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往往给人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绝对一神教形式的文化环境,先秦神话、佛道神话、民间神祇彼此之间各成体系且相互融合。
首先先列举陶弘景对于道教神祇的层次划分作为例证(转录书摘):
一般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中国神话其实一个泛称概念,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神话传说的一个总和,而非是某个特定的多神教时期所构建的一个神话体系(大多数时候我们谈起某个民族神话时,其实是专指其多神教时期的神话传说)。
朱大可等学者认为在先秦神话之前还存在着更古老的上古第一代神话体系,而现在我们已知的最古老的中国神话其实源自于《山海经》、《尚书》等著作对于前代神话的汇总,是再度拾遗总结后的先秦神话体系。
有关春秋战国至秦朝崩溃期间所发生的文化破坏案例。
对于先秦神话,顾颉刚将其划分为了昆仑神系和蓬莱神系,田兆元则提出了黄帝为中心的昆仑神系、帝俊为中心的东方神话、颛顼为中心的南方神话的三大系统说,除此之外还有以史书典籍为划分依据的划分方式(以下本回答则直接根据大体方位进行划分)。
我们如今谈起的中国神话,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其实指的是唐代之后的佛道神话,在秦汉之后出现了融合本土神话传说的早期道教神话与外传而来的佛教神话,在唐代之后中国社会当中出现了佛道文化与民间神祇相互融合的文化现象。
如果按照一些常用的说法对唐代后中国文化当中的神话体系进行归纳的话,中国的神祇可以被分为六大类:天神类型(宗教领域的至高神祇,包括极乐世界诸佛、道教鬼界以上的神祇)、地神类型(土地河川之神)、人神类型(圣贤成神)、鬼神类型、行业之神、灵怪类型。
下面则将中国的神话简单的分为四个主要的体系(先秦神话、道教神话、佛教神话、民间神话),对中国神话的神仙架构与世界观进行概括:
一,古代先秦神话:
⑴主要的神祇人物:
①“炎黄史诗与虞夏英雄史诗”神系:
主要神话人物:伏羲(太昊)、女娲、燧人、祝融、共工、颛顼、帝俊、神农、黄帝(轩辕)、刑天、尧、舜、禹、后羿等。
主要记载书籍:《山海经》(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尚书》、《淮南子》、《史记》。
主要流传区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泛区域。
起源:黄河流域先民所创造的早期神话传说在经过后人传承与改写之后形成的一个大致脉系。
②“西方昆仑西王母”神系:
主要神话人物:西王母。
主要记载书籍:《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西晋出土)、《史记.赵世家》、《武帝内传》(疑似汉班固或晋葛洪撰)。
主要流传区域:黄河流域。
起源:殷商至西周时期西方部落先民所创造的神话图腾,后来被融入至中原的神话体系之中。
③“东方蓬莱”神系:
主要神话人物:蓬莱三岛的诸仙群体。
主要记载书籍:《山海经》、《淮南子》。
主要流传区域:黄河流域。
起源:先秦神话后期逐渐向仙话传说的形式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吸收了昆仑神系的诸多特征后,形成了对于“蓬莱三仙岛”的传说信仰,实为海外诸仙山神话传说的总称。
④“南方九歌”神系:
主要神话人物:东皇太一(中国神话当中第一个人格化的天帝形象)、少司命、大司命、山鬼等。
主要记载书籍:《楚辞》。
主要流传区域:长江流域。
起源:长江流域的先民所创造的神话体系,后来一度成为了先秦时期楚地群众的文化信仰。
⑤“岭南”神系:
主要人物:盘瓠。
主要记载书籍:《搜神记》(东晋干宝编撰)。
主要流传区域:岭南区域。
起源:岭南一带的早期神话传说,在汉末之后才开始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在此之后仍继续演变,与后来的南方少数民族文化、湖南巫摊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也有观点认为今天所流传下来的上古岭南神话其实是与汉族文化融合后的复合神话体系。
⑥精怪系统:
主要的精怪系列:《山海经》系列精怪系统。
⑵世界观信仰:
①往生系统(幽冥系统):“泰山嵩里”(先秦已经出现了亡者魂灵归于泰山的思想认知,认为东岳主神掌管生死,是后世的“阴曹地府说”的雏形。)
②至高神境系统:“蓬莱三仙岛”(东周以来的仙话传说,即蓬莱神系当中的神话设定)、“昆仑瑶池”。
③地理认知系统:“《山海经》”地理系统。
④创世传说:“盘古开天说”(最早可考证至三国时期徐整的《三五历纪》)、“伏羲与女娲创世说”(今世根据对长沙楚帛书内容考证,发现先秦长江流域流传过一种伏羲与女娲化身禹、契开天辟地的创世传说)。
