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5龄的蚕虫,还有3天就开始吐丝结茧了------这间蚕房可以收得4张蚕”这是近日谢政朋在自家蚕房向记者介绍桑蚕养殖情况。谢政朋是巴马县燕洞镇交乐村政朋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该合作社2018年蚕茧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带动58户贫困户增收脱贫,辐射交乐片区桑蚕产业发展。

与蚕结缘,艰苦创业

说起谢政朋与蚕的结缘,还要从一次偶然机缘说起,2010年,谢政朋从广东打工回来结识一位凤山籍的桑蚕养殖能手,从他那里谢政朋了解到:桑蚕产业具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优势,是大石山区自主创业的首选产业之一。从那时起,谢政朋就萌生自主创业念头。那一年,谢政朋毅然决定不去广东打工了,去学技术,在家种桑养蚕。然而万事开头难,经过几次试养都失败了,产量不高。不懂技术要吃亏,没办法,谢政朋自己掏钱以一个月8000元的报酬请来凤山养殖能人教授了他半年的桑蚕养殖技术,同时积极抓住县扶贫办组织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到宜州、环江等地学习桑蚕种养技术。经过几年学习培训和摸索实践,谢政朋逐渐掌握了桑蚕从育蚕苗、看护到出茧的科学养殖技术,成为交乐村种养桑蚕的能手,2010年谢政朋桑蚕养殖收入4万元,桑蚕产业增效明显,经济效益也大幅提高。

种植桑叶致富创业_桑叶种植_致富种植桑叶创业项目

图为合作社人员正在培育蚕虫。佚名/摄

随着桑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立农业合作社规模化、专业化种养是必由之路。2015年7月,谢政朋在村里发起了成立种桑养蚕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有20多户养殖户加入,但到发展资金、用地、生产用水的缺乏是合作社面临的首要问题。

办法总比问题多。为解决资金、土地等问题,谢政朋自己向信用社贷款10万元,同时与村“两委”协商用地、用水问题,最后村“两委”协调了500平米用地,并出资9600元帮助合作社建水池,解决合作社用地和生产用水问题。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现有社员54户,养殖农户118户,种植桑树面积768亩,蚕茧烘干房建设628平方米、建设小蚕共育室250平方米、大蚕养殖房432平方米及桑蚕加工设备。合作社发展日益壮大,辐射和带动交乐片区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政朋种桑养蚕合作社正在申报河池市合作社示范社和自治区合作社示范社。

种植桑叶致富创业_桑叶种植_致富种植桑叶创业项目

图为政朋合作社。丘胜娟/摄

带动贫困户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打响以后,在县委、县政府脱贫产业政策和乡党委、村“两委”引导下,政朋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吸纳58户贫困户加入社,并向贫困户社员提供育蚕虫、技术指导到蚕茧市场价收购一条龙服务。2018年底,该合作社蚕茧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带动257人实现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桑蚕养殖大户张应登按耐不住内心丰收的喜悦对记者说,今年他种20亩桑叶,第7批蚕茧准备捡收,今年收入在7万左右,他觉得种桑养蚕比去外面打工合算。

“他踏实做事,勤勤恳恳,虽然性格要低调内敛,但是在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这方面要毫不犹豫。目前,他的合作社不仅有本村的养殖户,还吸纳龙田、龙凤、同合等周边村屯20户贫困户加入。”交乐村第一书记覃正锋说道。

种植桑叶致富创业_致富种植桑叶创业项目_桑叶种植

图为交乐村驻村第一书记覃正锋。丘胜娟/摄

解放思想,立志做优做强桑蚕产业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要大解放。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越是贫困地区,越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越是贫困地区,越要走开放发展之路”,与深圳在资源、劳务、人才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深圳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西涌社区与交乐村结成对口帮扶,积极打造“交乐之窗”,交乐村通过深圳这个平台,把交乐的蚕茧、龙骨花等特色农产品对接深圳市场,力争实现走出去目标。

2018年谢政朋在作为致富带头人被县里组织到深圳考察学习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旅游开发等新的发展经验,这一次深圳之行对谢政朋有所触动,他对交乐村未来产业发展有了更新的前瞻性的规划和打算。他说:“桑蚕产业是交乐的特色产业,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做优,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当前我们蚕茧还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我们要引进公司合作深加工蚕茧,通过在深圳的“巴马之窗”平台对接东部发达地区市场,提高我们农产品的价值,增加我们群众的收入”。

有了像政朋这样合作社带动,交乐群众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如今种桑养蚕已经成为交乐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交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4户558人,通过种养桑蚕项目,2018年已经脱贫137户530人,村容村貌也发生巨大改变,90%的农户建起楼房,75%的农户有三轮车、农用车或者小车,家家户户通水泥路,走在干净整洁乡村道路上,绿树成荫,一栋栋新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你能感受到交乐村群众正在致富奔小康道路社会大步前进。(黄江胜 丘胜娟 詹伟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