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徐徐来,花椒嫩叶迎风摆。在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养牛村余家地组的坡头上,村民赵友华正在自己的花椒地里除草。“去年4月以来,我总共种植了750亩的本地花椒,按照现在市场上每斤花椒价值12元计算的话,我种植的这56000株花椒苗5年后亩产收入预估达到8400元......”今天的脱贫攻坚小故事向大家讲述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养牛村赵友华寻找“花椒致富路”的故事。
“活地图”欲把荒山变“淘金地”
“荒草萋萋不成林,赤地百里无树荫”是养牛村人常用来形容贫瘠的山坡土地的语言,因为石漠化严重,村民们仅靠着父辈留下来的一亩二分地种植收益极低的玉米和油菜。要致富,发展产业是条路。每当身为护林员的赵友华走到山最高、沟最深、路最远的地方进行巡山护林时,都深有感叹要是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最大地发挥价值那该有多好。就像板贵花椒那样,不仅能改变石漠化现象,还能让群众增收致富。此外,细心的赵友华还发现,在村里,有些农户会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几棵花椒树,产出的花椒主要是自用,而花椒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收成好的人家还能拿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要是发展成为较大规模的花椒种植产业,农民肯定能快速致富。于是,这位长期穿梭在荒草丛里值守防火而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活地图”的男人萌生了欲把荒山变“淘金地”的想法:种花椒。
“初学者”积累经验成“技术员”
“只要用心耕耘,脚下就是长满希望的田野。”这是赵友华常常鼓励自己的话。搞花椒种植需要精心管护,搞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这些对于赵友华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怎样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慢慢积累到熟能生巧地掌握每一门技术是很大的学问。赵友华非常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管是镇里组织外出学习还是有专业老师到田间地头指导,他总是第一个主动报名。2018年3月,偶然得知镇上要组织各村支书到遵义市道真县观摩学习花椒产业,于是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向镇里申请要和各村支书一起去学习,得到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观摩学习期间,赵友华一直围着技术人员问个不停,一边问一边不忘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比如关于花椒种植初期病虫害出现的特点,花椒种植户在后期要怎么管护,花椒生根发芽、施肥、嫁接、怎样勾兑药水、怎样来喷洒农药等技术问题。
观摩学习的归途中,赵友华意犹未尽地跟带队的镇党委领导说道:“杨书记,我一直想经营花椒产业,而且作为共产党员,我也应该为村里的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申请加入到花椒种植产业中,并想去群众中宣传花椒产业发展的好处,让群众都能积极参与到花椒种植产业中来增产致富,为养牛村的同步小康打好基础。”赵友华真挚深情的一番言语让镇领导为之感动,并得到镇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回来后,赵友华便踏上了种植花椒的“致富路”,这期间通过自己不断探索和自学,在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的专业老师指导下,几乎每天都能在地里看到赵友华忙碌的身影,甚至有时候一蹲就是一天,不是在给自家花椒做修剪护理就是在别人家地里给大伙儿“上课”。
“旁观者”纷纷来讨“致富经”
“一个人富不算富,要带领全村人共同富裕。”示范带动要发挥关键少数,早在2018年初,沙营镇党委、政府就积极响应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产业发展带动一批脱贫”的精神,从长远打算,大胆谋划,号召村民组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产业,通过合作社筹资,群众参与认购土地种植管理的方式带动群众就业增产,但是大部分群众思想保守,持观望状态,原本种植花椒的产业规划亦步亦趋。像赵友华这样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多,他通过认购土地,先是自行垫资17万元资金,用于聘请附近几个村民组的群众开展花椒种植前期的土地流转、除草、整地。历经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原是1200亩石漠化严重荒地变成了发展花椒产业的“聚宝盆”,看到赵友华的花椒种植发展得如火如荼,很多之前的“旁观者”也陆续加入到种植花椒的队伍中。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已有45户村民加入认购450多亩花椒产业种植,其中贫困户28户。赵友华认购的750亩成了养牛村花椒种植示范基地。赵友华和村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一亩地种植70棵花椒苗,计划5年后每棵花椒苗挂果10斤,每斤市值12元计算,亩产值将达到8400元,按照全村总的花椒种植面积计算,年产值约达1008万元。
“种植花椒确实不容易,但是花椒市场前景诱人,我相信照这样发展,我们养牛村村民腰包会越来越鼓,日子会越来越好!”简单的话语中饱含了巨大的希望,相信在赵友华的带领和付出下,年年老模样的沙营镇养牛村将会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