⑤至高神:“昊天上帝”(汉代的儒家文学将《诗经》当中出现的“皇天”、“上帝”等概念归纳为了“昊天上帝”这个较为统一的称呼,即秦汉神话当中非人格化的至高主宰)。
⑦传说故事:《尚书》、《史记》所收录的三皇五帝传说、《淮南子》所收录的上古传说(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塞翁失马)、《山海经》所收录的上古传说(女娲之肠、后羿射日、黄帝蚩尤之战、西王母传说、桑蚕传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传说)、《列子》所收录的传说(愚公移山)。
二,道教神话
⑴主要神祇人物:
①三清神阶:元始天尊(也有人将其视为盘古的道教化产物)、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通常将其视为老子的神化)、灵宝天尊(太上道君)
②五方五老与六御天帝神阶:早期道教的五方尊神,玉皇大帝、勾陈天皇大帝等主要天帝天帝。
③金母木公神阶:西王母、东王公。
④三官大帝神阶:天官(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地官(赦罪地官,清虚大帝)、水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
⑤星官神阶:二十八星宿、北斗星宿等。
⑥山岳与雷部神阶:雷部诸神、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等诸神。
⑦天将与星君神阶:马赵温关四大元帅、四大天王、各路星君与天将等神祇。
⑧酆都与地方保护神神阶:酆都大帝、五方鬼帝、各地方的城隍与土地等神祇。
⑨地府阎罗神阶:十殿阎罗、地府下辖神祇。
⑩各方人间神:行业守护神、未被宗教赋予更高神格的传说得道人物、后天成仙者。
⑵主要道教书籍:
《玉皇经》、《三官经》、《功课经》、《清静经》、《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悟真篇》、《参同契》、《周易参同契》、《悟真篇》《太上老君内观经》、《洞玄灵宝定观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坐忘论》、《化书》、《重阳立教十五论》、《龙门心法》、《列仙传》、《神仙传》、《抱朴子》、《阴符经》。
⑶世界观信仰:
①往生系统:汉代佛教传入后,受其影响,在道教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系统的地狱体系,即十八层地狱与地府系统,在道教传说中地府有酆都所辖,东岳大帝主掌幽冥黄泉,而酆都大帝则主掌酆都地府,在中国古代的中后期的地狱观念当中佛道神祇往往共同掌控着幽冥世界。
②至高仙境系统:道教七十二福地(修仙名山)、道教三十六重天体系。
③创世传说:“盘古开天地说”。
④至高神:三清。
⑤传说:《神仙传》等道教经典收录的修仙成神传说。
三,佛教神话:
⑴主要神祇人物
①三世佛神阶:横三世佛(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竖三世佛(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②菩萨神阶:各路佛教菩萨(以四大菩萨为主)。
③罗汉与金刚神阶:十八罗汉、四大金刚等神祇。
④婆罗门诸神神阶:天龙八部等印度佛教吸收印度婆罗门神祇后的产物。
⑵主要佛教书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
⑶世界观:
①往生系统:“六道轮回说”、“佛教地狱说”(佛教当中有关地狱的神祇主要有面燃鬼王与地藏王菩萨),虽然佛教本土化后地狱阎罗的形象更加趋向于道教形象,但民间文化更加推崇地藏王菩萨为地狱的主要掌管神明。
②至高神境系统:西方极乐世界。
③地理认知系统:“四大部洲说”(须弥山周围咸海中的四大洲)、“三千世界说”。
④创世传说:本土化的佛教也推崇盘古创世传说,同时试图通过佛教“第一因”等理论进行解释。
⑤至高神:三世佛。
⑥故事传说:佛教中原本就存在的释迦摩尼顿悟传说、地藏王传说等,本土化后出现了禅宗公案等佛门故事。
四,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所推崇的神话体系:
⑴主要神祇人物
①佛道之外的民间宗教至高神:无生老母(罗教推崇的主要信仰,与王母、女娲等形象有所混淆)。
②被佛道文化承认的民间神祇:主要包括主流的行业守护神与家业守护神,比如民间武圣关羽、南方的妈祖、财神、门神、钟馗等神祇。
③演义文化所塑造的神祇:《西游记》、《封神榜》所塑造的诸多神祇。
④并不被佛道文化与官方正统承认的民间野神:五通神等民间野神。
⑤传说与演义当中的精怪:《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小说演义所塑造的神魔团体、民间的妖魔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