2016年兴修水利,引进自来水。2017年投资近1600万元埋设了水泵、水管、建水库,解决干旱缺水问题。“以前别说灌溉,就是人畜饮水都很困难。”
3月4日,澎湃新闻在马鹿寨看到,埋设的水管和兴建的水库仍在施工当中。
方顺云说,目前马鹿寨有两家企业,主要种植沃柑。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基地+农户,订单+销售”的发展模式,将农户转变为农业产业工人。“2017年企业付给村里租金就有700多万元,由此脱离贫困线的家庭有17户。”
土地流转租金,只是村民收入的其中一部分,“脱贫要从单一的输血变成自己有造血功能才可持续。”方顺云介绍,企业种植果树,由农户管理,实际上是从成本到销售的风险全由企业承担,村民从中可以拿到劳务管理费用,另外农闲时节还可以在企业打零工挣钱。果树栽种后两年没挂果时,每户大概年收入有48000元。挂果之后两口子都在果园干的话,每年有七八万元收入。此前反对的村民,现在也时不时来打听果园啥时候招工了。
经培训,村民在果园管理果树,要把发芽太密集的部分用剪刀剪除。
农户在果园干活,起初由企业带来的科技人员培训。从栽种、剪芽、浇水、防止病虫害作一一讲解,“原本的农业模式是刀耕火种,最多就放点化肥,现在连挂果的光照都要考虑到。”在一期果园看守照顾的60岁老人张跃林说。
张跃林介绍,一期果园占地1000多亩,主要种植了沃柑、冰糖柑等果子。2017年产量1000多吨售卖一空。二期就在寨子旁边的向阳山坡上,计划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如果二期种起来,全村的劳力都去果园干活都还人不够,彻底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方顺云补充道。
一期的果园在寨子对面的山洼里。走进果园,有的果树沉甸甸挂满果子,为防止折断果树用线吊着,有的果树还正在开花,散发出阵阵花香,还有村民在果园打理着果树。当天在果园,张跃林请澎湃新闻记者品尝沃柑,果皮易剥、汁多香甜、喉咙回甘。
张跃林老人介绍,因干旱需灌溉,在果园也铺设了水管。
正在果园打理果树的村民李正良说,此前他们自己种植甘蔗,每年收入少则1万元,多则3万元;但劳动强度大,需要人手,更重要的是种甘蔗也是看天吃饭,甘蔗长的好,市场景气就收入多些。
“在果园干活,可以说是旱涝保收,其它的我们不考虑。”他笑呵呵地说。
2月初,马鹿寨被东方卫视的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选中,演员胡静、钟汉良在村里待了三天两夜,跟村民互动,跳篝火晚会,到果园摘果。
与节目组一起到来的,还有大规模的游客、企业家及粉丝们。昔日无人问津的村寨一下“火了”。节目中,主持人陈蓉,演员钟汉良、胡静,企业家钱东奇父子加入到了扶贫行动当中,锁定沃柑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打造了品牌“阿哒的柑”,在村头订货会上售卖了165吨沃柑,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阿哒的柑”是彝语,意为“父亲的柑”。眼看路通了、水通了、生态种植起来了、来往的人多了,方顺云开始憧憬马鹿寨未来的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